分享

跳出低水平勤奋,好好学习很有必要

 张福涛lu70kpm9 2018-04-15


引言

 

《好好学习》,看这书名,就能知道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或许你会有疑问,上了这么多年学,难道还不会学习吗?还真是,尽管都是学习,但学习与学习的效率、境界和理解的程度存在天壤之别。作者成甲是“得到”app《成甲说书》的内容输出者,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可见在学习方面,成甲老师是多么的有心得。书的副标题是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可见这也是一本有关知识管理的书,而且是精进版,所以如果你如果对知识管理有兴趣,或者对提升学习能力有需求,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或者准确的说,如果你是一名知识工作者,那么就不能错过这本书。


这本书是从认知角度来展开的,史铁生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差别。”因为认知的不同,事实上人们生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里。学习可以改变认知,前提是要学习底层规律,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不仅仅是输入和消化的过程,而是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作者:成甲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版次:2017年2月第1版

豆瓣评分:8.9分

适用对象:所有知识工作者

全书概述

全书共四章,其实是围绕一个作者自创的词“临界知识”展开的,难怪测试版的时候书名还叫“临界知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认知深度与临界知识是什么,二、三、四章分别介绍了临界知识的道、术器、用。

一、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二、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三、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四、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 什么是认知深度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在这个定义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一个是要对别人的结论有独立的思考的分析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批判性思维;另外就是自己在分析某个问题某件事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就结束了,要思考事件背后蕴含着什么规律,而这个规律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相似的事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而这恰好就是作者定义的临界知识的概念。


  • 什么是临界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者定律。比如从苹果落地得出地球有引力这个结论,那么“地球有引力”就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


第二部分: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要学习临界知识,就要跳出“低水平勤奋”,什么是低水平勤奋呢?我用学生时代的做题来举例吧,好理解一些。上学的时候,有一种学生,很勤奋,习题做完一本又一本,但是每次考试就是分数不高,同样还存在一种学生,做的题并不多,专心把一本习题做完,然后去总结归纳不同类型习题的特点以及所考察的知识点,把考察相同知识点的习题归类,逐个击破。前者就是低水平勤奋,题与题之前没有产生关联,都是孤立的知识点,而后者通过找习题的规律,掌握了“临界知识”,看似不勤奋,实则方法到位。

那应该怎样学习临界知识呢?先从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说起:

  • 底层心态之一:避免习惯性防卫(绿灯思维)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就是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我们会本能的排斥。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成长经历都形成了自我的固有认知,所以当出现与我们原有认知不一致的时候,会让我们接受不了。在黑天鹅出现之前,如果一个看见过黑天鹅的人和那些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人讲,天鹅有黑色的,他们会强烈反对的,甚至恶语相向,因为黑天鹅的存在已经超出他们的认知了。


看书的时候,如果作者的观点与我们不一致,我们相对容易理解一些,但是当我们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就会因为习惯性防卫产生很多冲突,比如你写了个方案给领导,领导反对,认为这样不合理,之前已经吃过亏了,这个时候你很可能坚持认为自己的对的,并且认为领导是针对你个人,给你穿小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这种“基本归因偏差”。下次当我们遇到与自己认知不一致的时候,先别急着反驳和排斥,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没见过黑天鹅的人,说不定对方反对我们是因为他见过黑天鹅呢。


再说了,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突破认知的过程嘛,如果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又怎么能称为学习呢?所以学习临界知识,一定要有绿灯思维,避免“习惯性防卫”。


  •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什么是以慢为快?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需要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这可能是大多数追求快速成长的学习者都没有意识到的。


以读书为例,读完一本书,画画重点,摘抄些精美句子,一本书很快就能读完,一年可以读上百本书,但是如果读书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就是看起来快,实际上对于自我提升来讲是比那些看书不多,但是每本书看完都写个书评,给其他人分享的人而言,其实是慢了。后者看起来读的书少,看书比较慢,但是收益肯定比前者大。可别因为这个为自己读书少找个理由和借口哈。



可是不能为了慢而慢,要把功夫花在真问题上。什么是真问题,就是底层的逻辑和普世智慧。比如理解了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的概念,就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在做决时有了更好的参考依据。


说完了掌握临界知识的心态,接下来就是就是具体的方法了,可以实际落地实施的方法:


  • 方法一:每日反思

反思在学习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的起来。


通过记录反思日记,进行自我对标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我的思维认知,打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同时可以训练大量的思维模型(临界知识)。


  • 方法二: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也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别人的过程有很多额外价值:

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所以,教就是最好的学。创造一切可能的方式教给别人。


  • 方法三:刻意练习

关于刻意练习,非常推荐阅读同名书籍《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的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比如下象棋,有个人只能看一步,有的人能够基于当下的棋盘推测出后面的几步甚至是整个棋局的走势,这就是心理表征的差别。


所以,通过刻意练习,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而这一点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刻意练习也成为提升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底层方法之一。

第三部分: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这么有价值,那么哪些地方容易产生临界知识呢?那便是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的硬学科里,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比如数学,就是一个逻辑推演的学科,数学不依托于真实世界存在,只要在它的假设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推论都是正确的,那它的知识就很可靠。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有些是可靠的,有些则是不可靠的。


  • 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所有现象层面的知识研究到底层之后,都会联系起来,再把从感兴趣的领域学到的临界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的原理和原始出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明白作者的结论是试用范围,是普世的还是在某个前提下适用的。比如1万小时天才理论,出处来自于心理学家对小提琴琴手的研究结果,当我们知道这个出处,就知道这个结论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了。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比如万维钢对《逆转》一书的观点进行总结,认为对原本你应该有权威的场合,却丧失了权威的情况,应该做到三点:你管理的每一个下属,他的声音都必须被你听到;你制定的规则必须稳定,不能朝令夕改;执法必须公平,一视同仁。


那么这3方面用更底层的原理来解释,应该是《影响力》里面提到的“互惠”、“承诺一致”“喜爱”等方面。如果经常能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更容易发现临界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这个方法的意思是说,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再通过知识的搜集去验证自己提出的问题。


  •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应用临界知识应该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了,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一个差别。那怎样做到知行合一呢?


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同样,刻意练习有助于临界知识的应用,比如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以及大量持续的联系。比如看到一篇爆款文章,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文章会火,符合什么样的底层逻辑,火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持续练习,有助于临界知识的应用。


掌握了临界知识,一个人就更容易具有系统化的思考方式,也更有逻辑的做到更好的预测未来。


第四部分: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 复利效应

复利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公式或者曲线,复利的本质是什么呢?


复利的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 概率论

生活是概率分布的,存在大概率与小概率。概率思想对我们的启发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

从长期来看,一直投入最大赔率的事情,终究会有回报。


  • 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黄金思维圈是一个简单而又强大的思考工具,直指问题的本质,抓住why的本质,激发how的创意。


  • 进化论

进化论告诉我们,要不断的拥抱变化,我们应该构建信息优势,让自己及时看到环境的变化。


  • 系统思考

训练系统思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关注“关系”而非“事务”;

2.分析系统结果,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

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

4.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如电表在门口的家庭用电量比电表在地下室的家庭低了30%,差别仅仅在于电表是否容易被人看到。


及时反馈,对系统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有时候你成功,不是因为你努力,只是你幸运地处在正确的位置。


  • 二八法则(以人脉为例)

人脉对我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提供情感慰藉;第二,信息,提供信息情报;第三,能力,分享资源能力。


而我们人脉圈中那20%的关键人是谁?是和我们拥有差异资源的人脉。


  • 安全空间

1.由于幂律分布,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

2.为了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重大损失,我们应该构建安全空间,保证复利效应持续起作用。

3.为了构建安全空间,我们可以从三个思路出发:

(1)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

(2)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

(3)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