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半梦书斋 2018-04-15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小编按——

本文根据扬州玉雕师曾堂贵学习笔记整理而成,作者简述了古代四大类生活用器皿,并配上精彩图片。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许多宝贵的文化内涵就隐藏在一件件文物中,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欣赏。

正文:

玉雕器皿的历程其实是借鉴了中国的生活器皿,由此融合变通发展而来。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生活器皿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大类:一是原始陶器;二是金银器;三是青铜器;四是瓷器。

原始陶器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第二个就是金银器。金银杯是古代使用最早的金银器皿之一,除了其质地的高贵之外,也可能与它消毒和防腐的特殊功能有关。到了南北朝的时候,金银杯的造型开始多样,有的充满了异域风采。

【 青铜器 】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另一个大类是青铜器,青铜器很富有特色。青铜器在夏代少量出现,商周两代最多,秦朝就进入了铁器时代。说到青铜器呢,我就简单地说下“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又称“青铜器时代”,也称“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的判定标准是: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商周就属于青铜器时代。

青铜采冶技术是从石器加工、烧制陶器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由于青铜器完全由手工制造,每件都独一无二。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 瓷器 】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第四个大类是瓷器,它的出现时间是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成功烧制出了青瓷和白瓷。到了隋唐时期,工艺技术日渐成熟,瓷器成了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元代则承前启后,开始了彩瓷的烧制。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马蹄尊》

中国的玉雕器皿,其实就是借鉴以上四大类的造型,融合变通而来。这些器皿都有着自身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张图片马蹄尊。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初,仍保留有很多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其中尤以马蹄袖为特色的清代服饰,更是遵从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一个典型事例。马蹄尊以型制像马蹄而得名,可作为汉族、蒙族和藏族等兄弟民族,在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帝国中频繁交往的实物见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瓷器艺术中的反映。

谈完玉雕器皿的前生,我们就来谈谈它的今世。玉雕器皿在商周的时期其实就有,由于玉料琢制难度大,隋唐以前一直较为少见,宋元时期数量有所增加。到了明代,玉雕器皿的品种开始繁多,雕工细致。明代玉器皿古色古香、极富特色,有玉杯、壶、盒、尊等,其中以型制各异、造型奇特的玉杯最具特色。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均达到鼎盛。但现存的古代玉雕器皿数量不多,有的流失海外,剩下为数不多的也已被国内相关机构、博物馆及民间收藏。因此,人们已很难目睹其风采。

一件玉雕器皿从器型到纹饰,应该显示它的完整性、规矩、对称、庄重,这是器皿最显著的特点。在创作造型时,重点是突出作品的整体感,不宜将作品雕得过于繁琐,其中还要非常讲究比例。前辈艺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多的榜样,他们积淀了无数的创作智慧和经验,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的。作为新一代的玉雕人,在传承前辈们经验的同时,也要向更高更广的艺术领域探索。

玉石矿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作为玉雕师我们要有敬畏的心。从河姆渡文化到红山、良渚文化,一直到现在,玉石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工具、礼器、财富权利的象征,也是精神的寄托。玉雕这门技艺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夏朝到现在,每个朝代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作品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我认为你只有成就它的美,它才有可能成就你的美。

现代文明的发展,工艺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缺的其实是理念。从一块原石到最后的成品,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不断地建立和推翻,一定要有深层次的思考。玉雕不能违背艺术的本体,玉雕师也不能违背艺术家的思想、信仰、精神和灵魂。要有一颗开放的心,不要排斥任何东西,但也不要背上沉重的包袱,一定非要怎样。

想象力是设计的血液,一旦停止流动,设计的生命力也就消失了。一件好的玉雕器皿作品,或者说一件玉雕艺术品的诞生,对玉雕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涉及到很多科目:历史、文学、美学、几何……包括对自己作品设计初衷的诠释,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怀和诉求。此外还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每块玉石材料特征的把握,这都是缺一不可的。

纵观玉雕的发展历程,那是五彩缤纷的。时代不同,人们与之生产关系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此我也强调一下,我们这个时代要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风格,拒绝拿来主义。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上面这些是古代玉雕器皿的照片,可以看出工艺的一些变化,从刚开始的古朴大气到后来的制作、设计、镶嵌,都做得比较成熟,造型上多元化。这些照片也见证了中国玉雕器皿的发展转变,无论从工艺上还是造型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趋于成熟。

再看一些当下中国玉雕大师的作品。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蒋喜《梦回水乡》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樊军民作品《江湖瓶》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刘剑刚作品《大风壶》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俞艇作品《薄胎迎春宝相花纹瓶》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薄胎的技艺在玉雕器皿中难度系数是非常高的。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倪伟滨作品《竹节壶》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杨光作品《花开富贵瓶》

这些中国玉雕大师的作品体现了当代玉雕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古代的玉雕器皿相比,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曾堂贵玉雕器皿

玉雕作品从刚开始的选料到最后的成品,我个人的体会每个环节都是艰辛不易的,发一些曾堂贵的作品。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这是一件将军瓶,是由瓷器将军罐演变过来的,盖的口大于瓶的口,像一顶将军的帽子盖在上面。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曾堂贵作品《太师炉》

太师炉,由传统的炉鼎升级改良而产生,炉的盖子上面做了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炉鼎类作品从选料上就非常的苛刻!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曾堂贵作品《喜事连连瓶》

这件喜事连连瓶,是扬派玉雕器皿的艺术风格,在器皿作品上融合了浮雕、圆雕、透雕多种技法。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这是用碧玉手镯心琢制茶杯的过程。

玉雕器皿源于生活器皿。生活器皿造型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同时器皿造型又来源于生活。作为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各类造型的器皿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又反过来丰富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而精神文化的发展,又促使各类器皿造型不断产生变化。

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器皿知识、造型与生活的关系,对繁荣器皿的工艺美术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类的造物行为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悄然开始,其中器皿是人类造物设计的最早杰作之一,伴随着科技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器皿的材料从古代的陶土、金银器、瓷质品、青铜等扩展到现代的玻璃、塑料、不锈钢等。

从古代象征身份权力的鼎、尊等发展到进入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各种器皿。在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玉雕生活器皿也应该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这是一件花插和一个小茶杯。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生代的购买者需要存在感,需要价值感,他们购买玉雕器皿类的作品,更偏向于实用,至于购买什么样的作品,就看每位购买者的兴趣爱好、个人情怀、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个人认为,玉雕器皿的未来可能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奢侈艺术品,一个是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的玉雕器皿。奢侈艺术品讲究的是无价感、不可比拟、稀缺感、尊贵感,而当代生活器皿的高档品主要诉求的是性价比、有比较性、认同感、情感连接等等,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小清新。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欣赏完了苏工,我在给大家看看我朋友张歌荣的金银错的作品,金银错工艺可以说是金与玉的完美结合,玉为主宰金为点缀,奢华至极。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私信小编。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金龙鱼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一鸣惊人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佛珠手串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蝶壶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兽面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领略《中国艺术发展历程》金银错白镶宝白玉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