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动拉关系的人心术不正,绝不能重用——宰相宋璟的用人原则

 恶猪王520 2018-04-16




治国理政,人才优先。这是宋璟一贯的为官原则。他在担任宰相后,对这一思想更加重视。他对朝廷以前用人惟亲、凭借拉关系的恶习非常痛恨,于是提出了用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他还提出,有本事而不拉关系的人,可以凭本事为官、晋升,主动拉关系的人,心术不正,绝不能用!







身为宰相

要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

       宋璟被调回京城后,朝廷让他担任黄门侍郎。当时的黄门侍郎属于门下省。门下省是朝廷中枢机构“三省六部”之一。黄门侍郎是门下省的次官,即二把手。

宋璟在任黄门侍郎时,因为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并不是韦氏所生,中宗的皇后韦氏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先是在中宗面前撒娇,极尽谄媚,找各种借口,享受各种“超级”奢靡生活。中宗都一一满足她的要求。这样一来,中宗皇帝李显逐渐昏聩,朝政日益腐败。

韦氏不失时机地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

这引起了宋璟的不满,这样做,朝廷岂不乱套了!他试图联系朝中大臣,抵制韦后与武三思等人的倒行逆施。武三思等人认为,把宋璟留在朝中,迟早要坏事,便极力排挤。没办法,他被外调为贝州刺史,后改任洛川长史。

后来,韦后与武三思等人发动叛乱,中宗被杀,搅得朝中乌烟瘴气。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这便是睿宗。

睿宗继位后,宋璟重新被起用。他被调回京城,担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执掌朝政,第一次登上宰相之位。他并不以为荣,而是觉得自己肩上的胆子更重了。

宋璟知道,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人才是第一资源。他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朝廷推荐、选拔优秀人才。

2018年4月14日









 人才

要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宋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用人原则,是因为当时的朝廷有不成文或成文的规定,正路当不上官儿(科举考试),斜路(非邪路)也可以,美其名曰“斜封官”。只要你出钱,不管你有能力没能力,都可当上一官半职,俗称“买官”。

    久而久之,一些原本没有才能、靠斜路当上官的富豪及富豪子弟,不仅不能有丝毫作为,反而凭借手中权力搜刮百姓,坑害老实人。宋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哥们姚崇上书皇上罢免“斜封官”制度,对已经在任的“斜官”,不符合干部标准的一律清退。宋璟此举,从制度上杜绝了“买官卖官”的弊端,为合理用人开辟了新风。

    古代宰相的职责之一,是考核干部,并向朝廷推荐优秀人才。宋璟坚持“量才用人、人尽其才”的原则选拔干部。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宋璟深知,用人要用其所长,将其放在最恰当的岗位上。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必须在考核干部时就要下一番苦功,先了解每一个干部的优缺点,尽量用人所长。比如,他注意到李邕、郑勉二人,在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后,向皇上建议道:“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并有才略文词,但性多异端,好是非改变;若全引进,则咎悔必至,若长弃捐,则才用可惜。”他建议皇上分别任俩人为渝、硖二州刺史。意思是李邕和郑勉均有才能和谋略,又擅长写文章,但两人思想中又多异端邪念,喜欢改变公认的是非准则。假如完全提拔重用,必会埋下隐患,若将他们长期弃置不用,则才干被埋没又很可惜。请陛下将他们分别任命为渝、硖二州刺史。

    宋璟对每一个官员都进行非常细致的考察,将其结果向玄宗陈述。比如,他对唐玄宗道:“大理寺卿元行冲,一直被认为才行俱佳,上任初期也确实与大家的议论一致,但在具体处理了一些问题之后,却发现并不像当初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并不完全称职,请陛下仍让他任左散骑常侍,任命李朝陷代任大理寺卿之职。陆象先熟悉施政的要领,为政宽厚而不能容忍失误,请陛下将他任命为河南尹。”

    唐玄宗觉得宋璟考察人才非常细致,对他所提的这些建议也都一一采纳。

2018年4月14日








心术不正的人

绝不能重用

       宋璟在用人上,还有一个原则,即不拉关系的人,还没有担任官职的,可以凭借其能力授予相应的官职;已经担任官职的,可以根据其能力晋升为与能力相称的官职。但是,主动拉关系的人,坚决不予聘用。

    主动拉关系的人,往往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晋升得更快,迷恋官位的思想严重。这样的人心术不正,喜欢懂歪心思,不见得会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廉洁、勤政上。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可能有才,但很可能无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无德之人为官,不仅会害人,还会害己。管做得越大,对国家、社会的危害也越大。所以,坚决不用那些主动钻营、拉关系的人,即使是他的亲人,也不例外。

    在宋璟第一次担任宰相期间,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侯选官,即已有功名,但还没有正式授予官职的人。)后,在一次朝廷选官的考试中,成绩本来不错,很有机会被录用。但是,他叔父在考试期间,为了确保万一失,便主动向担任主考官的吏部官员提起,自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得到适当的照顾。这让主考官极为为难:不管宋元超成绩如何,到底是录用还是不录用呢!

    不久之后,这个信息传到宋璟那里。宋璟对吏部交代,他和我的关系不挑明,可能凭借自己的本事能考上,但既挑明关系,再好都不能用。因为心术不正。如果是其他人,很有才能,心术不正,可以适当使用,但绝不能重用。如果是自己的亲朋故旧,只要是跟自己扯得上关系的人,主动向别人拉关系,坚决不能用。

    在宋璟眼里,心术不正的人有不少坏心眼,迟早要出问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勉强过得去。一旦出现问题,为时已晚。与其后悔,还不如干脆不用。

    他的这种用人原则,看上去有点武断,其实是利国利民利社会之举,同时对那些心术不正、一心为官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遏制,更是一种间接的救赎!

    唐玄宗后期,由于政治上安于现状,没有更多作为,加上受到后宫和宗族、姻戚的影响,过于信任并启用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为相,由姚崇、宋璟苦心建立起来的政治纲纪,很快被他们破坏殆尽,唐朝也开始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狼狈逃到咸阳,遇到一位早已辞官归隐的长者。长者对唐玄宗不但并未同情,反而以讥讽的口气对唐玄宗说:“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倾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维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

     可见,宋璟在当时官场中,就有不错的声誉!

2018年4月14日







原创宣言

原创:是一种态度,需要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