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虚型高血压病,即有高血压病又体质阳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高血压的一般表现:血压升高,眩晕,耳鸣,头痛,烦躁,心悸,健忘,失眠,肢体麻木,下肢水肿,臌胀(腹水),甚者失语、偏瘫、昏迷、蛋白尿。 2、阳虚的典型表现:畏寒肢冷,精神不振,精力不济,腰膝冷痛,性欲淡漠,阳痿早泄,或痛经,月经不调(经期不准,颜色黯,有血块,月经量少)。 二、病理基础:阳虚寒凝,脉络瘀阻。 阳虚阴寒,阳气亏虚则阴寒内甚,一者寒主收引,《素问·举痛论》:“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血管挛缩,脉络绌急,血管呈现高收缩状态,故而引起血压升高。二者寒性凝滞,《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寒凝血瘀,血脉不畅,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三、治法:以温阳扶正为治疗大法,兼以收纳浮阳,降逆泄浊,交通心肾,化痰逐瘀,化气行水,固摄肾气等。 四、方药:潜阳封髓丹、吴萸四逆汤、真武汤、肾气丸等。 五、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摘自《络病学》) 1、高血压病乃各种原因导致络脉发生病变所致。 2、高血压病病邪主要为痰、瘀,病性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病位在络脉。 3、高血压病辨证三要素: (1)辨病位之所在:初期因络脉病变,影响心脏之藏神运血功能,可见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症状; 病及脑络,则出现头痛、头胀、眩晕,甚至失语、偏瘫、昏迷等症状; 病及肾络,固摄失权,精微下趋,出现蛋白尿、管形尿、血尿; 病在周身脉络,可见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紫绀; 病及肺络,可见频繁咳嗽、咯痰带血、呼吸不利; 病及肝络,可见肝肿大、腹水。 (2)辨病邪之种类: 高血压病之病邪以瘀血、痰湿为主,须辨二者孰先孰后、以何者为主要矛盾: 若见头痛头胀、面红、紫绀、颈静脉怒张、舌黯或瘀斑、瘀点等,则以瘀血阻络为主; 若见头昏如蒙、胸闷泛恶、咳嗽吐痰、舌胖苔腻,则以痰湿为主。 (3)辨络病之性质:辨络病之虚实。 4、高血压病总由痰瘀阻络为主要的病理基础,因而治疗以化痰活血通络为宗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