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源有关的木雕讲解图

 来来永胜 2018-04-16


虽然在传统的婺源县志里没有篁岭竹山书院的记载,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因为在歙县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书院。

这座竹山书院,位于曹氏宗祠侧边,原书院由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捐资创建。曹振镛,歙县籍篁岭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就是宰相)。

砖雕上的故事都与读书有关,寄托了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殷切期望。

                                        篁岭竹山书院砖雕

                    

婺源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中,徽派民居保留相对完整。但是,婺源的这些明清的古民居因为采光(大家可以看到婺源的明清建筑大都为明灶暗室,所以从现在的眼光来说,已经非常不适用了)、排污不便、修缮不得力、产权分散(一栋屋子有几户人家,大都是60年代土改造成)等外在原因,大部分明清古建筑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加上这些年的利益驱动,这些古建筑中能拆的门片、花窗、花坊等木雕构件,只要是能拆的,都被古董贩子“外卖”至全国各地,房屋也变成了空宅,致使婺源徽派古建资源流失非常严重。

篁岭景区针对这种情况开创了“徽派古建异地搬迁保护模式”,把散落在婺源乡间的,面临腐烂倒塌的,但百姓无力维修的,但又有一些价值的古建,搬迁在篁岭集中保护,让这些古建在篁岭获得第二次生命,中央电视台也曾进行过报道。

 下面的这个怡心堂,就是从许村搬迁到篁岭来的,它的前身是婺源许村镇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老屋,是当时闻名江南的茶商许畅芝的客馆。

整栋房屋鎏金彩绘、金碧辉煌,这种彩绘古建,在婺源仅此一栋。怡心堂大门的木雕精美,中国承续了千百年传统木雕“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的题材,都在这座怡心堂门面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篁岭怡心楼木雕



                                          晓起继序堂和礼耕堂砖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