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金文艺术  金文的行款

 耽读斋 2018-04-16

  

       因器型不同,金文的处位、版式也相对有异:凡盛器(食器、酒器、水器等)上的金文一般处于内外底、内外腹壁、器盖内外、圈足内外以及口沿、耳、颈、尾、流、柱、柄等部位;兵器上的金文处于戈的内、援、胡等部,剑的首、格、脊、从部,矛的骹、翼部,铍的首、格、脊、从部,刀的面、柄部,镞的本、翼、脊部,泡的背、内壁部,斧的正、侧部,弩机的悬刀侧部,镦的器表部,弩牙的牙面等部位;乐器上的金文处于 间、栾、甬上、鼓、于、内壁等部位;杂器上的金文处于衡杆、权、砝码、诏版、符节、车辖、鼎钩、带钩、铺首、铜俑、铜兽、山形器銎、杖首、钟架、挂件、灯、炉的器表等部位。
  除了因器处位不同而引起的异版式外,还有以设界栏为金文版式。如以“亚”字外形为边栏,这种现象在商器中常见;或以画格栏为金文版式,如上海博物馆藏著名的西周中期《大克鼎》(见图一,为局部)腹壁设有格栏28行,每行10格,内置金文290字(含重文)。格栏书写的出现,为后世的活字排印提供了最直接的启示,解体格栏后的单个金文激发了活字排版的灵感。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一 
  关于金文的行款,分为以下几种。 
  (一)直书。分直书左行和直书右行两种形式。直书左行是最常见的书写形式。著名的青铜器《戍嗣子鼎》(见图二)、《大盂鼎》等都是直书左行。直书右行为非金文主体的书写形式,1979年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墓出土、河南文物研究所藏春秋中期《何此簠》(见图三),盖内铸铭文4行、29字,器内底4行、30字,为直书右行。此外,我们也发现了同器盖、器两铭不同行向的现象,如1972年湖北襄阳县山湾春秋楚国墓地出土、襄樊市博物馆藏春秋中期《上鄀府簠》盖、器同铭各32字,其中,铭盖7行、直书左行,器铭5行、直书右行,但这种现象在金文中不多。金文直书左行的主体奠定了后世直书行款的模式。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二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三
  (二)横书。多见左行横书,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晚期《赵亡智鼎》(见图四)上腹外壁刻铭文1行共20字,即为左行横书。左行横书为后世单字直书所法,两千数百年相印不变。
  (三)环书。有单环书和多环书两种形式。单环书,如顺器圆周顺时针环书,或逆时针环书。顺时针单环书如上海博物馆1973年从废铜中拣选的西周晚期《曾伯宫父穆鬲》,口沿铸铭文“唯曾白(伯)宫父穆,乃用吉金,自乍宝尊鬲”,顺时针单环书的15字几乎等分口沿圆周。逆时针单环书如战国早期《曾侯乙簋》(见图五)盖内周7字“曾侯乙作持甬(用)冬(终)”等即是。多环书,如1973年江苏无锡市前洲公社高渎湾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战国晚期《王子申豆》(见图六),外底刻铭文30字,由最外环顺时针起书,然后向次内环、再内环依次沿圆周顺时针书写;又如1984年江苏丹徒县大港北山顶春秋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春秋晚期《次尸祭缶》,盖上铸铭文32字,由最内环顺时针起书,然后向次外环、再外环依次沿圆周顺时针书写。顺、逆环书,发中华后世的回文诗读,诱文人儒士雅趣思绪。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四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五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六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七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八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转载]書法經(786)濮茅左 <wbr> <wbr>金文艺术 <wbr> <wbr>金文的行款
图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