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镇市创新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大学园教育发展 2018-04-16

2014年,清镇市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贵阳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和清镇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实际, 以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为核心,强化公共服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实施“素质大提升,千人大创业,万人大就业”工程,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强化就业服务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动我市社会就业实现更加充分。

一、清镇市创新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工作基本情况

到今年9月,全市共完成城乡统筹就业21773人,是目标任务22000人的99%。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3081人,完成目标任务16000人的82%(下岗人员再就业完成2445人,占目标任务3000人的81.5%;就业困难对象516人,占目标任务630人的82%);农村劳动力转移8692人,是目标任务6000的144.87%。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80%;保持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控制在4%以内;开展流动人口“以业管人”工作,对2793家用工单位展开调查,共调查流动人口25855人;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7个班(次),培训人数2630人,完成贵阳市下达培训任务2650人的99.3%;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659人,占贵阳市下达目标任务数1600人的103.6%。创业补贴审核577人,涉及补贴金额145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016人次,涉及金额735.8万元;社会保险补贴5242人次,涉及金额291.5万元;小康指标完成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健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一是在年初与各乡(镇、社区)及各职能部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政府促进就业工作作为政府的优先目标纳入考核,努力形成“人社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同频共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二是以贵阳市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考核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位,下发了《清镇市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考核办法(暂行)》的通知(清人社通〔2014〕23号)。通过开展城镇新增就业工作调研,对基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及指导,完善城镇新增就业统计工作。三是通过对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开展前三季度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并在掌握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乡(镇、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督查力度。

(二)搭建平台,实现城乡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主渠道,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将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下岗人员等各类人力资源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实现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截止2014年10月,成功举办“春风行动” 大型系列招聘会、“物流园区”招聘会等共计22场大小型招聘会,共有776家次企业进场招聘,提供69000余个岗位,进场求职12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4943人。二是协助富士康招工,打好“贵安牌”。按照省政府项目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协助富士康集团开展招聘工作,累计报名人数共计1548人,参加体检684人,体检合格565人,参加面试727人,面试合格651人,成功送走403人,完成目标任务540人的74.6%。三是全力服务职教城,打好“职教牌”。切实做好职教城分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贵阳市局支持,在职教城成立了贵阳市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清镇职教城分中心(分市场),整合职教城各职业院校教学资源,打造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帮助职教城各职业院校申报贵阳市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机构,纳入政策补贴范围,今后将积极推动我市初高中未继续升学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教育“9+3”计划实施,为推进职教城毕业生及附近失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四是认真做好农民工综合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有针对性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编制《清镇市2014年创业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200余册,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鼓励和带动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三)挖掘岗位,提供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一是服务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好“生态牌”。结合全省“5个100工程”和贵阳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六抓”活动,积极做好对我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用工单位就业岗位的跟踪调查工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以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清镇园区、金清电商物流园、清镇绿谷为契机,以职教城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重点,先后成立“物流园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与“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加大对产业园区服务和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技能,增强工业园区企业竞争力,创造和挖掘更多就业岗位,并大力推进面向园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三是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六进”园区活动,打好“中铝牌”。认真组织实施和着力开展政策宣传、就业信息采集、用工服务、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政策落实“六进”园区工作,举办了以“六进园区”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共有83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8000多个岗位,现场共有2500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现场招聘会,达成意向性用工873人,为园区内为386人次发放创业补贴96万元,为各类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847万元。

(四)以业管人,积极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为认真了解我市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状况,做好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摸清流动人口就业基础情况,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劳动力资源台帐和失业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台帐,准确掌握其就业动态。到目前,共开展用工单位调查2772家,共调查流动人口26198人,其中企业1267家20899人,机关事业单位328 家2656 人,个体经营单位1177家2643 人。同时,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流动人口就业服务窗口”, 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及按规定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将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纳入就业工作计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等方面加强对流动人口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

(五)加大扶持,服务“西部大开发”。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社保补贴、“3个20”工程、农民返乡创业扶持资金等各类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81万元,扶持351人创业;已审核培训补贴30个班986人,涉及补贴资金90.6万元;发放自主创业奖励资金187人74.8万元;自主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391人69.6万元;农民返乡创业帮扶资金151人45.3万元,带动6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六)建章立制,规范小额担保贷款监管制度。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制订出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并定期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建立小贷中心贷前实地核查机制,加强对乡(镇、社区)审贷管理监督力度。三是建立《清镇市小额担保贷款贷后监管制度》,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监管格局,实行村(居)月走访、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季度抽查,小贷中心半年检查的三级贷后监管模式,使小额担保贷款贷后监管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七)构建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力度。一是以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建设年活动。坚持鉴定促质量,质量促就业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切实提供高质量的鉴定服务,达到高质量就业。目前,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659人,占贵阳市下达目标任务数1600人的103.6%,申报职业技能鉴定补贴9批次共7.3万元涉及428人。二是充分发挥乡(镇)人社中心、社区社会事务部作用,加强与定点培训机构合作,大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增强就业能力和稳定性。到今年10月,共组织开展57个班(次),培训2630人,完成贵阳市下达培训任务2650人的99.3%,其中农村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92人;毕业两年以内的城乡未继续升学的“两后生”培训322人;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690人;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培训926人,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术培训300人。培训涉及中式烹饪、计算机操作、餐厅服务、药剂师、煤化工操作、保安员、SYB 、GYB及种(养)殖等专业。三是加强技能培训监管,严把培训监督质量关。将技能培训监督工作贯穿于始终,坚持每个培训班至少开展3次以上监督,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现象出现,在保证国家资金安全的同时做好培训工作。

(八)重点扶持,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深入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工业园区开展用工需求调查统计,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六进”园区等专场招聘会,积极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员搭建供需平台,切实为高校毕业生和用工单位服务。二是充分发挥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贵州(清镇)职教城分市场作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就业。三是认真做好“充分就业社区(居委会)”创建活动,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对辖区内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确保充分就业社区(居委会)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实现就业更加充分。四是积极办理失业人员失业金申领工作,为失业人员提供帮助。减小因失业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冲击,缓解失业矛盾,维护就业局势稳定,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目前全市共受理新增申领失业金400人,发放失业金2830人次,发放金额225.2万元(其中代发贵阳市申领失业金265人次,涉及金额21.8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增比进位压力大。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新增就业的行业(工种)人员变化大、流动性大、信息采集难、台账做实难,影响上级电话抽查考核质量。

二是基层队伍不稳定影响就业创业工作推进。目前大量人社工作前移、重心下沉,基层工作平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或被调整使用,或转岗为网格管理员,再加上劳动保障协理员待遇偏低问题难以解决,工作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这对做实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极为不利。

三是基层平台建设力度还需加大。乡(镇)人社中心缺编情况严重;新型社区没有专门机构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就业服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区推行网格化后,网格工作人员在承担计生、平安建设等工作后没有更多精力承担就业工作任务。

四、下步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贵州省就业促进条例》,加大对就业创业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好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返乡创业资金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与财政、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作用。

(二)抓服务,加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力度。一是围绕全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社区)及其他职能部门按2015年目标任务完成全年工作计划。二是以城镇新增就业工作为核心,大力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以“六进”园区为抓手,通过开展服务园区各项活动促进全市就业工作。通过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创业。三是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力争达到小康指标。通过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通过就业相关政策扶持,大力开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专项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四是完善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措施,通过对各社区持续达标和新创建工作的指导,以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促进我市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三)抓统筹,促进各类就业困难人群就业。一是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加强特殊人群就业服务,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推动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目标。二是统筹协调全市开展好“工业园区就业创业服务六进”活动,加大工业园区服务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强工业园区企业竞争力,更加有效地发挥工业园区企业在稳定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在全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拓展基本就业公共服务范围,充实服务项目,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按照上级人社部门的统一安排,切实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五是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和执行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流动人口就业和用工管理,全力推进“以业管人”工作。

(四)抓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一是加强对各乡(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目标任务双完成。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做实做好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工作。三是结合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好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四是结合清镇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和岗前培训。五是以职教城为依托,整合职教城各职业院校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五)抓监管,促进技能鉴定质量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接高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宣传,在条件成熟、工作积极性高的高校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依照人社部第六号令对招用从业技术人员的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需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建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强监管和查处,以促进企业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和对从业人员的任用。三是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公信度。一方面积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后的跟进后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从思想上,规范考核程序上,人员管理体制上,考评人员和督导员诚信制度建设上,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另一方面对每批次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员,其花名册提交人力资源市场作为重点推荐对象,促进就业再就业。四是向打造清镇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方向积极探索。整合职业技能鉴定资源争取鉴定资源和鉴定资质的优势互补是打造技能鉴定基地的基础性工作。对首先落户我市职教院校鉴定站(所)争取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关系,找到工作结合点,提升我局鉴定站鉴定服务等级和范围,逐步提高我市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水平,探索工作开展的新项目。

(六)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重点实施包括“两个80%”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企业一线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进一步加强实名制管理,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等系列活动。二是强化就业服务,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积极会同教育部门,认真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在“推、创、试、帮”上下功夫。三是保障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权益,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对各类招聘活动、招聘信息的审核,及时纠正带有歧视性、片面性的招聘行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打击虚假宣传、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