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词大会》听郦波老师点评《定风波》,看到苏轼的整个人生

 快乐老年435 2018-04-16

到第六期,没有了康震老师,郦波老师的所有才华都展现了出来。

他点评东西,快狠准!没有太多的前言后序,没有铺垫工作,三句话就点中所要评论的要害。

点中要害后,他还逐步深入,让我们一点点的了解这首诗,以及这个作者的所有意图和所有想法。

这种点评,是要求他看东西必需相当透彻的。

还有人说,郦波老师的点评,文学性很强。确实是这样,他如此这般的点评分析,让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事件形成的前因后果,还有延伸。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们会有空间想象能力的,接下来我们就满脑子浮现出,曲折的情节,丰富的细节,然后还会调动自己的情感,以及用调动起的情感带动其它的情感。

这些正是从郦波老师的点评语里,辐射延伸出来的,对我们的文学创作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我喜欢郦波老师,是一种与康震老师完全不一样的一种喜欢。

他的点评功力,在下面点评苏轼的一首《定风波》,完全的展现的出来。

诸位且看!

《中国诗词大会》听郦波老师点评《定风波》,看到苏轼的整个人生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国诗词大会》听郦波老师点评《定风波》,看到苏轼的整个人生

郦波老师

苏轼是人生成长的范本。

郦波老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道题得不到分,没有关系,但它给人生的启迪,我觉得特别重要。

我经常讲,苏轼啊,可以做我人生成长的范本。

你看他说“谁怕”他有没有怕过?

他怕过,他贬到黄州,为什么贬到黄州呢?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来抓他的时候,他告别他妻子的时候安慰他妻子,说还好,别怕。

但半路上路过大运河在长江的时候,有两次他想想怕了,想投江自杀。

幸亏押解他的这个衙役,看管的比较严,苏轼两次投水想自杀,都没有成功。

所以,挽救了一个伟大的生命。

那个时候他是怕的,但是他后来晚年说,“若问(问汝)平生功业,黄州贵州儋州”。

三个流放之地,为什么是平生功业呢?

《中国诗词大会》听郦波老师点评《定风波》,看到苏轼的整个人生

苏轼

你看他在黄州的境界,是从怕到不怕了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到了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二层境界出来了,叫“不辞”。

最后最惨,流放到海南岛。他的弟弟都觉得他,苏辙以为他去了海南岛回不来了。

结果他一上岛,他老人家顽固的乐天派,说了一句话,“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我上了岛我才知道,我苏东陂原来本应该是海南人,生错地方,生在眉山对吧?

所以你看到这个时候,他的境界已经是什么呢,“此心安处是吾乡”,认故乡了。

所以人生境界由“怕”到“谁怕”到“不辞”,最后到“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没有怕,不怕了,到最后。

他可以把黄州惠州儋州当做人生的功业,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好的成长范本。

《中国诗词大会》听郦波老师点评《定风波》,看到苏轼的整个人生

董卿

听郦波老师的点评,感觉他那那都说在点子上,特别的恰切。

我们是不是从他的话语中,已经感觉到了苏轼的整个心路历程,包括他几十年的思想变化。然后,我们又从苏轼的整个变化中间,深有启迪,反过来,化作一种精神养分,哺育着我们自己的人生。

郦波老师太厉害了!

这样子的点评,感觉诗词大会里的其他嘉宾,是真的做不到的,这就是我有时候,“尤其喜欢”郦波老师的地方。

各位,你是不是有时候也“尤其喜欢”郦波老师呢?

喜欢的举手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