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了解一下

 蜀道行max 2018-04-16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历来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处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过北京美食的身影

文人爱美食,而对北京小吃亦是赞不绝口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还有老舍笔下,

都可以他们看出来对北京小吃极其喜爱

其中就包括“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你都吃过了吗?

炒肝

“炒肝儿,只有北京人才能吃得懂的玩意儿”

炒肝儿是北京地区著名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是由清末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成。主料是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佐料是大料、生蒜、黄酱,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它对于北京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段回忆和某些情怀吧。

面茶

面茶是一种老北京特色传统风味小吃,面茶不是茶汤,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喝面茶,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这样喝才正宗!

焦圈

焦圈是北京男女老少都爱吃的一种小吃,制作难度大,不是每间小吃店都能做得好的,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儿也要配着焦圈吃。

艾窝窝

艾窝窝外皮是用糯米粉、面粉做,内馅通常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因其皮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窝窝。

糖卷果

糖卷馃是北京传统小吃中的名品,中华名小吃。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故而糖卷馃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耳朵

糖耳朵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为夏季炎热,糖稀容易脱落,不易吃。

糖火烧

糖火烧是满族传统小吃,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因其制作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通州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很适合老年人吃。

豌豆黄

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豌豆黄儿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口感极佳,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如果你是在这个时间段来到北京,一定要去品尝一番。

豆面糕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姜具有抗癌、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润脾醒胃、增进食欲及减肥之功效,可清除体内毒素及通宿便,听说还有美白肌肤的效果。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一道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主要制作材料是面粉,配料是鸡蛋液、香草粉、奶油,调料是白糖,通过大火炸制而成,炸糕用的油以当地的胡麻油最好,其它油就差些,火候也非常重要。炸糕还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主食。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据说环饼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秦、汉以后,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蛤蟆吐蜜

蛤蟆吐密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烧饼的外形有点像蛤蟆的嘴,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早上写美食,写得我肚子好饿哦

说说你最喜欢的北京小吃是哪个

为啥喜欢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