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明知“天价茶”是个坑,仍有人愿意跳进去?

 义芳君说茶 2018-04-16

原创 | 义芳君

最近几天,茶友们闲聚喝茶的开场语又变了:

你被坑了吗?

被什么“坑”了?

牛肉啊!

哦!哈!

……

玩笑之余,牛栏坑肉桂被作为炒作“天价茶”抓了典型,在全国人民面前又“光荣了一把”。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动辄一斤大几千、上万,甚至是十几、二十几万的茶叶,的确挺吸睛,也挺奢侈。这喝的哪是茶叶,简直就是液体黄金了。


这样的天价茶叶与市场普遍行情差距甚大,许多人并非不知道,甚至他们也清楚茶叶的品质、产量也并非如宣传上那般“高大上”。

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天价茶”是个巨大的“坑”。现实中,仍有人义无反顾,甚至是怀抱着比中大奖还高兴的心情,投怀送抱呢?

譬如:“陕西某矿老板掏20万买天价茶当场请清洁工免费喝;3男星1天喝掉20万天价茶;信阳毛尖推天价茶20万一斤”等等……


人性使然!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深藏着一颗猎奇、攀比的虚荣心。这种虚荣心外在表现就是撑门面。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牛栏坑肉桂、明前龙井等茶叶为代表的高端茶叶,这些茶叶独特的茶叶品性以及稀缺性,让它们自带明星光环,刚好契合了人们对于拥有一般人不容易拥有的东西的那份虚荣心,再加上一些社会潜规则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于是,社会上就普遍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茶叶越贵,越稀缺,就越代表着尊贵与品味。许多人愿意花费重金购买“天价茶”,往往并非出于对茶叶品质的敬仰与热爱,更多的是看中了这些天价茶叶身上的阶级属性标签。这也为一些投机商人提供了炒作的社会化土壤。


过度商业化,就像越吹越大的气泡,迟早有一天是要破裂的。

茶叶是日常饮品,本质上是食品,也是带有文化属性的艺术品。让茶叶回归平民化,不仅是对于重视茶叶自身技术变革、品种创新、回归品质等方面的诉求,更重要的在于让社会回归“礼轻情意重”的传统文化范畴,让真正的茶道精神涵养大众的一颗平常心。

当然,抵制“天价茶”并不等于一棍子打死“高价茶”。真正品质优异、产量又不多的茶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认可其市场价值。例如,2005年,由“御前十八棵”古龙井茶树采摘制作的百来克龙井卖了将近15万元。

与此同时,茶叶也是民生产业,是许多地方的支柱性产业,没有保持一定的高效收益,并保持增长态势,传导到生产端,最后打击的只是茶叶从业者的信心。对于消费者来说,奢求一杯好茶也就只能是空谈了。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茶叶是非标产品,自己花钱买茶,不能说一定能够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茶叶,我们只能说,“喝对不喝贵”买自己看得懂、喝得懂的茶叶,才能有最好的品饮体验。

义芳君说茶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茶世界(公众号:义芳君说茶ID:zpyftea

聊品茶 |聊文化 |聊生活 |聊健康

喜欢就关注,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