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夫人教了王羲之什么?

 回归9480 2018-04-17

卫夫人书《古名姬帖》

卫夫人书《近奉帖》

卫 铄

卫铄,字茂漪(公元272-349年),世称卫夫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后融钟、卫两家笔法于一体。宋陈思《书小史》评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实乃书圣的启蒙老师。

蔡邕书《熹平石经》

导读

1、《笔阵图》旧题为卫夫人著,后有说王羲之撰,又有说为六朝人伪托,此且不论。文中不合时宜的删去,如笔墨纸砚的选择等等。

2、本文开篇就提出了“用笔”即笔法的重要性,指出书法之妙,首先在用笔(三端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此处代指书法),随后举了“无骨”、“出群”正反两个例子,总结用笔要“达其源”、明其理。

钟繇书《宣示表》

3、文中指出当时就有的一种状况,即学书“不师古”,此处“古”应指篆隶,说明当时很多人学书法,是直接学新体即楷书和行草书,而卫夫人的主张显然是要师古的,这和前文的要“达其源”是一致的。卫夫人就是接了钟繇的衣钵、钟繇则是得蔡邕的衣钵,都是擅长隶书的。

4、接下来就说到“学”和“闻见”,此处之“学”当指学问,应该完备丰富,“闻见”即博览,培养多种兴趣。此处指多见古人碑帖、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广人生阅历。有了这些,还要“通灵感物”。汉班固在《幽通赋》说:“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要有对天地万物的灵敏感知,并将其纳入书法的视野,将万物与书法“通感”。5、后文直接叙述笔力的养成及笔力的体现。“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久而久之自然得笔力;“多力丰筋者圣”即善笔力的典范,其效果应以多骨微肉来衡之;而七种点画的书写要领,莫不与“力”相关,其比喻即是“通灵感物”而来。

6、再联系开篇提出的“用笔”,则用笔就是要善笔力,本文主要讲的就是用笔的重要性和训练法。

王羲之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先生画赞、曹娥碑》等选页

《笔阵图》摘要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陆断犀象

乙(折)百钧弩发

丨(竖)万岁枯藤

丶(捺)崩浪雷奔

(钩)劲弩筋节

意前笔后者胜;

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文化传鲜香,书法看读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