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恩斯坦告诉年轻人:“不要试图成为别人,而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张問骅 2018-04-17

音乐之光《年轻人音乐会》试听课程(中文字幕)


伦纳德·伯恩斯坦是谁?

开启音乐之光,阅读更多内容

本文作者:理查德·费尔曼;烟波钓叟译

镜头下的卡内基音乐厅里满是观众。管弦乐团突然奏响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伦纳德·伯恩斯坦开始了他的演讲。他问,“音乐意味着什么?”几分钟里,他便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

今天,这个项目的一个要素可能会令人惊讶。观众全部都是孩子。这是伯恩斯坦在担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时发起的《年轻人的音乐会》中的一场。从1958年起,他们持续了10年,53场音乐会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通过电视播放,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关注。这是伯恩斯坦充满传奇色彩的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可以和任何人交谈。

音乐之光&伯恩斯坦百年纪念宣传片



在我们准备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遗憾地发现,自那以后,再没有一个像伯恩斯坦那样的人了。他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已成金——一位音乐的弥达斯(Midas,古希腊神话人物,能点物成金),无论是作为交响乐作曲家、百老汇之王、指挥家、作家、钢琴家还是讲师。为庆祝伯恩斯坦70岁生日,斯蒂芬·桑德海姆依据威尔的《珍妮传奇》撰写了一部模仿作品,对此进行总结。合唱开始了,“可怜的莱尼,10个礼物太多了……”

所有与伯恩斯坦一起工作过的人,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助手,都证明了他激励人心的品质。在他所信奉的平等主义理想的激励下,这一代的音乐家们现在正处于事业的巅峰,已经轮到他们作为艺术世界的领导者出现,为所有人提供音乐。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伯恩斯坦广泛而开阔的思想源自哪里?他是如何在某一时刻创作出意志坚强的交响乐,然后又写出非常受欢迎的《西区故事》的呢?这是一个时间和地点的问题吗,因为二战后美国社会和艺术的自由度逐渐开放,他正好赶上了美国艺术的成熟期。

一位名叫马林·阿尔索普(Marin Alsop)的学生,后来成为了伯恩斯坦的助理,认为他的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开花结果。她说,“即使这些是与生俱来的,他也会把他拥有的非凡的交流能力最大化。他在每个方面的想象力都很疯狂,而让他变得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在如此多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我曾经在他的图书馆里看过一些他的书。每一本中都满是纸片,他在上面记下了《哈姆雷特》里某句话或者贝多芬的某一乐句的链接。”



他是一个专注于基督教的犹太人,还写过诸如《奇切斯特诗篇》和《弥撒曲》的作品。

连通性(Connectivity)是理解伯恩斯坦的关键。曾担任他的助理指挥长达十多年的约翰·莫塞里表示,“他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儿都和跨界(blurring the lines)有关。”约翰·莫塞里(John Mauceri)在欧洲的第一场演出演绎的是伯恩斯坦的最后一部歌剧《安静的地方》。“想想宗教信仰,他是一个专注于基督教的犹太人,还写过诸如《奇切斯特诗篇》和《弥撒》的作品。还有谁能把天主教的弥撒作为一个领袖崛起的隐喻呢?今天我们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声音。”

莫塞里讲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得以了解伯恩斯坦对音乐的热爱多么没有偏见。1988年,伯恩斯坦和他妹妹一次前往格拉斯哥游览,当时莫塞里正在那里指挥《老实人》,三个人一起聆听汽车音响里放的《飘》的组曲。“莱尼如今已在天堂。”莫塞里回忆道,“他记得电影里的每一段音乐在哪里出现。我注意到,当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指挥马勒时,很多人响应,因为他们伴随着像斯坦纳(Steiner)和科恩戈尔德(Korngold)这样的移民电影作曲家一起长大,这些作曲家大多去了好莱坞。莱尼说,‘你为什么觉得我要指挥马勒?’我相信你可以在他指挥马勒的交响曲的方法里听到故事般的关联,就像是移除了视觉元素的电影配乐一样。


连通性都是双向的。有时,伯恩斯坦的“严肃”古典音乐会以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来表达,但他的“通俗”音乐又颇具挑战性。《西区故事》是一个技巧的杰作,所有都是有单一的音程发展起来。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开放将音乐剧推向了新的领域。 

“《西区故事》中很大一部分是超前的。”斯蒂芬·施瓦茨表示。他曾和伯恩斯坦合作过《弥撒曲》,现在以包括《福音》和《魔法坏女巫》在内的一系列百老汇热门歌曲而闻名。“他现在做的事情是音乐剧团也包括我自己依然渴望做的。像他在《西区故事》中做的一样严肃地去对待一个主题,它所带来的成功为许多人开启了大门,一个是为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另一个则是杰罗姆·罗宾斯( Jerome Robbins)。人们后来如何接近音乐剧证实了他的影响力。” 



伯恩斯坦对他的跨界身份非常敏感。施瓦茨直接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对待负面批评非常严格。”他提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古典音乐被以一种很呆板的方式来观察,尤其是十二音作曲家。而莱尼则在尝试爵士乐、流行乐和一点儿拉丁风格。我知道那些不尊重他工作的批评者们有多让他受伤。我看到了他在情感上付出的代价。”

巧合的是,每一个见证了伯恩斯坦晚年的人都曾在《弥撒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是一部因为拒绝遵守公认的规则而引发过激烈争论的作品。施瓦茨(Schwartz)为它写了文本和抒情诗。莫塞里(Mauceri )为排演出了力并且指挥了欧洲的第一场演出。阿尔索普(Alsop)非常支持这一作品,还将为伯恩斯坦百年纪念的演出担任指挥。



 “最令人振奋的是,《弥撒曲》变得多么的好。”施瓦茨认为,“它就是音乐风格的融合,这也是它现在在音乐性上比刚写成时更新鲜、更强烈的原因之一。”

伯恩斯坦的每一面都被融进其中:高雅的、粗俗的、精神的、世俗的,还有源于越南战争的政治承诺,以及他想给全人类的包容所有爱的拥抱。



“他会像一只大的幼犬一样突然跳进房间,准备舔你的脸。”阿尔索普谈到,“这是如此的释放。如果你想要提炼什么,他的道德非常简单,就是基于人类的多样性、包容,还有和贝多芬一样,这都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他赠予我最好的礼物就是做我自己。这也是我现在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在做的,即告诉年轻人不要试图成为别人,而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音乐之光&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

上课及回看请进入音乐之光小程序

上线时间:2018年4月16日开始

课程将持续三个月,共60次

每日课程推送时间:17:00

每日助教导赏时间:20:30

音乐之光微信号:muselit

(购课用户凭截图申请加入微信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