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生前的最后一首词,写尽了人生的悲欢愁苦!

 尤里蒙提 2018-04-17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是当时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被世人尊称为“千古词帝”。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便是其亡国后所写的那篇《虞美人》,让人惋惜的是因为这首词,触怒了宋朝皇帝赵光义,最终惨被毒死。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生前的最后一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对于常人来说,“春花秋月”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也是最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但对于李煜来说,作为一个时刻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年年岁岁重复的美好事物只会让他倍添烦恼。因此发出了对人生的慨叹:自然界中的春天去了又来,可人生的春天为什么一去就不复返了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的“小楼”指的是李煜在被囚之地苟且偷生的小楼,紧承上句,小楼又一次迎来春天,可面对这次的春风吹拂,皎皎明月,词人触景生情,想到了早已被灭亡的南唐江山社稷。一个“又”字点明了词人降宋之后又苟活了一年。

词的前四句,表达了李煜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词人心中念念不忘从故国吹来的东风,其中多少无奈、凄楚之情,常人难以理解。可词人还得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虽然词人一再强调“不堪回首”,但终究还是回首了,自然而然引出下片内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李煜的回首中,故国的江山和昔日的宫殿应该都还在吧,只是所怀念的人早已衰老。“朱颜改”也有着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意思在里面。“只是”二个字透露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恨之感,读到这里,也难免会出现惋惜之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后两句词人的满腔愁绪再也无法控制,化成了这两句千古名句,并且以水喻愁,令人叫绝。李煜把愁绪化作“一江春水”,可以说是既形象又具体,词人愁绪之多如春水涨溢恣肆,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每一次读到这里,都会有一种被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之感,可见词人结句感染力之强。

综观李煜的这首词,通篇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东风从故国吹来,念春水向故国流去,或许在赵光义看来,李煜有着“东归故国”之意,才会被下令毒死。而真正的真相肯定早已被历史所掩埋,我们唯一能够清晰了解的便是李煜的这首词,是以生命抒写的一首千古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