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聊太极拳 13】把小腹放在大腿上打拳推手

 沂蒙好布衣 2018-04-18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老师聊太极


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于一身的内家拳宗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拳势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太极拳名家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腿上”。这个练法具有内气松沉、身体重心下降、实腿有劲力、实脚根更深的功效,体现了自然的气沉丹田与松腰沉胯的整合。

杨氏太极拳门内的“扣胯”、“落胯”,外形姿势动作与“小腹放到大腿上”比较相似,究其里面看,是有差别的,练法不完全相同。“扣胯”是胯有圆转的内收胯根动作,是小腹与大腿在腹股沟处相咬,所以亦有老练家把“扣胯”称为“咬胯”。恩师林墨根给我传授弓步桩的练法时说:“松腰落胯,形正势稳。”落胯是指在弓步前实腿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垂落的同时伴随腹部下沉(即气沉丹田)的动作,也是一种松胯的动态势。落胯与松腰合在一起与脚底通根。杨氏太极拳门内有个落胯吞势的对练之法,能明显提高弓步前腿松腰落胯的功夫,就是让对方拳头在自己的前腿腹股沟上面用力推按,自己松腰落胯以顶顺之吞势(把腿腹相交处的软组织看成张口的嘴)接住对方劲力卸入脚底。

另有“掖胯”也与“小腹放到大腿上”比较相似,有个前辈对“掖胯”这样说的:“在腹股沟韧带有一根较为重要的大筋,只有掖胯才能激发。欲要用胯发劲,就要折叠下盘;欲要想折叠,那就要掖胯”,看来“掖胯”是蛮有意思的。“小腹放到大腿上”是松胸、松腰、松腹、松胯的把松沉的小腹落下放到大腿上,从某种角度上说:“小腹放到大腿上”的练法层次比“扣胯”、“落胯”、“掖胯”高出一点。如胸不松,则不利于内气舒畅;如腰不松,则不能立身中正的把小腹放在大腿上;如腹不松,则不能气沉丹田;如胯不松,则不能与胯相合成为整体性松沉之势。

但不是说“小腹放到大腿上”的层次稍高就会在什么情况下都比“扣胯”、“落胯”、“掖胯”好用,各人的领悟与功夫都不同,还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为好,该用“扣胯”就用“扣胯”,该用“落胯”就用“落胯”,该用“掖胯”就用“掖胯”,该用“小腹放到大腿上”就用“小腹放到大腿上”。值得注意的实际问题是:扣胯、落胯、掖胯和“小腹放到大腿上”都不是形成沉死的定势,而是不停运动的势态,在打拳和推手中是个极短时间的动态姿势。再有:我理解认识的“小腹放到大腿上”,并不一定是每次都把小腹真的放在大腿上,视拳势虚实转换而定,有腹腿相合的意念也行。

在练“小腹放到大腿上”的常见病是上身前俯、屈胯弯腰的把小腹压在大腿上,这说明了练者腰还不够松和腹还不够松。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松腰、松胯、松腹的层次较低,是不宜学练“小腹放到大腿上”这个功法的。待松腰、松胯、松腹的练功层次跟上了,再进阶学练“小腹放到大腿上”就会比较好。

115式大架里面,“单鞭掌”转“提手上势”、“单鞭掌”转“云手”的开左胯带动脚内碾变成一个侧身弓步的拳势,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的练法用到这个过渡性拳势,功效会比“落胯”更沉稳又自然,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扣胯提脚”。“如封似闭”转“十字手”中也有一个侧身弓步的过渡性拳势,同理,把“小腹放到大腿上”的练法用上也较好。

我在《浅识沉“死”和顶“死”》文中说:练习“小腹放到大腿上”的功法时,尽量松胸、松腰、气沉丹田、落胯,如把手掌放在腹股沟旁大腿处,就会有小腹下坠压在手掌的感觉,这是练松沉功夫的需要。打拳中“单鞭掌”转“提手上势”、“单鞭”转“云手”的开左胯带动脚内碾时,运用“小腹放到大腿上”就是为了提高左脚的沉稳,做到实处更实、虚处更虚,有利于下一步的扣胯带动右脚跟、脚掌提起离地。但不宜一定要把小腹放到大腿上,因为这样容易沉“死”腰、胯、脚,所以打拳时有点“小腹放到大腿上”的意思,用得恰到好处,能较好的降低身体重心和沉到脚底就行了。

 

陈雄  

20184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