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赠与女儿的最好嫁妆——花雕酒

 zzm1008图书馆 2018-04-18

浙江绍兴的古人,发现谷物发酵这一现象后,就发挥聪明才智,把糯米、红糖等发酵后,酿出了绍兴黄酒,解决了多余粮食的储存问题,也使得人们在江南潮湿阴冷的冬天喝了这种酒后多了些抵御寒冷的能力。

在绍兴,家中有女儿诞生后,父亲会亲手将一坛花雕酒埋下

绍兴黄酒种类颇丰,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当中最富特色的。

据记载,花雕酒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在各地的花雕酒当中,字号最老的当属浙江绍兴的花雕酒。

花雕酒又名“女儿红”

花雕酒,是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

酿造花雕酒,要选用上好的糯米、优质麦曲,辅以江浙澄澈的湖水,用古法酿制,再贮以时日,让其产生出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据科学鉴定,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根据贮存时间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十年陈,甚至几十年陈等,以陈为贵。

花雕酒,是一种具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的丰满酒体,形成了澄、香、醇、柔、绵、爽兼备的综合风格。其酒性柔和,酒色橙黄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备受人们推崇。

陈年花雕酒

花雕酒的“花雕”,其实是指酒坛的彩绘手法,是在酒坛外面绘以各种五彩缤纷的雕花图案,加上文字,因此是一种集绘画、雕刻、书法于一体的酒坛装饰艺术。

而花雕酒坛所盛之酒,为绍兴“加饭酒”,配之花雕酒坛,故得名“花雕酒”。

“花雕酒”又称“女儿红”。

在古代,花雕酒是出嫁女的必备之物。当家中生下女儿后,父亲便开始将三亩田的糯谷酿成三坛子“女儿红”,然后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随之埋下的还有掩藏起来的父爱。

父亲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仿佛这样能使心里踏实一些。再回头望一望一天天长大的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

花雕酒

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父亲从地下取出埋藏的陈年酒,请当地民间艺人在酒坛外刷上大红、大绿等颜色,写上一个大大的“喜”字,人们称其为“女儿酒坛”,作为女儿出嫁的礼品,恭送到夫家。按照绍兴老规矩,新娘要从坛中舀出三碗酒,分别呈献给她的公公、她的亲生父亲以及她的丈夫,寓意着人寿安康,家运昌盛。

在绍兴一带,“生女必酿女儿酒”这个习俗就这样代代传承,成为绍兴一带婚嫁喜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风俗。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东关古镇时,品饮“女儿红”后写了首诗,其中有名句“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绍兴花雕酒

明清时期,“女儿酒坛”上出现了彩墨绘画,“酒坛”外面施以色块装饰及平面绘画,颇受人们欢迎。清代的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四“绍兴酒”中写道:“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到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则至近亦十许年,其坛率以彩缋,名曰花雕……”。

晚清时期,古代历史典故的人物画像相继出现在花雕酒坛上,这大大开拓了花雕酒的应用范围,从民间的婚嫁礼品,逐渐扩大至祭祀、做寿、建房、开业等日常节庆活动,一些靠绘制酒坛度生的民间画工也开始出现,不少酒作坊也经营起花雕生意,有的还辗转外销至东南亚国家。

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绍兴花雕酒

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大量出现了关于绍兴花雕酒的描写,使得花雕酒名声大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绍兴花雕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我国政府对外赠送的国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