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年前,当我用“沙发冲浪”漫不经心地搜寻着沙发主人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位于新西兰南岛达尼丁附近的沙发主人Jack回归了田园,急需人手帮忙打理农场。 一封邮件发了过去,我以志愿者的身份住进了农场,辛勤工作了四天,实现了我一直惦记的“田园梦”。 我的工具:耙子和手套
农场劳动有苦有乐 我还记得Jack和我相约在达尼丁的长途汽车站,我们找到彼此之后,他便行动迅猛的把我的背包放在后座,招呼我上车,随后扬起一路尘土把我载到农场。 有机草莓和蓝莓,汁多味美
Jack先是给我简单介绍了农场的情况:主要的工作是除草、给作物浇水、喂马和羊,还要根据各类蔬菜瓜果的成长情况收割、除虫。听到这里,我的眼前情不自禁的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农场里,每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悠闲地喝着咖啡,慢悠悠的劳动几个小时候,就去地里摘点蔬菜做午饭和晚饭,溜达一圈就能采几个梅子放在嘴里当零食。 大概40分钟后,手机信号完全消失,我们到达了农场。我刚跳下车,Jack就已经看出我迫不及待想要尝试农场工作的急迫心情,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冷静,好好休息一晚,明天迎接艰苦的一天”。 新西兰的夏天天亮的特别早,我被闹钟吵醒后挣扎爬了起来,发现Jack已经在做早饭了。因为手机没有信号,所以在这里唯一的娱乐就是收音机,电台播放的爵士乐曲,给这个明亮的早晨增添了一丝哀愁的气息。 洗漱,吃早饭,装水,带草帽,涂防晒霜,喷防蚊虫喷雾后,七点整我和Jack来到了菜园,首先进行的是除草的工作。可是这听起来不是太复杂,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早起来?”我疑惑地问道。Jack告诉我,在农场工作,太阳是最大的敌人,新西兰在臭氧洞的边上,紫外线是出了名的厉害,所以在农场工作都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Jack还告诉我,对于新手来说,除草和采摘其实不算很辛苦。挤牛奶更累,劳动强度也更大,不仅需要凌晨三点起床干活,还要求专业娴熟的技法。 Jack全副武装给我示范如何除草。
Jack给我安排了除草的任务,示范之后就去忙别的了,我弯腰站在半米高的杂草里面用类似镰刀的工具,用力把草斩断。刚开始速度特别慢,很不适应艰苦的环境:烈日当头照,苍蝇满脸跑,半弯腰的姿势也很难受,有时还能发现几条不知名的昆虫在身上,吓得我扔下工具就跳了起来。五个小时后,我才除掉很小一部分,但已经感觉浑身酸痛,胳膊也抬不起来。
想起昨天脑海里浮现的那幅画面,自己不禁哑然失笑。现实的残酷把我完美的“农场梦”击得粉碎,但欣慰的是在这里证明了“劳动者得食”理论的正确性——早饭和午饭都来自我身边这片菜地的有机食材,随手采一些蔬菜,只需要加入盐和油醋汁就是很好吃的蔬菜沙拉。一个上午无比艰苦的工作不仅让我尝到了食物本来的清新质朴,也给了我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
有机大蒜是日常烹饪必不可少的材料。
“既来之则安之”一直是我在路上游荡多年的态度,第二天,Jack又给我安排了包装工作。很简单,把Jack在菜地里摘的蒜——坏的、熟过头的、软的、发黑的、有虫子的挑出来,其余的绑在一起,称重,打价签,这需要眼疾手快。
其实熟练了就很轻松,没有什么压力,很像流水线工作。我俩一边听电台节目,一边聊天,聊我在新西兰的旅行,分享不同的旅行经历,听他讲述农场艰苦忙碌却充实的生活……从他的话语中,我可以感觉到他做一名农民的自豪和幸福感。
罗勒烤茄子番茄,所有食材都来自农场。
四天后,就在我终于习惯了这种简单重复却与世隔绝的生活后,我也要离开了。看着自己最后一次亲手采摘下来的大蒜、土豆、卷心菜、甜豌豆,竟有一丝不舍;手上虽然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心里却是满满的欣慰和成就感。
如果你也想在新西兰体验农场打工的生活,却没有信心能和另外999人一样抢到打工度假的名额,更不要说打工度假还有门槛:雅思成绩至少5.5分,符合体检和品格要求,年龄要求在18-30岁之间。
是的,各种限制把我们这些“有体力有梦想”的大好青年就拦在了打工度假大门的外面。 来源:新西兰移民局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