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青年说|感知与困惑:曾翔“狮子吼”

 励志朝阳 2018-04-18

“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798作品展于4月15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场观众至少有800余人,以年轻人居多,其中有很多来自广州、长沙 ,淮北,石家庄等高校的学生。展览作品不多,却是艺术家本人精心挑选并赋予展览与作品呈现新的思维逻辑,让行走于现场的观者徘徊左右,思绪万千。所以,本期“鹿羊说”特别策划“感知与困惑”的写作活动,针对“狮子吼”看年轻人如何评价这个展览?如何理解展览背后的艺术家?

另外,内文附展出大字作品创作视频,展出临摹作品视频两段和曾翔先生答疑部分,文字内容较多,但每一短篇都值得一读!







感知与困惑

\

一段评论



彭再生:陌生化的气质与带给人想象的意味

郝惠谋:我不认为曾翔先生是离经叛道的

智慧珺:“吼”无非是作为书写大字时发力的产物

李未庐:对古法产生出一种新的诠释

刘东郎:亲切感是一种温润而精神自由的品质

程从礼:保安都来了

武军:写大字需要充足的精神去支撑体力与技巧的融合

张志远:他是两条腿走路的人

刘嘉璐:是为大家打开一扇窗

杨根:把我们从保守的传统书法当中解救出来

王志鹏:狮子吼,法音如雷,唤醒艺术路上迷途人

姜威: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姬加良:组成文字的另一种绽放

高永煌:心中默念先生教诲“年轻人要有冲劲,敢写不畏人言。”










彭再生艺术学博士,传统延伸线上的书写实践者


曾翔先生是艺术上勤勉的实践者与探索者,他的每一次展览都能给近乎庸俗的当代书坛激起一阵波澜,带给人们尤其是年轻的后来者以启发和鼓舞。这次798个展更是如此,因为此次作品更具有某种异质性的艺术品质和视觉感染力,所以,能够在798这样的当代艺术场域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


就我个人而言,对这次展览及作品印象最为强烈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造型与空间的出色把控。比如,“空”的四种不同形态的巨幅单字呈现之所以成功,首先就在于在这个三米×三米的空间内笔墨与空白、虚与实、点画与点画之间生动、和谐的空间关系。事实上,有过巨幅创作经验的人会知道,这种造型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它还要兼顾点画的质感与运动的节奏,同时运用的工具也比较难以驾驭。


▲ 展出作品:大字创作《空》系列


其二,陌生化的气质与带给人想象的意味。这里边有一件“远古文字写意”的作品对我最具吸引。因为,一看到这件作品,就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而这种陌生性无疑加深了它的艺术魅力。而曾翔先生独创的“是名世界”系列抽象画同样如此,对于观者而言,其抽象的构成与笔墨的表现都是陌生的,而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偶然性、生发性与秩序性的统一,所以是很有特点的抽象作品。


▲ 展出作品:起源,144×734cm


▲ 局部


其三,深厚的传统功夫。从外在来看,这次的作品看似有些另类,但这种比较是表面上的形式差异,而实质上,作品的内核非常传统,比如对点画、结体的把握,篆隶书的笔法与线质等等。而从当代性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力量似乎有点过于强大,因为,以曾翔先生对于传统资源的吸纳、整合及出色的造型与情感表现能力,完全可以做出与传统表现距离更大、更当代的作品。


其四,做艺术的状态与情感的强度。我观看了现场播放的大字创作视频,深深的有一种震撼和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我看来,那种状态才是很艺术的状态,纯粹、投入、全神贯注,将全部的气力以激烈或沉静的方式注入到纸面和整个过程,所以,这样出来的点画不是一个简单的形或形式化的东西,它承载的就是生命,生命的运动、信息与当下的情感状态。


郝惠谋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博士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不认为曾翔先生是离经叛道的。


宋元以后,作为艺术的书法一路走向文弱。同时,所谓书法的“经”和“道”也越走越窄。更可怕的是,这种狭窄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共识,换句话说,无知的,可能不再只是大众。


有清一代,书法家试图再次雄强。但是,显然他们奋力追求来的雄强,和秦汉、盛唐的格局相比,在血液上就输了。应该说,不是所有的硬朗和挺拔都能被认为是雄强。


如果我把曾翔先生当下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和实践他本人意识里足够宽泛的书法概念与今天的书坛和大众越发无知的事实摆在一起来说,恐怕很容易让人误解。毕竟,在类似的创作模式中,丑恶的笔墨语言和肢体行为还有太多。我们没有立场奢求每一个人都能把他们严格地区分开来,那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曾翔先生仍然坚定,这就显得无畏而且无私了。


当我尝试放弃宋元以后的认识误区,重新审视今天的书法,我发现,今天的很多书写方法都应该被认可,或者至少被允许。当然,又有很多今天已经被允许的方法应该被放弃,或者至少被批评。我不是说,曾翔先生所表达的才是真正的书法,而是说,它必然是书法的一部分,而且是原本很显在的一部分。至于它为什么在今天变成了一种“特立独行”和“离经叛道”。我想,我们都需要反思。


以上可能就是我的一些散碎想法。限于篇幅,不便说多。但是,还有一点我想提醒没有注意到的朋友:不要被曾翔先生的吼声吓到,他的大字的确是“写”出来的。这个,究竟有多难,知者自知。


附1:“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798作品展现场播放大字创作视频 ▼ 




智慧珺|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研二


曾翔老师因“吼书”被更多的人熟知,“春秋笔法·狮子吼”由“向经典致敬”、“行成于思”、“走向未来”三大篇章及影像展示组成。很多圈外人说曾翔老师把当代书法搞乱了,把和那些不懂传统、为搏眼球的江湖写手混为一谈,实则冤枉。如果在微信公众平台“木木堂曾翔工作室”里看过推送的视频(参见附2,附3视频),应该就会知道,曾老师的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所以他的创作也是完全根植于书法传统之上的。


展览中几个大尺幅的“空”字,其用笔、结字、空间布局是其独特艺术想象力的显现,再看展览中的录播视频,所谓的“吼”无非是作为书写大字时发力的产物,一字下来,酣畅淋漓。写小字有写小字的安逸状态,写大字有大字的疯狂,千年之前的张芝不也是如此吗?这样想来,便很正常了。


曾翔老师取法广博,是当代真正能够深入传统的艺术家,又打破了传统的束缚,赋予书法新的生命和语言,返朴归真,这在当下和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提供给我们一个该如何走的方向。感谢!


李未庐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硕士


曾翔先生“春秋笔法·狮子吼”书法展,作品虽然不多,但每幅都笔墨淋漓,完全可以看出其饱满的精神气度,笔墨成了他无束缚的精神游戏,他得到了由技术的解放而来的自由感与充实美,标示了他对于美的最高理想;另外可以看出他书写的状态是忘掉自己的逍遥而游,让流动的血液溶入笔墨,所以看他的笔墨有鲜活的生命。他的大字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人民激潮澎湃的进入新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实践,但他又能对古法产生出一种新的诠释,有摩崖石刻的气势、运动、力量,又有晋唐的慷慨、超脱、浪漫。


刘东郎曾任职深圳市书法院,现就职于杖藜书院


就展厅效果来看“空”字大字作品占多数,“空”字是很难写的字,如果放大书写更是难上加难。写大字需要气势,就算是硬笔写比较大的字都需要比一般写字更胆大的心态去写,才不至于完全失控。从视频可以看出曾翔先生是用一只拖把一样特制的毛笔去写的。整个写字的过程就像一个强大心灵的一往无前的抗争,酣畅淋漓。单看视频很容易让人觉得只是充满怒张之气的宣泄,但是现场的作品又是另外一种感觉。除了书法中的变化和技法外,线条中饱含有传统书法意义上的“润”。再加上视觉效果,被深深震撼了。


关注一个艺术人不仅要关注他的创作状态,他的日常生活和讲课授道也很重要。上过曾翔先生课的人都知道,曾先生上课幽默风趣,气定神闲,平常的话语中突然蹦出一句可笑之极的话,回过神来仔细思索会惊讶于先生的智慧。曾先生还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说话的语气中都可以感受到没有一般人非要和别人比较的戾气。人对世界的感知和看法会进入潜意识里从而影响言谈举止,我觉得这样的亲切感和思想自由就是才是曾翔先生的底色,是一种温润而精神自由的品质。


程从礼|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居天津


“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声音是哪发出来了!”

在策展人老道的带领下,两个保安走进展厅说道。


我相信近几年大部分人知道曾翔老师的大字亦或是“吼书”,应该都是通过网络,通过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就像这两位恪尽职守的保安人员,也要放下工作来一窥究竟,我觉得我们在某些方面真的应该感激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千里之外亦或是跨越时间的概念,我们能这么真实的见到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真真可喜。


曾翔老师这个展览的高潮部分我不认为是参观者爆满的那一段时间,相反让我感到失落。那么小的展厅、那么多的人、那么大的作品,我相信没有几人能真的在合适的角度静下心来一探虚实,真的让我感动的是人群散去、又不知是谁把曾老师创作的纪录片的音响也打开的那一刻,真真切切的看到书写、听到吼声(见上面的大字创作视频)、又联想到上午无人时看到的一幅幅作品,这才构成了一个欣赏的完整体系,那撕心裂肺的声音,仿佛让我害怕、黄河决堤不过如此;那移动中的笔好想划过我的脸一样,让我感到自己渺小;这样的书写,让我感到艺术的真诚,让我感到热泪盈眶。


曾老师的这种书写可能跨越了一般学习书法的视线,但那又如何?我觉得学习书法、学习艺术,不可能像是进入某种传销组织,必须统一口径,所有人的思想就好像一个生产车间里生产出来的塑料玩具。记得苏联有个叫做梅耶荷德的小伙子,他重新定义了艺术家成功的标准,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出来了,如果所有人都说好,表明这个作品彻底失败了;如果所有人都说不好,那也失败了,但是还算是有特点;如果反响强烈,一部分人喜欢的要命,另一部分人恨得要命,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个定律后来被称作梅耶荷德定律。我觉得这应该是曾翔老师吼书作品的最好诠释。



武军毕业于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现居北京


曾翔先生这次展览意义很大,我想不管是对做书法的人还是好奇观看者来说,每个人心里的冲击都很大,可我深知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我曾经写过像展厅里“空”这么大的字,以我的年纪写起来都感觉很吃力,更何况先生已年近六十,却丝毫看不出来,可见写大字真的需要充足的精神去支撑体力与技巧的融合。


▲ 展出作品:大字创作《空》,300 ×300cm


展览现场播放的10几分钟纪录片对我的内心冲击很大,回家后反复观看至深夜。纪录片所表现出来的书写状态,我个人认为已经超越日本的井上有一。这个时代的书写已经远远超越过去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大字派,很显然当代的书写已经提高了一个更好的境界,体现的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精神表达。虽然还不能够让很多人完全理解,但悬挂于展厅的作品已经足够让每一位观看者震撼、感动,既单纯又直接。这个时代需要曾翔先生这样的人,这样敢于不为世俗而动的大艺术家。


向先生致敬!



张志远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大三


观曾翔老师“春秋笔法·狮子吼”展览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开幕式当天,现场异常火爆,我想火爆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曾翔先生在书法界的影响力乃至在文艺界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其实在展览前夕我有幸和曾翔先生接触了一下,刚见到他的时候有些许紧张,但是跟他交谈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完全没有了,曾翔先生的性格超出我想象的随和,完全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而轻视我,可想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又会是什么。爽朗的笑声和稳健的谈吐让我真正认识到一位艺术家为什么如此的德高望重。随性是他的特点,但是我觉得他的对传统的尊敬和深入程度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这次展览给我的感觉是,展厅不大,作品不多,但是足以表现出曾翔先生的个性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虽然以大字作品为主,但是我觉得曾翔先生是有意识的放置了两件临摹作品,(下附书写视频及作品图片)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和极大的反差,给我们透露出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他是一个智者,他是两条腿走路的人,他对传统和创新同样重视!我想那些批判曾翔先生不懂传统甚至反叛传统的人,一定是没有真正了解过先生,也没有真正理解他的艺术和展览的人。


附2:“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798作品展展出曾翔临摹小楷站立书写视频 ▼ 



▲ 展出作品:临古《钟繇 · 荐季直表》,35 × 48cm


▲ 局部


在展览当中的每一件作品我都历历在目,展厅当中专门放置一个平板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曾翔先生在大字创作时的状态和情景,我感觉非常震撼,写字当中的激烈的吼叫声让你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发出的声音,他已经完全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在那个状态下,他写得不再是字而是对人生世界的认知,对天与地的对话。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所谓的“吼”不是为了“吼”,那是一种状态,而是为了让自己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上来。记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翔先生还说了一句特别幽默的话,不信你可以吼一吼,试一试,究竟有没有用!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曾翔先生的画究竟画的是什么,当然出现这种疑问很正常,实际上曾翔老师也给我们了很好的解释,我们没必要纠结他画的是什么,他更多的是自己状态感受的一种表达,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的这种创作状态和意态形式。


我觉得这次展览的主题表面是狮子吼,但是细细一品味,不如说是“传统与创新”!他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就是并驾齐驱的,尤其是在创作方面的探索,我认为是超前的,他的创新意识和对艺术的敏感程度是很多人无法达到的。我觉得说他是一位书法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一位书法天才!现场的很多知名人士也说了,虽然曾翔先生的艺术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骂声,但是他的探索成功与否,他的艺术思想是否正确,不需他人评判,历史自有鉴定!


刘嘉璐河北美术学院书法系大三


曾翔老师“春秋笔法·狮子吼”798作品展已过两日,可我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现场的那种被激情澎湃的作品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感,使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它。


展览以播放曾老师大字创作的视频拉开了帷幕,视频中曾老师慷慨激昂的呐喊声,引的在场的每一位都热血沸腾。曾老师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的质感、传统笔法的这种传承,从临摹到创作,从字到画,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是一个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功底的书法家,其实曾老师是为大家打开一扇窗,学习古人要有技巧,需要化解古人的精髓。他的线条凝实、幽缓、率性、厚重,不拘于动作的形态与美观,而以能达到刚与柔的中和为目的。对于创作而言,他又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和表现方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生命的感悟,是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是生命意志的体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漂亮,而追求艺术本质的美。有人评价他写的是“丑书”,殊不知书法好不好看是低的要求,而把字写好看是书法最低的要求。《艺概·书概》中有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曾老师便是如此。我觉得“即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便是对他作品最完美的诠释了。


▲ 大字创作《嶽》,300×300cm,2018年


回来学校的两日,我看到好多展览链接下的评论,着实有些可笑,也有些无奈。我也曾听好多人说过:我五岁的外甥都比他写的好。如果你真这样认为,我觉得您还是别玩书法了。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西画以能品为极点,国画以能品为起点。”就是说西画画到逼真就是终点,而中国到像的程度才是刚刚开始。中国画做到技法上精致后,还有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书法又何尝不是这样。我觉得中国艺术是要从意境上去判断的,如果仅仅从表面形式的优美与否作为衡量标准,是很难理解“中国画不求写实、中国书法不求漂亮”这一事实的。如果以扣“丑书”的帽子来打击具有深层传统审美思维同时又能不断创新的书法家,我认为这些人其实是不懂传统文化精髓的表现。


书法家傅山也曾说过: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话很多人有误解,宁什么毋什么,并不是前者好,后者不好。宁死勿屈,意思是说死也不能屈服,但也不是死就是好的。宁丑勿媚,丑不好,但比媚要好。人们总喜欢把写得工整、规矩、漂亮的字称之为书法,把写这样漂亮字的人就说成书法家,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写的好看的规矩的,并不一定能称之为书法家,有些字写的好看,但却只是虚有其表,没有自己的思想的,这一类人只能称之为“写字匠”而不能称之为“书法家”,“匠”和“家”是不同的,“匠”是工匠,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脾性,只有躯壳。


我觉得每个人的理解和审美都是不同的,关键在于看的是什么,能不能体会到“只见笔法不见字形”的妙处,能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回头接着学习,实在没必要恶语相向,更没必要觉得自己的审美都是与生俱来人性使然,不喜欢请尊重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如今书法虽普及,但也只是表面上的在练习勾摹字形,而没有深入传统,没有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当代对于书法发展进行的这种摸索与探究是多么有价值的。艺术当随时代,正确的审美意识是把对立面反向通融,把相对、相反的美协调在一起,才是高水平的体现。


杨根淮北师范大学2015级书法学专业学生


听闻曾翔先生“春秋笔法·狮子吼”大字展,与几个朋友特意从外地赶来北京观展,现场看曾翔先生作品,除了用“震撼”二字外再找不到比这更恰当来形容自己感受。曾翔先生的作品从大众眼光来看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把我们从保守的传统的书法当中解救出来,可称为当代前卫艺术家。


在展厅中观看曾翔先生创作视频,他赤足站在纸上,挥运巨笔,墨迹飞溅,摸爬滚打,旁若无人,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犹如一个野蛮十足的狮子。不了解曾翔先生的人也许会恨他,会讲乱喊乱叫,乱写一气,可讲这些的人是否看过他的小字作品?在展厅中有一副临摹米芾的尺牍(下附书写视频及作品图片),试问没有对米芾多年的浸淫是不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单从这点他的作品不知道比那些一味哗众取众,却没有丝毫书法功底的人强了多少。如果他真真正正坐下来好好写一下别人眼中的传统书法,不追求形式和笔法上的标新立异,就没人敢说他不会书法,没人讲他写字不传统。


附3:“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798作品展展出临摹米芾作品书写视频 ▼ 


▼ 

原帖图(上)与曾翔临写作品(下)比较


▲ 展出作品:临古《米芾 · 临沂使君帖》,40 ×26cm


曾翔先生的书法透露着朴拙、欢愉、天真、快乐,每次看他的字,似乎能听到他下笔时爽朗的大笑和发自内心的“好玩”感叹。或许在传统书法中浸淫太久,当他开始自觉的寻求个性化的书法表现时,选择的是一条相对保守的路——他没有直接借鉴日本的少字数派或者用西方的现代艺术理论对汉字进行解构,而是重新思考“传统”的源流,以期回到书法最原始的生长状态。曾翔先生曾讲过“当代书法家的出路是回到书法的源头,我们应该去追问王羲之是从哪里来的,王羲之不是源头,书法的源头在秦汉篆隶。”


此次观曾翔先生作品,感触颇多,也存在一些疑问:在我们临摹传统书法作品与创作创新之间有没有一定的界限?实临、意临、创作创新这三者关系是怎样的?(回答如下)以上也是自己的一点浅显的想法,一点对曾翔先生作品的想法,一点对书法艺术的想法,个人觉得当前的书法正是需要曾翔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当前的书法艺术正是缺少了像曾翔先生一样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他的作品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借鉴与思考的。


一步齋杨根记于火车上

【 回 答 】

1,在我们临摹传统书法作品与创作创新之间有没有一定的界限?

 曾翔:我经常说临摹就是创作,要把临摹当成创作来看待。不能够把临摹单纯地看作学习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临摹就是一种创造,要有智慧的、有思想的、有观念的去进行有意识地临摹,这样的临摹才能见效。


2,实临、意临、创作这三者关系是怎样的?

曾翔:关于实临、意临,还有创作这三个方面呢,是根据不同的作者来进行的临摹选择。比如说,初学者一般要求可能会实临多一些,并且要求相对的准确。意临呢,往往是在实临的基础上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判断,发挥自己的吸收。还有一种是背临,背临就是在意临的基础上靠自己记忆的一种临摹。所以说,临摹并不是所有的人把这三样儿都解决了才去创作,也不见得这样,所以临摹和创作可能是交替进行的。临摹的有感觉了就进行创作,如果创作的激情,创作的元素或者创作到了一种枯竭的时候,再去临摹,这样的反复进行临摹创作。临摹古人作品就像吃饭一样,要经常进行;亦或者是不临摹,也可以去读帖、去看、去赏,这也是临摹的一个方面。所以说,临摹要多样性,不能够把它固定在一种模式,固定在一种模式,往往对自己的创作是无益的。



王志鹏|淮北师范大学2015级书法学专业学生


在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路途后终于有幸观看了曾翔先生“春秋笔法·狮子吼”作品展的现场。第一次见到曾翔先生本人我的心情无疑是很激动的。现场看了创作作品的视频,感受到了曾翔先生创作时的欢愉与快乐。除了大字作品给我极强的视觉冲击之外,其画作透露出现代化风格与传统艺术的交融,似是而非,既抽象又具象仿佛每一幅作品都在向我高呼、呐喊着 “高兴万岁”。其思想我个人认为近似于孟子所提出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理论。给人以探索真理的勇气与信心。

▲ “是名世界”系列-17,69×275cm,2018年


我想艺术作品要想打动他人,首要的必定是要先感动自己。曾翔先生做到了,在这个现代化信息共享的时代,要想做到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无疑是非常艰难的。曾翔先生用他的“心画”展现了他的艺术态度,并身先士卒用生命不断为当代书法艺术作出探索与贡献,理应获得尊敬与钦佩。


狮子吼,法音如雷,唤醒艺术路上迷途人。


姜威|淮北师范大学2015级书法学专业学生


几日前听闻“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作品展”展讯,随即约上二三好友进京。


开展当日,满怀期待赶到了现场。第一次直面曾翔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对视觉上还是对心灵的震撼,都比往日在网上欣赏的感觉要来的更加强烈!我以为,艺术是雅俗共赏的。曾翔先生的艺术创作,真将这一艺术特性发挥到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巅顶。现场无论男女老少,抑或国际友人,都能从曾翔先生的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共鸣,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当曾翔先生创作本次展览作品的视频在展厅中播放时,现场的朋友,无不纷纷叫好!那一声声恣情尽兴的“狮吼”,那种艺术创作时情感的宣泄,似乎也将我、将现场的观者,带入到了他“物我两忘”的创作状态中。


曾翔先生有言:“如果你还关注生命,我觉得可能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冲动或者内心的压迫感,就觉得应该去做点事,把你此时此刻的这种心境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我想,这种关注生命本身的艺术创作态度,正是他不同于一般书法家的根本所在。


看展的时间过得很快,但此番收获却需要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逐渐消化、沉淀……


 姜威记于归途



姬加良长沙师范学院2017级书法学专业学生


2018年4月14与朋友踏上北上的火车,完成期待多年的愿望,现场看一次曾翔老师的大字作品展。4月15日,“春秋笔法·狮子吼”展览,于京798国际艺术区开展,现场气氛高昂,挥汗成雨。在展览馆待了一天,感触很深,这会儿在回长沙的火车上看着漆黑的夜,心中又翻起云海。


以前看过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及关于他的文章,他说我沉湎于吓人的行动之中。此次作品也是如此,用大胆的线条来表现自然现象的构成元素,以反复无意识的行动来构成眼前的矛盾。当今社会,打印机取代了宫廷代笔匠,书法不再是以实用为主的记录方式,书法一直在变革,变为表现内心,表现感情,表现万物自然形态的载体。用打破再分配的空间,组成文字的另一种绽放。这也是矛盾的构成,赫拉克利特曾说:一切皆流,万物常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法则,事物超越自身,引起变化,那他就是具有生命力的,是可以延续的。书法,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最纯真的社会与自然的发展。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高永煌|长沙师范学院2017级书法学专业学生


4月14日,一直关注着曾翔先生的展览。得知曾翔先生要在北京开展毅然踏上北上之路,途中趣事与难处不足为外人道,当双脚站在北京这片土地上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在这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之都,我更加期待与曾翔先生的见面。15日早,前往展览中心等候,看这一幅幅曾翔先生的作品感触颇多,艺术无论大小、粗细、巧拙,都有其道理!正如《道德经》中所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书法中的自然之趣莫过于此。16日踏上回家的火车,感慨北京之行得以圆满。心中还默念先生的教诲“年轻人要有冲劲,敢写不畏人言。”


再会了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