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埃及美术

 昵称54637917 2018-04-19

古埃及艺术是依附于法老统治集团的工具,其艺术形式突出地表现了服务于统治者需求,沿用同一法则,保持长久稳定不变和程式化也即正面律。这种程式是在政治、地理、宗教等各因素下形成的。历史上很多地区也有类似的艺术。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古埃及绘画艺术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面对古老的艺术,当我们揭开它那单纯静谧、深沉、神秘的面纱之时,会为其简洁而雄浑的形式、饱和而鲜明的色彩、高高雅而静穆的气质、夸张而细腻的描绘所打动。从它那独特的风格和恒定不变的特点中,仍然为世人展现出了古埃及人的哲学思想、特有文化、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表现出古埃及人的聪明才智和民族气魄。

     当我们观赏和研究古埃及的壁画时,似乎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古埃及奇妙的、充满生气的生活情景。在我们初次见到这些壁画时,常常会深感迷惑:他们既不象欧洲人那样根据物象来画,也不象我们中国画家依照画像去画,他们不太讲究画面的美观,更看中的是画面的包罗无遗,把美术作为尽可能清晰地记录事件的手段,因此他们的画不是精致、漂亮,而是完整、圆满。他们不是按照任何偶然表现出来的样子去描绘自然,而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去描绘,并且遵循着严密的法则,因为这种法则可以保证所有必须入画的东西都被完全明确、突出地显示出来。

一、正面律的概念

    古埃及绘画艺术有着共同的程式和稳定不变的法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所谓正面律,就是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人头部的正侧面轮廓一般比较清晰明确,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凹凸起伏的下巴、脖子、眉弓、额头,最能完整地体现人的面部轮廓;眼睛为正面,是因为正面的眼睛最形象,最典型,能更多的占取画面中面部的空间,也更加醒目和完美;而人的肩膀则是正面最为典型,古埃及绘画用正面的肩膀表现人物,使人物形成身体轻转的动态效果,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富于变化,同时也能使双臂的动作更清晰和完整;腰部以下转为侧面,使形象再次产生优美的体态转动;脚为侧面可以表现完整而典型的脚部特征。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二、正面律在作品中的运用

古埃及审美思维的完整性在壁画浮雕上的具体表现为严格遵守“正面律”和多点透视法则。埃及人受原始宗教灵魂不死的观念制约和巫术法则的影响,相信灵魂的客观存在,认为一个人有相应的五个灵魂,联系着今生与来世、此岸与彼岸。为了死后能继续拥有生前的一切他们运用纯属的技巧,全部地无遗漏地在墓壁画上表现对象的所有方面,完整的表现任何事物的全部特征,力求“绝对真实”。古埃及人早在四千年前就有真实的人物写生,“第十八王朝的新王国法老阿赫那顿就曾充当过模特儿,让艺术师写生和当面制作雕塑”,通过自然的观察、写生的训练古埃及人掌握了多点透视法则,最终形成了具有埃及特色的“正面律”法则。以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那尔迈石板》即《纳尔美尔记功石板》为例,石板雕刻的图案描绘了埃及最早的王朝“米那王朝”所进行的战争与取得胜利的场面。它从内容到形式都为以后的美术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画面中,国王那尔迈作为上、下埃及的唯一统治者被突出出来:一面是他头戴上埃及王冠,右手高举权杖,左手揪着敌人的头发,右上角有一只代表国王的神鹰,脚踏代表下埃及的人头和纸草花,表示对下埃及的征服;另一面他又头戴下埃及王冠在举行庆祝典礼,有仪仗队和众多敌人尸首为陪衬,另有两个长颈交合的怪兽表示上、下埃及的和解和统一。俘虏的尸体和站立的图像(包括人和动物)分别是从俯视和侧视两个不同角度表现的。而他们的眼睛、胸部、双肩则表现为正面。(见图1) 莲花和纸莎草是古埃及文物上出现最普遍的符号。在埃及壁画浮雕中,作为女天神的哈托尔常常手持莲花,有时还可以发现壁画中的神祗或君主头戴缀有两只羽毛的莲花冠,因为莲花在古埃及是备受尊重的。“莲花之所以被视为神圣,最初源自其生长于水中,而水是构成宇宙的原始海洋的最早象征。”“莲花日出而开日落而闭,与太阳相关,成为生命之神源。”遵循“正面律”和多点透视法则,古埃及艺术中的莲花“在二维的形式阶段中通常被再现为三个面:⑴正面;⑵ 侧面;⑶复合面。”古埃及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轮廓的精炼概括把莲花符号化,而这些符号化的莲花图案无一不是完整地再现,而且形式上对称而均衡。注释① 新王国时期壁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它的内容多表现主人生前奢侈豪华的生活以及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在形式上,它继承了古王国、中王国的传统。大多是表现正面律程式。图坦哈蒙出土的法老金椅上的浮雕( 见图2)和底比斯的壁画( 见图3)等就是这种艺术风格的典型。

三、正面律的形成原因

地理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东临红海,西靠利比亚高原,北濒地中海,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早在远古时期的1万到2万年前,埃及的气候比较凉爽、温和,雨量也比今天多得多。在冰期后的阶段里,埃及的气候开始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干燥了,草原变成了沙漠,动植物逐渐减少。在几千年的时期里,即便是地中海沿岸降雨都很少,而在远离地中海沿岸的地方,常常一连数年都不降雨。如果不是尼罗河的话,整个埃及就将是一片荒凉的沙漠。由于热带非洲所下的大雨和山项上的积雪的融化,尼罗河在7月中旬开始上涨,而其水位最高的时候是秋季,这个时候尼罗河淹没了沿岸的广大地区。当河水退下时,在淹没的地区,从上游卷带下来的淤泥便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厚重的沉淀层便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从而为埃及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由于地理原因,古埃及除与西亚和非洲的异族文化有一些接触外,基本上是一个封闭式的国家,文化艺术也因此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宗教 由于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给埃及人带来了丰裕的收成,植物在旱季发芽,生长,在洪水来临的雨季被淹没、死亡,洪水退后,肥沃的土地又出现新的生命。在他们看来,人同尼罗河两岸的植物一样,也在生长、死亡,但人的死亡并不是简单的彻底消灭,死亡是永恒的,经历死亡的生命会重获新生。因此,死亡是古埃及宗教的永恒主题。古埃及人信仰宗教,崇拜神灵。从山川草木到日月星辰,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受到人们的崇敬和供养。当人们在自然界的抗争中遇到无法征服的又无从解释的事情时,先是恐惧,随即转向崇拜。把自己不能解释的一切都归于神的力量。他们认为,现世是短暂的,来世才是永恒的。埃及,这个种族,在八千年的时空中,注目一场场死亡,注目无机的天地的运行,是因为世界表现在眼中是延续,所以他们才容纳这个认为是永恒的世界,而面对转瞬即逝的生命,他们便为其想出许多轮回复生,于是他们为自己的灵魂定义为永恒。这样的宗教便与因其而诞生的艺术绝对地结合在一起,埃及宗教的神秘和永恒的信仰支持了埃及艺术长久的一贯的风格和稳定的生命力,而艺术表现才使宗教深入人心,埃及的艺术是“来世的艺术”,是宗教和丧葬的艺术,墓葬艺术,就这样在宗教的永恒信仰下诞生了。由于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给埃及人带来了丰裕的收成,植物在旱季发芽,生长,在洪水来临的雨季被淹没、死亡,洪水退后,肥沃的土地又出现新的生命。在他们看来,人同尼罗河两岸的植物一样,也在生长、死亡,但人的死亡并不是简单的彻底消灭,死亡是永恒的,经历死亡的生命会重获新生。因此,死亡是古埃及宗教的永恒主题。古埃及政治 在埃及这个最古老、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中,政与教是合二为一的。法老本人被视为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间之神,这样统治者就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埃及在具有神权的君主统治下,就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统治严密的社会结构。与此相关,艺术也是为法老政权及少数奴隶主贵族控制和使用,为加强王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服务的。艺术的题材,及表现方法都必须反映和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而有所限定。据传说,主掌给植物带来洪水的神奥赛西斯曾被敌人杀死,但经过妻子和儿子的法术,死而复生,后来成为埃及宗教的主神,掌管阴司。法老们的死亡被解释为这个神话的重演,法老们在世为国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将成为新奥赛西斯大神。作为条件,死后的遗体必须得到完好的保存。而人死后是复生是基于灵魂和冥体的重新结合,这就必须为灵魂的复归找到门路。为达到这个目的,塑像雕造便出现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造型与正面律。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员,都取正面律,躯体以对准鼻尖与肚脐连成的正中线而作左右对称,这种对称正是各种姿势中最稳定的样子,这种样子才能使灵魂在复活时轻易地找到复归的门路。这种程式法则也即正面律法则。

四、相似艺术

在古埃及艺术中有著名的"正面律",即在浮雕和绘画中,用侧面·正眼、正身、侧脚等固定不变的程式来表现人物形象。在玛雅绘画和浮雕中也有类似于"正面律"的程式。 在玛雅绘画和浮雕中,人物的表现永远是正侧面的头部和脚部、正面的眼晴、正侧面或正面的肩、侧面的手臂。这种表现程式与埃及的"正面律"相近,所不同的是肩的变化在玛雅艺术中却是十分灵活的。这也许是玛雅人的写实能力或写实偏好高于埃及人,但却不及埃及“正而律”那么强烈地引人注日。比如,在玛雅古城帕伦克的宫殿内墙上,有一块石板浮雕表现了公元8世纪帕伦卡王的即位。整个画面由老国王、王后以及他们的儿子 ——帕伦克新王组成。这本来是一个家庭的合影:慈爱的老父将王冠交给儿子,母亲为儿子准备了本城镇城宝物。而在浮雕的表现中却仍然以严格的程式、拘谨的动作表现出来,新国王正面盘脚生于正中央,侧脸转向他右边的父亲。他的父亲侧身盘坐于一旁,双眼下垂、双手捧着王冠正待献给新士。新王的左侧是他的母亲,也侧身盘坐,面向新王。年轻的国王在高贵的尊严之中保持着对长辈的恭敬,他向老父侧过脸去,关切地凝视着将属于自己的王冠。而他的父亲则是在庄严、在沉默之中奉献出自己的王冠。他双目低垂,似乎是他在退位时的复杂心心情的掩饰。年老的王后对儿子的即位显示出更大的热情。她手捧珍宝、身体稍向前倾,似乎急于把带着母爱的权力象征物交给儿子。她双眼直视新王,嘴微微张开,急切的心情超过这对父子俩。体视出女性的单纯和母爱的无私。所有这些感情的表现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在受到严格的程式束缚下表现出来的:所有的人物—— 无论是盘坐、还是侧身盘坐,都是以正侧面的脸部来表现,眼睛又是正面的。注释②

五、对后世的影响

古埃及绘画艺术以独特的视角阐释着古埃及法老王朝政治、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场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作为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它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 BC8th左右(我国春秋时代)亚述入侵巴比伦,建立了上古亚述帝国,建都尼尼微,在亚述占领美索布达米亚的这段时间里,先后吞并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甚至是埃及。亚述艺术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亚述浮雕的人物造型基本遵循“正面律”风格,一律以侧面出现,(见图4)。古埃及文明对克里特的影响,克里特文明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的混乱时代开始发展,因而很大的可能是埃及的流民逃散中,一部分来到克里特岛,直接影响了当地未开化的人民,随着克里特人对希腊的影响逐渐扩大,早期的希腊文明一直属于克里特文明的旁支.。你可以从当时一些希腊雕塑看出来,完全是埃及雕塑的翻版在“古风时期”希腊雕刻基本是在摸索雕塑的最佳的表现形式,它借用埃及雕塑的“正面律”法则来制作人物像。如古风时期的《阿纳维索斯的库罗斯》,(见图5)希腊人称青年人为“库罗斯”,意思为“小伙子”, 雕像为正面裸体立像,人物形象强健庄重,肌肉发达,左脚在前迈出一步,双臂自然下垂。虽然人体的比例和肌肉的质感,比以前的作品已经有了十分巨大的进步。整个作品形象丰满,轮廓鲜明,完全没有了早期雕像的陡削的平面和粗糙的形体结构。但是姿态上还明显被古埃及“正面律”规则所严格束缚着。古埃及绘画的平面造型,随心所欲地组合的形体结构,启迪着现代艺术家们的想象力。时隔几千年,中那一只只侧面的眼睛和毕加索、夏加尔笔下的人物似乎心照不宣地对视着。  立体主义是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流派,其创新之处在于重新创造了一种认识物象的方法,即把对象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个平面上。立体派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有种类似古埃及壁画的效果。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人物造像,与古埃及的人物画手法就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如毕加索于1907 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所有的女性形象都被分解成了几何构造图形,并带有醒目的边线和尖锐的边角,她们的脸也不具有古典绘画中那种写实的美。最左边站立的女性很像埃及女王的姿态,其左腿向前迈出,右臂下垂,手紧握着,脸部画面也带有古埃及绘画的特点———脸和眼睛都显于侧面;(见图6)夏加尔23岁参加了立体主义画家的活动,接受并融会了立体派的风格。他的绘画特点单纯童稚。人物自由随意,没有束缚,但是他在表现侧脸的时候,眼睛却是正的。

 

00
暮雪田苑
LV21
2013-12-03

正面律,就是指表现人物时 ,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0
奋斗中的广镇
LV17
2013-12-03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第一节 古代埃及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