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文化丨读完敦煌出土的《将进酒》,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背错了

 高处不胜寒676 2018-04-19

敦煌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其发现的经卷、文书总数竟达四万余件。学术价值之高、涉及方面之广,在我国学术史上是罕见的。 其中呜沙石室『敦煌残卷伯2567』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卷子是这个宝库的内涵之一。其中保存太白诗四十三首(误孱入陶翰诗九篇),太白诗在其生前已家家有之(见唐刘全白《李君谒记》),或传写异同,或中间改订、卷集互垃,理所应有。

现今读本中的《将进酒》与『敦煌残卷伯2567』唐人抄本李白《惜罇空》存在不少差异,原版的《惜罇空》比现行版本的《将进酒》似乎更加的豪迈洒脱,现在我们就来对比一下:


惜罇空(『敦煌残卷—唐人抄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词文化丨读完敦煌出土的《将进酒》,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背错了

图片源自网络

或许这才是李白在酒宴上念的原诗。

诗词文化丨读完敦煌出土的《将进酒》,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背错了

图片源自网络

  • 首先,【古来圣贤皆死尽】比起【古来圣贤皆寂寞】更加张扬与豪迈,尽显李白酒后的“放荡不羁“、”狂妄自大“,浓浓的”摇滚派“风有木有啊,而【古来圣贤皆寂寞】最早见于宋本中,与唐本相比显得儒雅含蓄,与诗中澎湃激昂的节奏似乎有些不协调,倒是更像宋人行诗做赋的风格,也许是宋人觉得原文过于简单粗鄙,不适应吟诵,改为了寂寞。

  • 其次,【天生吾徒有俊才】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差别较大,前者是赞赏一起饮酒的哥们是俊才,结合后句【千金散尽还复】,说的是:”咱们这帮兄弟都是青年才俊,钱算个屁啊,越喝越有!干了!“,不仅洒脱还提气,现在酒桌上也常常用这句话来劝酒,正好符合当时那种推杯换盏、喝的昏天暗地的场景。相比之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偏于自嘲了,说的是:“我这么有才的一个人,肯定会有用的,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得到。”感觉像是一个生意失败的商人在自我安慰,想想李白是谁!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一年散尽三十余万都不曾皱过眉的男人,怎么会在一帮朋友面前自嘲扫兴,也不太像李白豪迈洒脱的性格!敦煌手写本(三种)以及殷璠《河岳英灵集》等诸版本的比照分析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为'天生吾徒有俊才'。再据李白与《将进酒》所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二人的交往情形,可推断该诗创作于天宝三载,既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可想而知,此时的李白手握重金,根本不缺钱。故“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可能是宋代张淏根据李白所写的“天生吾徒有俊才”而修改的。这张淏也是李白的忠实粉,在他的《为侍郎徐公邦宪赋》中,就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谁能便与朽腐同。的诗句”

  • 最后是几处小区别,一处是【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与【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床头更贴近于生活,床头明镜也很容易懂,而高堂略显突兀和违和,更像宋人写词的特点,“朝如青云暮成雪”有种“何处是秋霜”的风格。

  • 另一处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与【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前者说:“岑夫子,丹丘生,你俩继续喝,酒别听,我给你俩唱一曲,你俩侧着耳朵听着”,而后者是:“岑夫子,丹丘生,我给你俩嚎一曲,你俩给我把酒满上”,喜欢哪一个,大家说说看。

  • 最后一处是【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大致意思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基本相似,只不过用词和气势上不同,大家自行体会下。

  • 而题目《惜罇空》,意在表达酒喝完后的不舍与惋惜。也与《将进酒》想表达劝酒的意思截然不同。

诗词文化丨读完敦煌出土的《将进酒》,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背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