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看药酒

 为什么73 2018-04-19


原创 2018-04-19 马骁 中医思维十



近日,某药酒企业因一些极不恰当的行为,引来各方强烈的批评,余波殃及到其他品牌药酒,很多人开始对中医传统药酒提出置疑。

 

置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药酒是否安全

2、药酒是否有效

3、药酒的用药剂量过轻,能否起效

 

笔者平时很喜欢泡药酒,自己和家人都喝;一些朋友体弱多病,却没有时间熬汤药,我也会推荐他们喝药酒。因此,对这三个问题,说一些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1


药酒是否安全

 

要把这个问题说明白,是个大工程。


限于篇幅,笔者只能简单地说两句:没有任何一种保健方法是绝对安全的、适合所有人的。


不分人、不分病,跑步也会跑死人,喝水也会喝死人。


传统中医的药酒配方,也是建立在辩证的基础上,严格依照中医理论体系所拟制,何人可用,何人禁服,非常明确,没有一种是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包治百病的,真正的中医也从不会这么说。


因此,“药酒是否安全”这个问题,就像“阿斯匹林是否安全”,“做手术是否安全”一样,本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2


药酒是否有效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配方得当,药材质量上佳,效果会更好。

 

常见的药酒,分成两类,一类是补益的,比如民间常见的人参鹿茸酒;一类是疏筋活血,祛风通络的,比如经典的国公酒,都因其保健效果显著,经过了千百年的检验,才能在几乎没有人宣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以流传、普及。

 

很多药材能对人体起效,靠的并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很多成分协同合作。而这些复杂的成分,常常是有些溶于水,有些溶于乙醇。


中药材泡酒,有效成分可以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常常能起到一些汤剂、丸散不能替代的作用。

 

和汤剂、丸剂相比,药酒在保健上天生有一个优势,就是酒力雄健,可以运行药力。


举个例子,熟地、枸杞、黄精等滋阴类药物天性滋腻,一旦在体内淤滞住,反而生害。汤剂中,常用桂枝、巴戟、杜仲、生鹿角等使其运行,而酒力雄健,天生就可以带动滋阴药的运行。

 


3


药酒的用药剂量过轻,能否起效

 

汤药处方里,有的药动辄30克、50克,开个十剂八剂往那一摆,得一大包。可是泡药酒的时候,药材量通常没有这么大,而且能喝几个月。很多朋友认为这么小的量不可能有什么效果。

 

确实,和汤药的用量相比,药酒中的药材量少得可怜。但要看泡的是什么。


优质的人参、鹿茸,只要很少的量,就能有不错的效果,用多了反而无益;补气、行阳的药物,也不需要太多,因为很多时候,人觉得周身乏力、萎靡不振,并不是有多么虚,而是因为气血运行受到了阻碍。


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很少量的药力,借着酒的雄健通行之力,就可以让气血恢复运行,人就会有良好的感觉。


举个极端些的例子,很多擅长正骨、揉筋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候只需要把病人的脊椎稍稍疏理一下,或是把后背的一些筋给揉开,病人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周身舒畅——这个过程中,哪里补充什么营养了?


人体自身是一个很完善的体系,有时候只需要用很小的力气,去解决一些关键的小问题,人体马上就可以自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至于调理风湿、疼痛的药酒,就更不能用太大的量。一来是这些病原本就是一个不能速愈、只能慢调的病,二来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性子大多峻猛,再借酒力,药性更剧,剂量自然不能太大。

 


4


小经验:如何泡药酒

 

并不是把一些补药丢到酒桶里就算泡药酒了,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泡酒方和其他的处方一样,也要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配伍。


很多人只是随意地泡几味补药,以为这样就可以滋补身体,却不知药物皆有偏性,需要和饮酒者的体质特征配合;而且处方的结构要合理,比如用鹿茸的时候一定要配上一些滋阴、清热药,生熟地、枸杞、丹皮等,否则鹿茸长期升举阳气,很容易透支肾精。

 

2、泡药的酒必须是纯粮食酒,度数以五十度——六十度为宜。


经验表明,这种高度的纯粮酒最适合药力的释放、发挥。

 

3、药材总体积不要少于酒桶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好达到一半


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药酒的有效成分浓度,减少饮酒量。

 

4、有大块、坚硬的药材,比如金毛狗脊,最好打成小碎块。


否则有效成分释放得比别的中药慢,影响整体药力的平衡。

 

5、乙醇的渗透力很强,药酒泡上半个月就可以喝了。

 


5


药酒配方推荐


最后,推荐一种药酒的配方。身边常有男性朋友问,中年以后,气血渐衰,若想强身健体,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泡什么药酒好?我会推荐给他们“千口一杯饮”。此方出自清代年希尧编《集验良方》:

 

人参15克(要用好的林下参,或是好的高丽参),熟地15克(最好是九蒸九制),枸杞15克,淫羊蒮10克,生远志10克,丁香10克,沉香3克,沙苑蒺藜10克,荔枝肉七个,好白酒二斤(1000克)。

 

前人的制法比较讲究:浸泡“三日后蒸三炷香久,取起浸冷水中,拔出火气,过卅一日饮之”。


服用时,不能一饮尽,须“一杯作二三百口缓缓饮之,能生精、养血、益气、安神”。


中医名宿晁恩祥老先生对此方评价甚高:“以平和草木之品为主,并无伤正气、耗损真阴之弊,观其效果也较持久、巩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药店里抓来一试。


【作者简介】


马骁,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家学渊源,师承广泛。擅长从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心理和情志等多角度寻找病因,综合诊断。治疗疑难杂症,多有良效。



本文来源:马骁老师投稿,中医思维+获授权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