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猫科动物大全

 慈悲诚意 2018-04-19

平头哥镇楼

猫科动物大全

荒漠猫猫科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它们不畏气候的恶劣,在荒漠、山林边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带生活。体长68~84厘米,尾长29~40厘米,肩高约25厘米,体重5.5~9千克。体背部棕杰或沙黄色,背中线不明显。身上毛长而密,绒毛丰厚。头部与体背颜色一致,上唇黄白色,胡须白色。鼻孔周围和鼻梁棕红色。两个眼内角各有一条白纹。额部有三条暗棕色纹。耳背面棕色,边缘棕褐,耳尖生有一撮棕色笔毛,耳内侧毛长而密,呈棕灰色。眼后和颊部有二横弄棕褐色纹。四肢外侧各有4-5条暗棕色横纹。四肢内侧和胸、腹面淡沙黄色。尾末梢部有5个黑色半环,尖部黑色。荒漠猫比兔狲骨粗实。吻部短宽。鼻骨后部也较宽,颧弓粗而宽,额骨略隆起,后部平。听泡凸圆,很显革,胸室大而近圆形,矢状脊短,人字脊显著。牙齿构造基本似虎、豹的牙齿。上门齿成一横列,犬齿发达,裂齿尖锐。在原产地,荒漠猫经常被误认为野猫。1973~1985年收集到的34只荒漠猫,经研究表明,荒漠猫和野猫、丛林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1992年起正式命名为荒漠猫

猫科动物大全

家猫

从考古学以及文献记载来说家猫的祖先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的人们为了控制鼠患,保护谷仓,便驯养野猫作为他们的捕鼠帮手。因为它们的出色表现,从而被当时的人们尊崇如圣兽。 在古埃及,公猫曾被当作祭品奉献给拉神,因为人们相信拉神会借助公猫的形体在巡游的时候与邪恶的黑暗之蛇阿匹卜(Apep)战斗;母猫则象征着长有猫头的巴斯泰托女神(Bastet,象征为猫、母狮)。巴斯泰托女神是拉神的女儿,也被称为“东方夫人”,她一方面代表女性的温柔贤良,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勇敢好战

猫科动物大全

丛林猫 狸猫 又叫麻狸 在我国,丛林猫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福建、西藏等地。在国外,还见于东外高加索,里海西岸,中亚,小亚细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中南半岛,埃及等地,共分化为8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分布于新疆的是指名亚种,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西南亚种,比指名亚种的尾巴略长,耳朵背面的红棕色显著,头骨略窄。   丛林猫是长相英俊的中小型猫科动物。它们身材纤细,体长大约50-75cm。身披沙黄、红褐或者是棕灰色的背毛,腹部是奶白或淡褐色的。它们的头部较窄,耳距近。长着黑色的短丛毛的大耳朵后面各有一块浅色斑点。丛林猫的四肢细长,尾巴较短,尾巴上有时镶嵌着几条深色斑纹,尾尖呈黑色。它们几乎是纯色的,不过有时腿上还会残存一些幼时的斑纹。另外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还有黑化的成员出现。 丛林猫的居住范围还是相当广阔的,从埃及沿着中东,到南亚,再到我国的西南部省份乃至部分东南亚地区都是它们的势力范围。尽管名曰丛林猫,随着分布地区的不同,丛林猫对居住环境也有不同要求。比如居住在分布区西方(埃及、伊拉克)的丛林猫就更喜欢住在临近河流的开阔草原、芦苇丛、沼泽地里,而往东进入印度和东南亚,那里的丛林猫一般住在山林边缘的湿地沼泽,及热带落叶林和常绿林里。不过别指望能在热带雨林里发现它们的行踪,那可不是它们的理想家园。此外,丛林猫并不像许多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那样惧怕人类,它们会溜到人类的玉米地、甘蔗地里捕捉鼠类,据说在印度,还有丛林猫干脆住到人类废弃的建筑物里去了。 丛林猫

在我国,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藏南部。据说在海拔2,410的喜马拉雅山上也出现过它们的身影。   多数地区的丛林猫都是晨昏活跃的动物,唔,少数地区的丛林猫白天也会在外捕食。它们吃的动物有不少,主要有啮齿类动物、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另外爬行动物、昆虫也能让它们时常换换口味。家在塔吉克斯坦的丛林猫听说还吃俄罗斯橄榄的果子。丛林猫爬树和游泳的本事也不错,所以上树抓鸟下水捞鱼也不在话下。   野生的丛林猫有可能是独居动物。另外,猫爸可能比猫妈担负起更多保护后代的责任。丛林猫每年可能不止一次发情,而且交配季节也存在地域性。例如亚洲中部的丛林猫可能在每年的2、3月发情,而到了印度则移至5月。母猫的孕期大约63-76天,而每胎能生3-6只。小猫出生的时候身上也是有斑纹的,当然,等长大了花纹就消失了。猫娃娃们大概在三个月的时候断奶,到了5、6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捕猎了。当然它们直到11-18个月大的时候才会性成熟。丛林猫在圈养情况下寿命约有15年。   丛林猫分布比较广泛,尽管没人知道野生种群的确切数量,但总体应该还比较乐观。丛林猫过去也因为长了不错的皮毛而被人类捕杀,如今CITES已将其列为附录II而对捕猎和贸易进行限制。我国已在1988年将丛林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猫科动物大全

沙猫是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重一般只有2.3千克。腿短,头部比例大,耳大。皮毛柔软浓密,体色接近于沙的颜色,腿部有黑色的带状条纹。和大多数沙漠食肉动物一样,沙猫脚底的肉垫很厚,而且有浓密的毛,适合它们阻隔热得发烫的地表。地表最高温度达到摄氏124度,远高于水的沸点。除了有一对大耳朵外,沙猫的内耳也非常发达,适于它们捕捉沙漠中细小的声音。

猫科动物大全

沙猫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带。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干旱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和巴基斯坦。沙猫也是一种小个头的猫科动物,体长不过45-57cm。沙猫的腿短,头宽,还有一对大得夸张的耳朵。它们的毛发不算长,但十分浓密,厚实的皮毛为它们抵挡住了夜间沙漠的刺骨寒冷。沙猫的体色多为浅沙黄色或浅灰色,它们背部的颜色稍深,腹部则偏白,背上和四肢外侧都有一些横向的深色条纹或斑点。它们的尾巴较长,超过身长的一半,尾巴上也环绕着一些深色条纹。沙猫的头骨很宽,眼睛颇大(貌似还有一圈黑眼线哩),两颊各有一道深色条纹飞入眼角,它们的鼻骨较长,鼻子比较大,这不仅使它们嗅觉灵敏,据说还有助于锁住水份,沙猫的爪子和肉垫上还覆盖着长达两厘米的长毛,沙猫并不擅长攀爬跳跃,不过它们挖洞的本领十分高超。沙猫也是独居动物,它们在每年的3、4月份左右进入婚配季节。母猫的孕期为60-69天,每次会诞下1-5个小猫。小家伙们成长的非常快,3-4个月大就能独立生活,9-14个月左右便性成熟了。在圈养状态下,它们能活13年。   沙猫(长约40-57cm,重约2-3kg),猫科中的捕蛇冠军。


黑足猫吃无脊椎动物、鼠类、鸟类、爬行动物以及它们的卵。它们的食谱中50%是各种蜘蛛,雄性能捕捉野兔。黑足猫一个晚上能吃掉相当于它们体重1/5的食物,有时也能将食物保存起来。有的黑足猫被观察到能咬死小的跳羚。黑足猫在每年的8~9月间繁殖,而这期间雌性的发情期只有短短的5~10个小时,2个月后1~2只小猫出生,小猫出生在地下的土洞中,为了安全,雌猫会经常转移它的孩子。3周后母亲带着小猫第一次来到地面世界冒险。小猫受到惊吓时,并不会四处乱跑,而是就地隐藏,等待它们母亲的讯息。小猫6周后断奶,并且能够自己捕捉猎物。黑足猫也是孤独的夜行者,它们用尿液和粪便标出自己的领地,一只雄性的领地内有多只雌性。在夜晚黑足猫的叫声非常响亮。黑足猫非常凶猛,在博茨瓦纳当地的居民甚至相信黑足猫能够撂倒一头成年的长颈鹿。黑足猫经常误入当地人为捕捉野犬而设置的陷阱,误吃被毒死的蝗虫。栖息地的过度放牧也使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当地农场主经常隐瞒他们捕捉黑足猫的情况。在博茨瓦纳和南非,法律明令禁止捕猎黑足猫。

黑足猫栖息于非洲南部的戈壁、半沙漠等干旱地区。主要在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安哥拉等国。

猫科动物大全

野猫分不同的亚种。非洲野猫的体色比欧洲野猫淡,主要有灰色形和褐色形,越是靠近森林地区的,体色越是深。身上带有波纹状深色斑纹;欧洲野猫一般具有比较厚的皮毛,与家猫相比,它们的头部比例更大,不同地区的体色也有所不同;亚洲野猫体形较小,体色多为灰色,并带有棕色斑纹。   野猫的中国亚种是草原斑猫,又叫沙漠斑猫、土狸子等,体形比家猫大,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为25—35厘米,几乎正好是体长的一半,体重约为8千克,看上去显得比较粗壮。身体的背部呈淡沙黄色至浅黄灰色,背部和身体侧面的毛色逐渐转为浅淡色,腹面则为淡黄灰色。全身都具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棕黑色斑块或横纹,耳尖略有棕黑色簇毛。尾巴上面有5—6条棕黑色横纹,尾巴的下面为白色

猫科动物大全

猞猁貌似家猫,但比家猫大。前肢短后肢长。短短的尾巴和它的个子很不相称。两耳的尖端着生耸立的笔毛,很像戏台上武将“冠”上的翎子。 猞猁以丛林中的小型啮齿类为食,有时也捕捉鸟类,并且还向鹿发起攻击。它们不孤身活动,有时两、三只在一起,那是它们临时组成的“小家庭”。猞猁在每年的三、四月开始发情交配,每胎产2-3仔。 在猞猁皮是直毛细皮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我国毛皮业对国产猞猁皮,常依毛色将猞猁皮分为二种。即:“羊猞猁”、“马猞猁”。

猫科动物大全

猫科动物大全

西班牙猞猁IberianLynx(Lynxpardinus),也叫南欧猞猁、伊比利亚猞猁。是欧洲本土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被生物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猫科动物之一,由于其行动诡秘,所以一直不太为人所知。西班牙猞猁在体形上比普通猞猁小(体重只有10-15公斤,只有普通猞猁的一半大),其皮毛上的斑点颜色较深。西班牙猞猁身长在85厘米-110厘米间,它的视力和嗅觉十分发达,可在300米外察觉到猎物。世界自然保护联合会将西班牙猞猁列为全世界最濒临灭绝的3种猫科动物之一。

西班牙猞猁一般捕捉兔类,也吃鹿类、鸭子和鱼。西班牙猞猁也是独行客,一般在每年的1月繁殖,妊娠期2个月,每产2~3崽。幼崽5个月大的时候断奶,7~10后独立,但通常在它们的母亲产下下一胎前,一直受到母亲的呵护,通常是20个月。雌性一般每两年生产一次。   西班牙猞猁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们是爬树高手,白天在树上睡觉,夜间出来觅食,视力和嗅觉十分发达,可以在300米外察觉到猎物。

猫科动物大全

加拿大猞猁的体形比它们的欧亚亲戚小,约90-110厘米。它们的毛发尖端通常是白色的,宛如披了一层冰霜,身上的斑点隐约可见。加拿大猞猁毛发的颜色常常是红棕色或者灰色,偶尔还能见到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蓝色猞猁”。它们的耳朵较大,耳尖上长有长长的黑色丛毛,面部下方还有一圈突出的胡须一样的颈毛。为了适应雪地生活,加拿大猞猁除了长腿,还生有大大的脚掌,宽大的脚掌上覆盖着绒毛,如同雪地 加拿大猞猁鞋,不但能支撑它的重量,还有助于它在雪地上行走。和短尾猫一样,加拿大猞猁的尾巴也很短,因此有时不免让人们将这两种猫科动物搞混。其实区分它们并不难,加拿大猞猁的短尾整个都是黑色的,就好像掉进了墨水池,而短尾猫的尾巴只是在尾尖上是黑色的,尾巴根部则是白色的(不过说实话,如果一般人在野外见到了它们,能在它们逃走之前看清它们的尾巴是啥颜色么?)。

加拿大猞猁生活在北美广阔的森林地带,包括加拿大、阿拉斯加,以及美国北部各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依阿华州和蒙大拿州的南部)。另外,居住在纽芬兰岛上的加拿大猞猁有时也被划分为它们的亚种

猫科动物大全

短尾猫

分布在北美洲的一种猫科动物,其下已知有12个亚种,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包括大部份的美国本土。短尾猫是有很强适应力的掠食者,栖息在林地、半沙漠、城市及沼泽。短尾猫的毛皮呈灰色至褐色,面上有须,耳朵有黑毛,外表像其他中等身型的猞猁。短尾猫虽然被人类为运动及毛皮而猎杀,但其数量却没有显著减少。短尾猫亦在美洲原住民神话及欧洲传说中出现。短尾猫体型矮壮结实,体长大约有72cm-98cm。雄性短尾猫的体重不到15公斤。它们的毛色从浅灰到红棕色不等,脊背中部的毛颜色通常较深,但转入腹部后毛色逐渐变浅 ,但都镶嵌有黑色或深棕色的斑点。短尾猫的尾巴短而粗注,最长15cm,毛茸茸的短尾巴上还点缀着一些深色的环状斑纹,到了尾尖就成了黑色。短尾猫的四肢强劲有力,后腿甚至比前腿略长,这大概暗示着它们的攀登跳跃能力不可小觑吧, 不过随着地域分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短尾猫毛色体型都略有差别,总的来说大陆北部的短尾猫,体型较大,颜色较浅,而南部的短尾猫毛色渐深,体型略小。

就短尾猫的分类曾出现争论,究竟应该是属于猞猁属或是猫属,这亦是应否成立猞猁属争论的缩影。不过猞猁属现已被接纳,而短尾猫亦属其中。 有指猞猁属是与美洲金猫属、豹猫属及猫属于715万年前是源自同一分支的。猞猁属最先约在324万年前分开出来。短尾猫相信是从欧亚猞猁演化出来。欧亚猞猁于更新世横过白令陆桥到达北美洲,而短尾猫的祖先则在260万年前抵达

猫科动物大全

西表猫

它们只居住在日本冲绳县小小的西表岛上,在1965年才被科学界发现。西表猫的体型和家猫相当,体长约有50-60cm。不过和家猫相比,西表猫的腿和尾巴都比较短。它们的毛色一般为深褐色,身上有数条深色的斑纹纵向排列,从脖后至肩部还有5-7条深色条纹。和多数猫科动物一样,它们的耳背也是深色的,中间镶嵌着浅色的斑点,腹部也是浅色的。它们的尾巴虽然不算长,尾毛却很浓密,粗尾巴上环绕着数条深色环纹。另外,由于爪鞘不完整,它们的爪子也无法完全收回爪鞘,同时趾间还有一部分蹼相连。西表猫一般主要在岛上沿海的低地部分活动,尤其是那里的亚热带雨林。它们通常离森林中的水源不远,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它们的游泳技术自然也不错(它们的爬树本领也不用怀疑~)。西表猫基本在夜间和晨昏活动,捕食各种鼠类、蝙蝠、鸟类、青蛙、昆虫、鱼类等等。人们还看到它们溜到沙滩上捕捉美味的跳跳鱼和螃蟹西表猫每年会有两次繁殖期,当恋爱季节到来的时刻,公猫们会为了争夺心上美人大打出手。怀孕的母猫通常有50-60天的妊娠期,每次会有2-4只宝宝降生。6-8个月后,孩子们就会步入性成熟期。一只西表猫的寿命约有15年

猫科动物大全

锈斑猫锈斑猫 Rusty Spotted Cat(Prionailurus rubignosus)豹猫属,也称锈斑豹猫。锈斑猫居于森林茂密的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西北部地区 。锈斑猫是最小的猫之一,体色象是生锈状的,并有暗褐色斑点,口鼻腹部均为白色,脚底黑色。眼睛的比例非常大,身体较长,而四肢较短,尾巴又长又粗。

锈斑猫是最小的猫之一,长约35-48厘米,体重仅1~1.5千克。体色象是生锈状的,并有暗褐色斑点,口鼻腹部均为白色,脚底黑色。眼睛的比例非常大,身体较长,而四肢较短,尾巴又长又粗。主要栖息在印度的热带干旱森林及草原,而在斯里兰卡则栖息在雨林中。这种差别可能是因豹猫占据了印度的雨林,但却没有在斯里兰卡生活。森林砍伐和栖息地的丧失是它们的主要生存威胁。

猫科动物大全

豹猫 善于奔跑,会偷袭,能攀缘上树,常活动于林区,也见于灌木丛中,胆大、凶猛,夜间出来活动。豹猫属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鸟类为主,常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它动物,亦食鼠、蛇、蛙及果实。豹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国古代记载的狸猫,可能指的是野生的豹猫或丛林猫。豹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东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印度等地。它的体长为36—90厘米,尾长15—37厘米,体重3—8千克。从头部至肩部有4条棕褐色条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全身体毛为浅棕色,布满棕褐色至淡褐色斑点。它栖息于山地森林、草丛和居民区附近等地带,单独在黄昏、夜间活动,以鼠、兔、鸟、蛙等为食。

猫科动物大全

渔猫 有点象灵猫,因此它的拉丁文名字viverrinus就是灵猫的意思。渔猫有壮实的躯体,强有力的爪,宽厚的下颚,粗的脖子,短的腿,又粗又短的尾巴,小耳朵。体色为灰棕色,并有暗褐色的斑点。它们爪子和脚趾之间有蹼,因此爪子不能被完全包裹,所以爪子一直向前伸直,而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猫科动物。渔猫非常凶猛,有赶跑狗群的纪录。

2003年渔猫是猫亚科中分布最广且是唯一现代可见于新大陆的一科,其中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引人注目的动物。猫科是食肉目中肉食性最强的一科,是高超的猎手,其中大型成员往往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多数猫科动物善于隐蔽,用伏击的方式捕猎,身上常有花斑,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而现在多数猫科动物却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斑而被人捕捉用来制作高档时装,加上栖息地破坏等其它原因,使猫科动物受到严重威胁。而猫科动物最为重要的食肉动物特别是顶级食肉动物,其数量的减少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猫科动物起源于类似猎猫类的原始类型,猫亚科类形态和性类似现在的猫科动物而较原始,以前作为猫科动物的一个亚科,现在则多作为独立的猎猫科nimravidae。猫亚科大体占据和猫科类似的生态地位,比较多样化,多数犬齿比较发达,其中有些成员如始剑虎eusmilus等发展出了类似剑齿虎的发达的上犬齿,是当时厚皮动物的主要捕食者。真正的猫科诞生后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只上犬齿逐渐延长,另一支犬齿趋于变小而身体比较灵活。上犬齿逐渐延长的这一只被归入剑齿虎亚科machairodontinae,其中以晚期的剑齿虎smilodon为代表。剑齿虎大概是所以史前哺乳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体型巨大,上犬齿特别发达,可能以厚皮动物为食,并随着厚皮动物的减少而消失。犬齿趋于变小的猫科动物又可以分成三支,一般分成三个亚科。

猫科动物大全

扁头豹猫也是稀有和罕见的小型猫科动物。它们的头部又长又窄,前额还有点儿扁,吻部也较长,看上去更像灵猫科而非猫科动物。扁头豹猫和家猫差不多大,身长45-60cm。它们的身体偏长,但是腿和尾巴都比较短,腿上还有些模模糊糊的横纹。它们的毛发又密又软,头上的毛偏红棕色,而身上的毛则呈深棕色。它们的嘴巴、两颊、下巴还有腹部的毛都是白色的,腹部上有时还有些深褐色的斑点。扁头豹猫的眼睛又圆又大,两眼间距颇近,这样就能帮助它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双目视觉。它们鼻子的两侧和眼睛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条纹,而两颊还各镶有两条深棕色的纹路(好像很多猫科动物都是这样的花色呢)。扁头豹猫的臼齿和其他猫科动物比起来显得更大更尖,这样它们就可以牢牢咬住那些光滑的水中猎物而不必担心它们滑走了。它们的耳朵不大,耳尖呈圆形,和它们的宽额头配起来,让它们的相貌看着确实有些不同寻常呢。 扁头豹猫的爪子比较小,爪垫又长又窄,趾间还有一点蹼相连。另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们的爪子和猎豹、渔猫等类似,都不能完全收回爪鞘里,这在猫科动物家族中可不怎么常见。

人类对扁头豹猫的了解比婆罗洲金猫也多不了哪儿去(几近没有)。我们只能大概猜想它们生活在靠近水边的热带灌丛和雨林里,分布地区包括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新加坡和文莱。马来西亚曾在1985年宣布它们从马来西亚灭绝,不过后来又发现还剩一小群依然在人类的包围下以鼠为食顽强生存。不知道这些幸存者如今境况如何。绝大多数分布区内的国家对它们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是在新加坡它们仍可被捕猎(不知道现在是否依然如此),而在文莱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它们的生存

猫科动物大全

虎猫(学名Leopardus pardalis),是产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到阿根廷北部广大的南美、中美和墨西哥以及美国最南端、加勒比等地区的野生猫科动物。体长可达100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10-15千克,是虎猫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同属的小斑虎猫和长尾虎猫与其外表相近,分布于同一地区。虎猫的皮毛接近美洲豹,因此被遭到大量的捕杀,面临生存的威胁。

成年的虎猫身长90~30厘米,不包括30~40厘米长的尾巴。肩高45厘米,体重11~16千克。雌虎猫体型比雄的小。虎猫背上的颜色有白色、茶色、黄色和灰色多种。头上有小黑点。脸颊上有两条黑带。背上有4,5条纹向的黑色条纹。身上有像链条一样的黑色图案。腹部呈白色,上面有黑点。尾巴上也有黑色的条纹和斑点。   虎猫栖息在森林、草原和丛林之中,善于爬树。它们一般是晚上出来捕食,吃一些小到中等大小的哺乳动物,如鸟、鱼和爬行动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妊娠期普70天。一窝可产下2~3只。小虎猫生下来的时虽然很黑,但身上已经有像大虎猫一样的条纹。虎猫较易接受人的饲养,但成年的虎猫脾气较急躁,不易控制。   虎猫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得克萨斯虎猫的处境已经十分危急。美国和大多数出产虎猫的国家已经宣布捕杀和买卖虎猫皮为非法

猫科动物大全

小斑虎猫的体形较小,最大的不过2.8千克(6磅)。其余各方面都和虎猫非常相似。全黑色的小斑虎猫黑色种约占总数量的1/5。小斑虎猫在虎猫属三种动物中(虎猫、长尾虎猫、小斑虎猫)体形最小。小斑虎猫分布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哥伦比亚,秘鲁,巴拉圭,厄瓜多尔和乌拉圭等国的丛林地带。   小斑虎猫一般捕捉鸟类和啮齿动物。幼崽一般在每年的2月和8月出生。妊娠期74~76天,一胎产1~3崽。它们的牙齿通常是一齐长齐,并不是一颗一颗的长成。出生后17天才睁开眼睛,55天后开始吃固体食物。   小斑虎猫也是孤独的夜行客。尽管体形较小,但也非常凶猛,尤其是雄性。   森林的砍伐仍是小斑虎猫生存的最大威胁。虽然所有的小斑虎猫都受到保护,但1977年有13000只,1983年有84500只小斑虎猫被安装了监控装置,证据表明偷猎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猫科动物大全

长尾虎猫重约3-9公斤,体长45-80厘米,尾巴长33-51厘米。它们很像较大型的虎猫,但头部较短,尾巴及四肢较长,尾巴上的斑点也不同。它们是攀树的能手,可以一生都在树上生活,穿越树间追捕鸟类及猴子。它们是猫科中两种拥有灵活的脚跟来攀树的物种之一,另一种则是云豹。它们的脚跟可以旋转180°,前肢与后肢也可以牢牢抓住树枝,且能跳跃一段远距离。曾见过它们以一肢来挂在树上。它们是垂直跳高达6米及跳远8米。由于长尾虎猫很稀少,大部份有关它们食性的研究都是从其胃部剩余及粪便来分析。它们主要吃细小的哺乳动物、鸟类、蛋、蜥蜴及树蛙。它们也可能会吃草及其他植物,来帮助消化。长尾虎猫是夜游动物,吃的东西也不少,像那些同样是树栖的啮齿类动物啦,小猴子啦,松鼠啦,还有鸟、昆虫、豪猪、三趾树懒,甚至还有果子

猫科动物大全

南美草原猫属又名潘帕斯猫,猫脸部较宽,耳朵平而且尖。外表颜色差异较大,有三种色形:银灰色带光泽的、红棕色并带有斑纹的和全黑色形。在阿根廷,草原猫的毛发变长了,底色黄棕,斑纹也不那么明显;在巴西,它们的毛色则偏红棕,尽管年幼时它们的身上还有深色的斑纹装饰,到了成年后,却仅能在四肢和腹部看见还未完全消褪的斑纹了。它们应该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陆生鸟类,例如企鹅和企鹅蛋,当然还包括家禽。它们也会捕食蜥蜴和比较大的昆虫。据说这些小家伙还能杀死体型较小的牲口,例如成年的羊。南美草原猫吃啮齿动物、地栖鸟类,甚至家禽。

亚种分化

关于南美草原猫在分类学上的位置恐怕处在争议中,有人在对博物馆90多个标本进行研究后,提议将它们放置在Lynchailurus属中,并分为三种(1994):

Lynchailurus pajeros(厄瓜多尔至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安第斯山脉附近)

L.braccatus(巴西、巴拉圭、乌拉圭)

L.colocolo(智利),当然这还需要对其DNA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才可验证。

而按照传统分类法,南美草原猫则有7或8个亚种之分。

Oncifelis colocolo colocolo -- 指名亚种 智利中部

Oncifelis colocolo braccata -- 巴西、阿根廷北部

Oncifelis colocolo budini -- 阿根廷

Oncifelis colocolo crespoi -- 智利南部

Oncifelis colocolo garleppi -- 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

Oncifelis colocolo pajeros -- 阿根廷、智利

Oncifelis colocolo thomasi -- 厄瓜多尔

猫科动物大全

南美林猫是美洲个头最小的猫科动物,和一只家猫差不多(没准更小)。它们的身长大约39-51cm,尾巴短而毛发浓密,尾长不到身长的一半。它们的毛发以灰褐色或红棕色打底,并配以深色的圆形斑点,到了肩部和头部则成了条纹。住在南部的南美林猫体形上要比北方的亚种小,毛色也相对亮丽些。另外,北部的亚种脚上也没什么斑点。总之从图片上看,貌似某些家猫虎斑。此外南美林猫也有黑化个体。南美林猫对人类来说也是相当神秘的小动物,以至于对它们的情况人类所知甚少。它们应该擅长攀爬,而且是夜行动物。食物方面据推测是以啮齿类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昆虫等等为主。那些距离人类居住区比较近的南美林猫有时也会偷猎人类的家禽(其实该说是人类离它们的居住区越来越近)。人类不了解它们的繁殖期和其他相关信息,只知道大概每胎会有1-3只宝宝降生,而它们的总体寿命大约有11年。也就是说几乎一无所知。对于南美林猫的种群数量,人类依旧一无所知。由于分布面积原本狭小,且都挤在安第斯山脉附近(这里气候等等条件估计也趋于恶劣),它们的数量恐怕多不了哪儿去。尽管在智利和阿根廷它们都受到法律保护,但随着森林砍伐的加剧,天然栖息地的逐渐消失,它们的未来肯定更不乐观。目前CITES已将其置于附录II中加以保护。

猫科动物大全

乔氏猫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阿根廷、巴西南部和巴拉圭等国家的森林和丛林地带。乔氏猫的名字来源于19世纪初到南美旅行的法国人乔弗里·西莱尔(Geoffrey St.Hilaire),是他首先发现了这种猫。乔氏猫体形和家猫差不多大。体色为金黄色,全身布满黑色斑点。它们耳朵的位置较其他猫比起来更靠后,所以它们可能更具有进攻性。它们眼睛的比例较大,并且处在脸部较低的位置,所以眼鼻基本呈“V”字形排列,而不是其他大多数猫类的“U”字形,这使它们的头部看起来更宽。乔氏猫一般吃啮齿动物、小鸟、蜥蜴、昆虫甚至蛋等。长约45-75cm,重约3-8kg。乔氏猫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经常在树上交配。妊娠期72~78天,每产2~ 乔氏猫3只小猫,它们可以将窝搭在灌木丛、树洞或者岩石洞里。雌性可在一年内产两窝小猫。雄性从不经父亲的职责,不帮助养育幼崽。乔氏猫是孤独、隐秘的夜行者,也是典型的树栖动物。乔氏猫的皮毛交易近来非常猖獗,它们已属濒危物种。

猫科动物大全

山原猫(学名:Leopardus jacobita),又名南美山猫或安第斯山猫,是一种细小的野生猫科。它们是传统上两种没有亚种的猫科之一。它们的数量估计少于2500只,但却只有有限的保育工作。山原猫有时也被称为“安第斯高地猫”。顾名思义,它们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西南部,秘鲁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部。它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通常高于5,100米,那里寒冷而多风,几乎没有植被。造物主感慨于它们生活的艰辛,赋予了它们长长的柔软的皮毛,以抵挡刺骨山风,据说它们背上的毛最长能有5cm呢。也许是因为它们周围的环境所致,它们的毛色通常是银灰或红灰色的,身上还点缀着红棕色的斑点,它们身体的下部和腿侧的斑点更深些,特别是尾巴,从图里你可以看到,尾巴上的斑纹是环状的,让人想起可爱的小熊猫~:)它们的个头比家猫大,体长大概60-70cm。   由于它们居住环境是那么偏僻,又如此害羞,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几乎毫不了解。事实上直到1980年,才有两位科学家拍摄到了它们的照片。这些照片和两位科学家的观察所得在很长时间内成了研究这种稀有猫科动物的唯一资料。到了1999年,终于才有一位智利生物学家有幸拍到了第二组照片。   据推测,它们应该以啮齿类动物、蜥蜴、昆虫、鸟类等为食。和其他猫科动物相比,它们或许更信奉机会主义,即能捉到什么就吃什么

猫科动物大全

金猫(学名 Catopuma temminckii;英文Asian Golden Cat)也叫亚洲金猫,过去曾被归入猫属,现在的分类学一般把它归入金猫属。金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90厘米,尾长50厘米,体重在 12-16公斤之间。圈养条件下寿命可达20年,但野外种群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

金猫别名原猫、红椿豹、芝麻豹、狸豹、乌云豹,属于猫科。金猫比云豹略小,体长 金猫80~10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耳朵短小直立;眼大而圆。四肢粗壮,体强健有力,体毛多变,有几个由毛皮颜色而得的别名:全身乌黑的称“乌云豹”;体色棕红的称“红椿豹”;而狸豹以暗棕黄色为主;其他色型统称为“芝麻豹”。   金猫基本上是属于热带亚热带动物,但仍具有相当的耐寒性,毛皮较厚,而且有底绒。一般都生活在山区,在云南等地甚至能栖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境主要是较密的山地丛林,或者多岩石的地带。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喜欢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几乎完全伏着不动。善于爬树,听觉很好,是猫类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微小声音,仿佛是“活雷达”,它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它仅以肉类为食,主要捕食鼠、兔、鸟和小鹿,也盗吃家禽,有时还袭击羊和牛犊等。在广西民间,竟有“黄虎”能够跳上虎背,将虎的脖颈咬断的传说

猫科动物大全

婆罗洲金猫对生物学家而言属于颇为神秘的物种。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谁在自然界亲眼见过这种猫科动物的活体,它一度被认为已然灭绝。没人知道它的习性,对它的一切研究成果仅来自于保存在欧洲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五张皮和两副头骨!1992年,婆罗洲的猎人偶然捕获到了一只成年雌性婆洲金猫。被送到当地的博物馆时,它已濒临死亡。尽管“结局”令人悲伤,不过这为生物学家们第一次提供了近距离观察这种动物的机会。 1998年12月,BBC野生动植物杂志首次公布了婆洲金猫的活体照片。这只动物被称重、测量身长、拍照、身体检查并做了除虫处理后被放回了大自然。乍看上去这个短期的小囚徒颇象亚洲金猫,于是有人怀疑或者它只是亚洲金猫在这个海岛上体型较小的亚种。但对92年的样本的血液做了基因分析后,人们已确认它们属于新的种类,而且毫无疑问已濒临灭绝。婆洲金猫的个头和家猫差不多大,约53-67cm。它们的毛色分两种,大部分的婆洲金猫毛色呈栗红,上面隐约点缀着黑色斑纹,它腹部和四肢内侧的毛色是较浅的黄棕色,毛皮上还有些黑色的小斑点。还有一种是灰色,数量应该较少。婆洲金猫的耳尖较圆,耳后毛色渐深。眼角内侧上部各有一条深色条状斑纹向头顶延伸,形成一个“M”字。下颚下方的颜色近白,并有两条浅棕色的条纹在面颊后方交汇。婆洲金猫的尾巴颇长,尾尖渐细,尾巴内侧有浅色的条纹,到了尾尖毛色见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细小的黑点。婆罗洲金猫的毛皮通常为红褐色,也有少数灰色变种。研究分析表明它们与亚洲金猫是近亲,但两者的头骨结构有所差别,婆罗洲金猫要小得多。婆罗洲金猫体长50厘米,尾长30厘米。

分布范围

据推测,婆洲金猫主要的栖息地可能位于岛上多石的丘陵地带,那里靠近浓密的热带丛林。不过也有记录表明森林以及河边也有婆洲金猫出没,过去的三个样本即从那里捕获。

美洲狮是美洲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从北到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到南美洲的最南端,纵跨纬度110度。从海平面起到海拔4200米的高原均有美洲狮的足迹。美洲狮的栖息环境也非常多样化,森林、草原、戈壁、山地、沼泽等均有分布。在南美洲它们却避开美洲虎分布较为集中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美洲狮又叫山狮,像狮但不是狮子,很少攻击人类,所以是猫亚科动物。美洲狮是最大的猫亚科动物,体长1.3~2米,尾长约1米,肩高55~80厘米,体重35~100千克,最大的美洲狮体重221磅100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美洲狮是除狮子以外唯一单色的大型猫科动物,体色从灰色到红棕色都有,热带地区的更倾向于红色,北方地区的多为灰色。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内侧和鼻梁骨两侧有明显的泪槽。美洲狮有又粗又长的四肢,和粗长的尾巴,后腿比前腿长,这使它们能轻松的跳跃并掌握平衡,它们能越过14米宽的山涧。美洲狮有宽大而强有力地爪,有利于攀岩,爬树和捕猎。

美洲狮白天夜里都很活跃,它们常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隐蔽,然后伏击猎物。它们捕捉所有能看到的猎物,50%是各种鹿类:白尾鹿、黑尾鹿、马鹿、驼鹿等,也捕捉其他动物:松鼠,兔子,水獭,犰狳,西貒,啮齿动物,火鸡,短吻鳄,鱼,昆虫,豪猪,臭鼬甚至蚱蜢,蝙蝠,蛙,树懒,貘等。也捕食家畜,甚至袭击人类。美洲狮通常隐秘的、静悄悄的逼近猎物,等到猎物刚明白过来时,已经遭到了这些200磅的大家伙的致命一击。相当多的人在树林里遭到美洲狮的袭击。

生活习性

美洲狮是孤独的,群体通常是母子,它们共同守护领地,用尿液标出边界。雄性的领地大于雌性,并且在一头雄性的领地内有多只雌性。美洲狮的叫声非常响亮,但不能吼叫,只能发出刺耳而尖锐的高鸣。在繁殖季节,雌性美洲狮有8天的发情期,有多只雄性会在这段时间内发起争斗。它们将在两周的时间内形影不离,每天最多可交配多达70次。妊娠期90~95天,每产2~6崽,刚出生的幼崽体重220~500克,眼睛蓝色,身上布满斑纹,并在3个月左右逐渐褪去。自从白人移民踏上美洲大陆以来,美洲狮的生存遭到严重的威害。它们因为偷猎家畜而被杀死,有些则是为了它们的皮毛。不过整个种群的美洲狮数量保持的还是比较稳定,因为美洲狮是一种足智多谋猫科动物,而且适应力非常的强。

猫科动物大全

非洲金猫为中等体型的野生猫科动物,分布在西非和中非的热带雨林地区。体长61-100厘米,尾长16-46厘米,肩高大约为39-55厘米。雄性非洲金猫的体重在11-14公斤之间,雌性较轻,一般在6公斤左右。尽管被称之为“金猫”,它们却并非全都是金棕色,也有银灰或石板灰色的,这种毛色的金猫也被人们称之为“银猫”。它们的脸颊和下巴的毛色呈白色,四肢和腹部内侧往往有斑点点缀着,有的金猫甚至全身都有斑点。它们长着绿色或棕色的漂亮眼睛,鼻子和嘴在那圆圆的小脑袋上显得宽大而突出。它们耳朵后面的毛色是黑的,耳尖上还有一小簇黑毛。它们的尾巴有身体和头部的一半长,尾巴上方有时候还会有明显的暗色环线。它们的个头可是挺大的,差不多是家猫的两倍,平均身长约75-140cm,站立高度足足有50cm高。非洲金猫似乎喜欢吃各种啮齿类动物、爬行动物、鸟以及小型哺乳动物,当然有时候也会袭击家禽家畜。不过还好,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人们对非洲金猫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知道它们的怀孕期大约是75天,一般只有一到两胎。小猫长的似乎很快,大概7天就可以睁眼了,不过到性成熟大约还要两年。在圈养环境下,它们的寿命最高达12年。

亚种分化

Profelis aurata aurata 指名亚种,分布在刚果共和国和乌干达。

Profelis aurata celidogaster 分布于非洲西部

猫科动物大全

兔狲体型与家猫相似,体重2—3千克,身体粗壮而短,耳短而宽,呈钝圆形,两耳距离较远。尾毛蓬松,显得格外肥胖。 兔狲视觉、听觉较为敏锐,避敌时行动迅速。叫声与家猫相似,但较粗野。兔狲体形粗壮而短,大小似猫。兔狲的额部较宽,吻部很短,颜面部几乎直立,近似于猿猴类的脸型。瞳孔为淡绿色,收缩时呈圆形,但上下方有小的裂隙,呈圆纺锤形。耳朵短而圆,两耳相距较远,耳背为红灰色。尾巴粗圆,长度约为20~30厘米,上面有 6~8条黑色的细纹,尾巴的尖端长毛为黑色。全身被毛极密而软,绒毛丰厚如同毡子一般,尤其是腹部的毛很长,为背毛长度的一倍多。头顶为灰色,具有少数黑色的斑点。颊部有2条细的横纹。身体的背面为浅红棕色、棕黄色或银灰色,背部中线处色泽较深,常具有暗黑色泽,后部还有数条隐暗的黑色细横纹。兔狲有几个特征和其他的猫科动物有所区分。它的脚是短的,臀部较肥重,且毛发也很长、很厚。这使得它看起来特别地矮胖且多毛。它的毛发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冬天时会较灰且较不花。它的耳朵位置较低,且使其有一副有点像是猫头鹰的面容。因为它那相对较肥的脸庞,一度被认为是波斯猫品种的祖先。

栖息在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巢穴通路弯曲, 深度一般在2米以上。夜行性,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冬季食物缺乏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或移居村落附近。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危险时则迅速逃窜或隐蔽在临时的土洞中。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长时间地伏卧在冻土地或雪地上,伺机捕猎。叫声似家猫,但较粗野。 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鸡等。以野禽、旱獭和各种鼠类为食,却常膏狼吻。 每年早春发情,夏初产崽,北方的兔狲繁殖期一般比南方地区的稍晚,繁殖期持续42天,雌性发情期26~42个小时。妊娠期9~10周,一般每胎三、四头,最多的一次可产6崽,小兔狲一般在4~5个月后,周身长满毛茸茸的灰色外套,并开始独立。

猫科动物大全

狞猫有时被人称作沙漠猞猁或非洲猞猁。因为和猞猁一样,它们都长着又大又尖的耳朵,大耳朵上都有长长的黑色丛毛。但狞猫和猞猁并不是类似的物种,从体形上比较,狞猫的个头略小,约60-95cm长,且身形瘦长,四肢纤细,它们的尾巴也比猞猁长,约有身长的1/3。狞猫的毛色一般是浅黄棕或深红棕色,腹部、眼睛四周以及下巴的毛发则是白色的。同时,眼角还有一条细细的黑线,一直延伸到它们鼻子的地方。它们那双大耳朵的背面是黑色的。实际上Caracal这个名字就是来自土耳其语“karakulak”,意即“黑耳朵”。当然也有人看见过全黑色的狞猫。狞猫栖息在干燥的旷野,也有在山区、树丛和沙漠活动的踪迹。白天躺在洞穴中,半夜外出觅食,主食鸟类、小兽。以小家族形式在一起,有一定的领地,并用尿液标记领地的范围。肩高40-51厘米 体长60-105厘米 尾长20-35厘米 体重11-20千克 妊娠期78-81天 性成熟期12-21个月 寿命18年,狞猫跳跃能力极强,能捕捉降落或起飞时的鸟类。

猫科动物大全

猫科动物大全

Serval最初来自葡萄牙语,意思是‘像鹿一样的狼’。要知道薮猫的相貌确实“超凡脱俗”:纤细的身体,修长的四肢,颀长的脖子,外加一对紧密相靠的超大耳朵,让古代的人有了“狼”和“鹿”的联想也不足为奇。薮猫的个头和狞猫相当,体长约有67-100cm。它们的四肢相当长,竟然将近一米。薮猫浑身沙黄或红棕色,身上布满黑色的斑纹或斑点,腹部得颜色偏白。在西非的薮猫身上的斑点比较小,斑点也不那么明显,以至于一度被人认为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物种。总的来说,来自湿润地区的薮猫斑点更为精巧,而较为干旱地区的薮猫斑点则比较大。薮猫的尾巴较短,不到身长的1/3,尾巴上有黑色的环纹装饰。它们的头部小,口吻部位也比较长。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那对大耳朵。薮猫的耳朵长的位置比较高,而且两耳距离也很近,耳背毛色黑白相间。呃,总之那样子是不像猫~:D 在相对潮湿的树林地带还有周身黑色的薮猫。

猫科动物大全

纹猫是一种体型与家猫大小相仿的猫科动物。纹猫的尾巴较长,并长有厚毛。纹猫一般栖息在树上,有类似大理石斑纹的毛皮,故而得名。纹猫一般为灰黄色。过去常被归入豹亚科,但最新的分类已将它归入猫亚科。纹猫在中国被称为云猫、石猫、石斑猫、小云豹等,它们是云豹的缩小版。它们的体型比云豹小,只有45-61cm左右。此外,它们有一条与体长相当的和蓬松的长尾巴。它们那大块的云状斑纹虽然没有云豹那样精致,但以浅黄至灰褐色打底的毛发也同样美丽。另外它们的头部、腹部、不长的四肢以及那条毛绒尾巴都另有深色的斑点装饰。

猫科动物大全

云豹,只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从最西部的尼泊尔开始,一直向东到台湾,包括缅甸和中国秦岭以南;往南则从印度东部、中南半岛开始,一直向南到马来西亚、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为止。云豹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斑点。云豹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按头颅比例来算,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云豹主要以树栖动物为食。云豹的生存目前受到严重威胁,美丽的皮毛让它们成为了猎取目标。

猫科动物大全

石纹猫(Marbled cat)又叫石猫、云猫、草豹,体长46~63厘米,尾长45~56厘米,体重约3~5公斤,体型比豹猫略小,浑身布满黑黄相间的环状斑纹及黑色斑点,外形很像云豹,所以石纹猫又叫“小云豹”。石纹猫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云南。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地区,海拔高度在1500~2900米之间,掘洞为巢,独居生活,领地面积约1.5~3平方公里。

亚种分化

Pardofelis marmorata marmorata -- 指名亚种 东南亚

Pardofelis marmorata charltoni -- 尼泊尔

猫科动物大全

雪豹(学名:Uncia uncia)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促进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著象征,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因为它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易捕获,加之豹骨与豹皮价格昂贵, 人类不断的捕杀雪豹,使雪豹的数量急剧下降。人类的活动给这种大型猫科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没有人确切知道野外现存多少只雪豹,估计种群数量仅有几千只。孤寂的雪豹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

猫科动物大全

豹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肩高约0.9米,体长约一米,体重50千克。仅尾长就60厘米。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长长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帮助豹保持平衡。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生境的猫科动物。豹也是文学作品和绘画的热点题材之一。

豹可以说是完美的猎手,矫健身材,灵活,奔跑时速最高可达70英里(约合113公里)。即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这些是老虎狮子都办不到的。 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善于跳跃和攀爬,营独居夜行生活。常在林中往返游荡,捕食猿猴、野兔、野鹿和鸟类等,除非没有食物时,很少猎食家畜。   豹的猎物主要有鹿﹑羚羊及野猪,但亦会捕猎灵猫,猴子,雀鸟,啮齿动物等,甚至腐肉,视乎猎物产地而定。豹也有捕食黑猩猩的的纪录。在猎物缺乏时,它也会捕猎家畜,因而发生人豹之间的冲突。和一般猫科动物一样,豹会在密林的掩护下,潜近猎物,并来一个突袭,攻击猎物的颈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 非洲品种通常把猎物拖上树慢慢吃,以防狮子或鬣狗等食肉动物前来抢夺。 豹捕捉到的猎物如果被狮子,鬣狗狗等发现,多半会被抢走,因为豹不会同食肉动物搏击原因是一但有伤,就行动不便,上树,游泳等活动妨碍伤口愈合,加之免疫力低,所以豹宁愿再捉一个猎物也不愿同食肉动物搏击。

豹的种类很多有30个亚种

美洲虎又叫美洲豹,其实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食肉动物。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体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虎是猫科中的全能冠军。一般居住于热带雨林,可以捕食鳄鱼等动物,身手十分矫健,美洲虎集合了猫科动物的所有优点,猫科中名副其实的全能冠军,具有虎、狮的力量,又有豹、猫的灵敏,特别是其咬合力和犬齿在猫科中最强,使猎物毙命的效率最高,喜欢直接洞穿猎物的头盖骨是其一大特点。美洲虎性情比狮虎还要凶猛,敢冲入河中捕杀南美鳄,而河里作战这本不是陆地猛兽的长处。广泛分布在南北美洲各处。最北分布至加拿大,最南分布到阿根廷的南部。

猫科动物大全

黑豹

猫科动物大全

猫科动物大全

狮子(lion)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地球上力量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狮子生存的环境里,其他猫科都处于劣势,唯有狮子是食物链的顶端。公狮体长1.2~2.5米(不带尾巴,亚洲狮和非洲狮全包括在内),雄狮体重可达150~180千克,母狮也有130~160千克左右,大致相当于雄狮的2/3,野生雄狮最重可超过220公斤,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研究表明,雄狮鬃毛的主要作用是夸张体型起到一定的威吓作用。狮的头部较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但却是亚洲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之一,也是亚洲顶级的食肉动物之一(在印度仅次于孟加拉虎),曾经有亚洲狮围猎大象并捕杀印度犀牛的记载,它们鬃毛比较短,同时也处在灭亡边缘。

猫科动物大全

白虎和金虎

猫科动物大全

猫科动物大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