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文武1967 2018-04-19

就在江苏省各地纷纷举兵反抗清朝剃发的劣政下,在浙江地区的百姓及一些有识之士也不甘寂寞,起兵呼应江南各地的起义军。很快长江以下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的起义军几乎连成一线,在西北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虽然已死,但手下的实力并未减弱。也在西北起义。李自成的手下称夔东十三家,由郝摇棋,李过和高一功等人带领,这些人抗清的事迹之后会提到,他们积极的与南明的另外几个政权合作。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张献忠的人马更是杰出,领头的人是四大天王:安东将军孙可望,征西将军李定国,平南将军刘文秀,定北将军艾能奇。还有何腾蛟等人。

这些人日后是永历政权的嫡系。以后也会陆续提到。这些起义给清朝统治者多尔衮等人带来了很大麻烦。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就在清军四处救火的时候,在浙江西部又出现了一些前明的旧臣,他们之中有弘光政权的旧臣,有明朝灭亡就寓居于浙江的大臣。比如弘光政权中被马士英等人欺负走的兵部侍郎张国维,有诗人兼官员张煌言,有大臣钱肃乐以及朱大典等人。这些人觉得浙江地区的起义固然活跃但若是没有一个零头的朱氏子孙来撑门面。有可能时间一长久像嘉定和江阴城一样被镇压下去且没有人支援。决定选一个诸王子孙来担当人脉召集的风向标。找来找去都没有太好的,很多在浙江一带的明藩王都在南京弘光覆灭后被一窝端了。找了很多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明朝朱元璋的儿子封藩在山东兖州地区的鲁王朱檀后裔朱以海。朱以海在血缘上和崇祯关系很远,但是实在没有的情况一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朱以海为甚么会在浙江呢,此时的他在浙江台州躲避,之前清军招降诸王,朱以海假借生病为由躲避不出。这次张国维,朱大典,钱肃乐等人一起去台州把鲁王朱以海请出来,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朱以海就答应了,这时候的杭州已经在清朝的控制范围之内,张国维等人就把朱以海安顿在了绍兴。鲁王心知自己和崇祯皇帝关系远,不如朱由崧。于是拒绝称帝只愿意做监国。但是颇为重视张国维等人。委派了张国维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做大学士兼都督军政大权,其余郑遵谦,朱大典,钱肃乐等人也都相继入阁。鲁王朱以海比朱由崧来说要靠点谱,但是能力和他不相上下,而且也容易被摆布。还好没有像弘光皇帝那样不着四六。而且鲁王监国政权里没有太无耻的人。鲁王监国也有自己的王牌就是手握重兵的军官方国安和王之仁。加上钱塘江天险。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还是很客观的。但是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政权还没开始多久就遇见了大麻烦,而这大麻烦又恰恰是自己人造成的。

首先是军官的跋扈,方国安,王之仁能力虽强但喜欢揽权,做事自私特别看不上其他浙江的义军。虽说合作但总是掣肘。让大家都很不满意。但还不算过分。对鲁王监国政权来说算是疥癣之疾。厉害的在后面。就在鲁王朱以海和张国维等人准备路起袖子要大干一场的时候,接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说是信件其实是诏书,谁来的诏书呢,大家都很纳闷。一开始以为是清朝来的呢,是劝他们投降的。再自己一看不是是从浙江来的。诏书上说藩王唐王朱聿建在福建省福州市已经定都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政权叫隆武。让鲁王朱以海有点大局观念,去掉监国名号归福建政府管辖。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这封信如同一颗石头砸进了安静的水中,泛起了一片涟漪。当时鲁王监国内部发生了分歧。一派人以钱肃乐为首赞成去掉监国号从大局着想归唐王管。但是另一派以张国维为首的就反对。张国维是弘光政权的兵部尚书,被马士英气走了。如今他在鲁王监国里是等同于马士英和史可法的合体。他之所以反对并非是为自己。如果为了他自己他完全没必要反对,因为他被隆武政权委任为大学士。但是他义正言辞的回答使者说:如果你唐王要提兵北上,去攻打清朝。那我张国维一定首当其冲。但如果你只想固守的话,那我就没法接受你的意见。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鲁王朱以海本就坐的有点心虚但是时间长了也不想让出位置。受别人牵制毕竟不舒服。他以前受了太多罪也该享受一下了。至少是自由的呼吸空气。一旦服从了隆武帝,那彻底就落下去了。最后一权衡还是拒绝去掉监国位置。而且福建政权想要控制浙江的兵力。也确实是过分。于是两边的关系就越发紧张了。一直演变到后来双方相互反目成仇。互相斩杀来使。就差互相攻打了。就在鲁王监国政权执政一个月之后,清军就打到了钱塘江。找了个不错的地方就过江了。方国安等人忙着内斗没懒得记抵抗就失败了。张国维英勇就义。清军攻下了绍兴。但是如果你们以为首都没了,这个政权就没了那你们就低估了鲁王监国政权了。尤其是南明政权活到最后的人。而且是病逝了。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鲁王之所以可以活那么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队友都比较给力,积极的想各种办法保证他的安全。张国维去世后,南明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湖三杰之一诗人张煌言。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张苍水

号苍水,他写了很多诗文,其中很多是讽刺清朝的,可以说是在舆论上占领了制高点。虽然他写的诗文不能算作历史,但也在一定情况下给清朝统治者带来了不少麻烦。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西湖另外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于谦(明朝大臣,不是说相声的)另一个是岳飞。他写的讽刺的诗文中最有名的就要属《建夷宫词》了

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日新仪注,大礼供奉太后婚。

描写的是孝庄太后出嫁的事情。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这个人和鲁王一样也一直活跃在抗清第一线上。这个人在之后的日子里四处联络抗清的队伍,一直到最后被俘虏。不屈而死。也算是南明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了。

但是在厉害的人也拦不住历史的车轮,鲁王朱以海没有落脚之地了。北面是清朝,再南面是隆武政权。当年张国维给自己的计划,联合隆武抵抗清军的计划因为互相斩杀来使的事也搁浅了。只好四处躲避,躲藏到哪里呢,一直在流亡。

鲁王命运还不错,因为有其余的抗清势力和隆武政权在吸收清军的注意力,鲁王和他的队友们一时间算是安全了。就在他四处逃亡的时候,又出现了变故,原来替他吸引火力的隆武政权也垮台了。手下人四分五裂。支持隆武帝的人也出现了转变。他先是和张煌言等人一起在舟山群岛借住了一段时间,随后被郑家军的郑彩打算拥立他。但是他的皇帝的生涯没开始就结束了。郑家军的当家人郑芝龙降清,少当家的郑成功看不上没地盘的鲁王,二话不说把他们赶出来了。他之后继续游荡。清军也懒得理他,全部精力都在新崛起的另一个势力南明永历皇帝那里。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鲁王就在这样流亡的路途上继续走着,时不时的被拥立然后又被废除好像一个橡皮图章一样。最后终于不堪折腾于1662年病死了。

他的手下虽然都是人才但是因为本身势力太小又没有可以依仗的兵马,所以也都纷纷就义了。倒是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投降了清朝。可以说非常讽刺了。这就是朱以海的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一直努力的奋斗着。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鲁王监国政权在南明史上名气也不大,很多人都忽略这个人,但是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后来他的墓地被金门岛上的人发现了给他立了一个碑文。算是盖棺论定了。鲁王之所以这样存在感薄弱主要是因为同时期的其他人太有名了。其中就要属他的同族长辈隆武皇帝唐王朱聿建了。这个人算是南明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人,他很有才干,但是命运不济。摊上的人都是猪队友,他空怀满腔热血却无处发挥,最后被俘虏后自尽。

南明的悲歌系列(六)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详情请继续关注《南明的悲歌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