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丨马格里特: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大师~

 lydiasuo 2018-04-19

“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这些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的名词对想要踏入艺术大门的人十分不友好。他们让人以为艺术是高深莫测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大师,叫马格里特。



单看这幅作品,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而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我想你一定会马上对这幅画失去兴趣,表示“难懂”,或以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嘲弄,从而对抽象的艺术或敬而远之或嗤之以鼻。


但如果我告诉你,在马格里特的少年时期,他亲眼看见自己母亲的尸体从河里被打捞出来,而在那个瞬间,母亲的脸被正好被她的裙子遮住。


你是否能够一下子走入这幅画呢?



其实所谓的“主义”或是流派,是学者为了梳理美术的思想源流而对画家进行的分类,很多流派或是“主义”,这类的名词在画家所处的年代还并未诞生。


这些团体,只是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而走在一起,而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则是由学者们进行的提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主义”和“流派”。


但画家在当下的创作,仅仅是对内心的表达与宣泄。表达着他过往的回忆,当下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勒内·佛朗索瓦·马格里特于出生于比利时莱纳。其父里奥波尔德是裁缝师,其母阿德琳娜是一名板样师。马格里特14岁时母亲自杀,享年42岁,自杀原因一直不详。马格里特幼小的心灵为此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这样的创伤,一直氤氲在马格里特的画里。他的画总是深藏着一种不易接近的孤独,冷静又悲伤,萦绕着一种充实的空洞。



成年后的马格理特,突破合乎逻辑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用他孤独的绘画语言,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自己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而这形象世界,深深根植于童年的阴影之中。


这就是所谓的“超现实”。



即使成为了大家,他能做的却仍是重复表达儿时的记忆。


所以你说,马格里特到底是“超现实”的大师,还是说,只是个受了伤的孤独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