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种紫苏比较好?

 春天书屋 2018-04-19

无望的爱——紫苏的栽培技术

依篱叠堑作人家,西日还将苇箔遮。窗户莫嫌秋色淡,紫苏红苋老生花。——宋· 仇远《村舍即事》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紫苏叶片颜色风格迥异,味道清新,有如同薰衣草一样的紫色花束,观赏性极高,适合在家庭阳台上种植。

紫苏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叶阔卵形或圆形,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花萼钟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紫苏喜光,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壤土、黏壤土上栽培均可。紫苏可入药,叶子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可以用来解鱼蟹毒。种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效。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紫苏在中国少数地区也用它作蔬菜或泡茶。

紫苏的栽培技术

(1)育苗技术:及时采收成熟种子,于3~4月进行播种,播前将种子置于3℃低温及光照下15天,再置于20℃光照下催芽12天。细致整地做畦,按行距60厘米开深3厘米的沟,进行条播,播后覆薄土,适当喷水,覆盖地膜,加小拱棚保湿保温,发芽后撤掉地膜。小苗生长稳定后撤去拱棚,苗高4厘米时即可出圃移栽。

(2)栽培技术: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深翻整地,按株行距30×30厘米栽植;盆栽用园土、细沙加少量基肥混合栽植,栽后浇水,生长期每月施肥一次,保持土壤湿润,栽植1个月后摘掉出茬叶,及时摘除分枝。

(3)采收技术:于5月下旬选健壮植株,从第5节以上摘取,6~8月为采收高峰期。药用的紫苏于种子成熟时摘下果穗、叶子和梗置阴凉处阴干后储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