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在线手机版

 昵称0UxVb 2018-04-19

口周湿疮辨治心得

来源:医生在线

日期:2007-03-05

口周湿疮辨治心得
中医杂志 2000年第3期第41卷 百 家 园
作者:罗建华
单位:云南省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650605
  口周湿疮属中医外科疮疹,其症状与唇风相近。唇风病变在下唇。此病多发生在口周,症状较唇风为重。患处肿痛作痒,疹疱泛起,破损结痂,痂脱而愈。然临床每有不愈者,皮损日甚,并伴奇痒疼痛或火烧样热痛等湿热毒互结之症。故痂脱湿存,渗液不止,浸淫成片,久久不愈,患者十分痛苦。本病究其病因,乃脾胃蕴热,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宣散,化热化火郁结阴阳或内舍大肠。盖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二者互为表里。今郁火壅遏阳明经络,脾津不得畅布运行,反受火邪攻逼,迫津于上酿成湿毒,循经上涌发为口周湿疮。此与热邪迫血妄行理无二致。本病《灵枢经脉篇》曾有“胃足阳明之脉……还出挟口环唇……是动则病……唇胗(疹)”的记载。大抵泛指口唇周围疮疹类疾患。可见,古人对此病早已认识到与相关脏腑经络关系至密。
  临床上,余认为本病应抓住火湿毒进行辨证。三者中,毒发于火湿,火湿则毒源清。故笔者首重火湿并辨其多寡而治之。如口周?热红肿,迅速泛起疹疱,疼痛剧烈为郁火偏胜。治以宣散郁火之法并佐以清热燥湿解毒。意在顺其火性,因势利导。借宣散之力开郁解结使火不续生以鼓湿;疏络畅津,使湿不复聚而酿毒。如口周湿烂渗液,疮痂累累,奇痒难忍,浸淫成片为湿毒偏重。治以清热燥湿为主,佐以宣郁解毒则湿不上涌。倘郁火内结大肠,热实便秘,又当开郁通闭,釜底抽薪。启下夺之路以竭火热而解上危。以上是笔者受《素问五常政大论》“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的启示,结合临床和火邪特点归纳总结为“火性炎上,宣之则散。火基于下,泻之则竭”的治火法则。只不过余变下之则胀已为下之则火去。
[-hzh-]   就本病而言,实热在腑泻下夺火虽易,但郁火在经宣之最难。以该病已非单纯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时可比。如宣不得法,郁火不去,过于辛温则恐火邪暴炎。故药必二辛同散,温凉并用,始克有效。余制一方,名宣火除湿汤,药以升麻20g,生石膏30g,荆芥10g,防风15g,苦参、苍术各15g,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各30g,黄连、生甘草各10g组成。主治火湿毒并重之口周湿疮。经多年临床运用,可谓效佳。方中升麻、石膏为君、荆芥、防风为臣,宣达阳明郁火。黄连、苦参、苍术、薏苡仁、赤豆、绿豆为佐,燥湿、渗湿、解毒。生甘草为使,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如治张姓患者,女,40岁。10天前患重感冒,体温40℃,经西医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但唇周及鼻旁疮疱成片叠起,热痛奇痒,痂脱与渗液交替出现,红湿糜烂,伴少食尿黄。诊脉稍数,舌苔微黄燥。诊为口周湿疮。证属郁火鼓湿,循经上壅口周。处上方治疗1周,每日1剂。***另以苦参30g煎取适量药汁轻洗痂脱处,并敷以适量冰片末。1周后,患处痒痛止,继而痂脱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