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峄山碑》入手,解决书法最根本的问题——线条

 无语清波 2018-04-19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书法存在的脊柱,线条的内在要讲究骨力,外在的线条无非是方圆、粗细等等形态的体现。

很多人初学书法都练习长横线、长竖线或者画圆圈,这都是在练习掌控线条的能力。而已经有书法基础的人呢,往往会选择临写篆书以达到锻炼线条的能力。

峄山碑》-局部

为什么是《峄山碑》

一、 法度严谨。《峄山碑》是线条、线型、线质的典型,其内容是记录皇家国事,所以内容、书法都极其严谨,代表了书法规则的典范。

二、书法源头。从《峄山碑》往后书法开始不断地做加法。线条从粗细一律到粗细变化,从均匀到疏密变化,从大小一律、左右对齐到参差错落,从墨色均匀到胀墨、枯笔的出现等等。后边的加法做得越多,越要回头看看原点,才能够理解它。

刘春老师作品(138cm×69cm)

临《峄山碑》的侧重点是什么?

我们临习《峄山碑》,最主要的是控笔能力的锻炼,可以说,它是书法的基础,也是书法学习的基石。对于临《峄山碑》的侧重点是什么,我采访了南艺副教授刘春老师,刘老师根据教学经验和自己的学习经验做出了总结:“学习《峄山碑》的笔法,重点是学习其起、行、转、收笔的表现方法。学结字法则重点是了解、掌握小篆书的基本结字规律。而学《峄山碑》章法则意在感受秦汉篆书的通篇气象及在不同书法幅式中篆书临写、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其实,刘春老师当初在临习峄山碑的时候也遇到过困惑,这两点也是多数临《峄山碑》都有的:

一是初步临写过程中如何使线条粗细匀称而不呆板。刘春老师的体会是通过单独的对直、弧、曲、折线进行专门练习解决粗细匀称问题;

二是结构的空间平稳与线条的均衡问题。《峄山碑》的结字以对称为主,端正平稳。刘老师有了对这个问题的清晰认识:对称不是机械式的平衡,而是通过不同长短、方向、直曲的线条对空间进行分割而产生的对称平衡结构。临习中要对空间结构作具体细化的分析,从而把握《峄山碑》的结构特征。

刘春老师作品(180cm×31cm×2)

用最简单的方法讲透小篆规律

刘春老师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常年在高校从事书画教学工作,他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讲透知识点。

刘老师对篆书很是热爱,究其原因,刘老师说是和从小的爱好有关:“十六岁时因学习篆刻而开始系统临习篆书,沿着先明清流派篆书后秦汉小篆,再商周金文甲骨大篆的路径学习篆书。而我也一直从事篆刻创作,篆书是篆刻艺术的基础,舍篆书而研习篆刻显然会造成诸多缺失。另外,篆书具有其它书体不具备的高古内蕴,学习篆书是滋养其它书体的有效方法。”

其实,小篆学习自有规律,就是解决三个难点:线条、结字和转折。把握住这三个难点的书写规律,也就掌握了小篆的书写方法。

线条。虽然小篆用笔简单,但是线条难有质感。《峄山碑》线条粗细均匀,更考验线条质感。要求我们行笔速度不宜过快,写快了笔画就应付过去了,当然,写太慢容易洇墨,那就谈不上什么质感了。

转折。《书谱》里面称之为“使转”,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笔画的转折处。小篆字中转折点众多,有凸显的、有暗藏的,有的一笔到位,有的需要接笔处理。

结字。小篆讲究空间对称,尤其是《峄山碑》这类玉箸篆。解决办法可以试试“手眼一致”,起笔、行笔、收笔三个位置预先考量好,避免边写边看,导致笔画错位。

刘春老师作品(46cm×70cm)

上次刘春老师开设课程讲授清人小篆,被同学评价为“讲授通俗易懂,技道结合有样有理。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听后颇受启发。”

而这次《峄山碑》课程,老师希望通过授课能让你学习《峄山碑》了解、认识秦汉小篆的艺术特点,掌握小篆的基本表现规律,具有一定的篆书书写技能。对《峄山碑》的用笔、结字方法会有较深的理解及实际表现能力的提高。

课程大纲

第一课时 《峄山碑》基础知识

上课时间:2018.05.07 19:00

一、《峄山碑》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介绍

二、学习《峄山碑》的工具准备

三、《峄山碑》经典单字讲解示范

四、《峄山碑》经典章节临写示范

第二课时 《峄山碑》笔法详解

上课时间:2018.05.14 19:00

一、起笔、收笔及中锋行笔讲解示范

二、直线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三、曲线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四、接笔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第三课时 《峄山碑》临创转换

上课时间:2018.05.21 19:00

一、《峄山碑》的结体特点

二、《峄山碑》的章法特点

三、临摹拓展:李阳冰《城隍庙碑》

四、简单创作示范(集字小品、对联)

授课安排

2018年05月07日第一节试听课,学费 1 元 !

后续单节课50元,直接报名3节课可享8折优惠,优惠价共计81元。

(微信群授课,以图片 语音 小视频的形式。课程有回放,可永久在本公众号在线观看)

导师介绍

刘春 1970年生,江苏滨海人。美术学古书画鉴定研究方向博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2014年青年篆刻人才培养对象之一。

书法作品参加近墨者-全国书学博士书法邀请展、风格与个我—当代江苏地域书风之名家对撞展、海峡两岸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八届全国展、八届中青展、全国首届大字展、首届全国兰亭奖等十余次专业性学术展及全国性专业展览,书法作品获江苏省第二、四届青年书法展金奖、首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优秀奖、文化部五星工程优秀奖等;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二、三届篆刻艺术展,首届万印楼全国篆刻展、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缶庐风-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上善若水-第二届中日篆刻艺术展等全国性专业学术展览,获全国第三届“神龙奖”书法篆刻大赛篆刻青年组金奖、江苏省首届青年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等;中国画作品参加多种专业性学术展览,获2015年傅抱石双年展中国画展“傅抱石奖”。

举办《刘春书画篆刻展》《城外有青山-刘春山水画展》等个展,著有《经典碑帖导学-甲骨文》、《中国书法鉴赏》、(合著)《书法鉴赏十八讲》(合著)等,参与文化部《书法创作理论》项目课题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