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仁龙「篆书答疑室」丨帮你重新梳理学习篆书的脉络.评论有惊喜!

 朝歌淇水悠悠 2020-11-04
 -本期嘉宾- 

黄仁龙老师  对话  哪 儿小童鞋


黄仁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隶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贵州师大书法研究与传播中心兼职教师、首届当代中国画僧研修班书法教师、江苏常州金坛区教师第一期书法高级培训班书法教师、黔南州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主办的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第五期培训班” 任书法教师。

荣获奖项:

北京水墨基金会评为贵州十大青年书法家,贵州省文联先进个人,黔南州文联''德艺双馨'书法家,贵州省书协全省群众书法大赛评委,贵州省茫父杯评委监审,贵州省第三届专业美术书法大赛一等奖,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全军书法展、楹联展、翰墨颂辉煌展、西部四省展等)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特邀,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生态环保主题书画摄影大赛书法一等奖,全国兰亭雅集书家三十人提名展,《中国书画杂志》中国当代书画创作作品展等。曾多次获得贵州书法一、二等奖、三等奖,二十余次入展特邀全国各专题书法展等等。

书法视频欣赏,获取今日份快乐

??

查看更多视频在“抖音”搜索“1779889996”

戳完视频后,继续查看本期专访

??????

Q1.

 哪  儿: 

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更容易入手的小篆字帖是哪种?

 黄仁龙: 

小篆不容易入手,但入手了就容易得多,我自身的经验,可从清人入手。从吴让之《吴均帖》、《篆书崔子玉座佑铭》、《宋武帝与臧焘敕》、《吴让之篆书字帖圣教序》等。

吴氏用笔在继承古法的同时,还融入了隶书厚重的笔触。使篆书本易显得单调的线条显得遒劲沉稳,强弱对比,顿挫分明,线条质感呈现出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审美特征。

之后再学习清代邓石如小篆,我喜欢他的帖子有《邓石如篆书册》、《白氏草堂记》、《张子西铭》、《心经》、《千字文》等等。

学习他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

功与情致并重

行气整饬工稳

体势森严刚毅

韵度豪迈醇厚

邓石如还有很多中堂、手卷、对联等篆书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Q2.

 哪  儿: 

都说学书当从篆隶入手,那么我们应该从《峄山碑》中汲取哪些营养来应用到行草的创作中?

 黄仁龙: 

线条的质感。明代书法家傅山说过:'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其实不单是楷书,行草也一样。我们见到许多写行草的书法家,由于不学习篆隶书,不从篆隶书中找古法和提升线条质量,行草的境界和格调就难以提高。

峄山碑我通临过多遍,版本也不同,目的就是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学习。我们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小篆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翔灵动之势。书法造诣之高超,散绝后贤,亦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首选。

临学李斯的《峄山碑》,还可以临摹他的另外一个版本,清代翻刻的《泰山石刻·秦始皇刻辞》和《李斯小篆》。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石学》,里面都有。

Q3.

 哪  儿: 

小篆与大篆笔法上有什么区别?

 黄仁龙: 

我在去年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师高级书法培训班'书法老师,我主讲峄山碑篆书技法并示范时,也讲过这个问题。首先要会分别什么是小篆什么是大篆!小篆不是篆书小一点,大篆就是大字篆书,这是完全错误的。

小篆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小篆书体由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而大篆起源于西周后期,特点是线条化,看起来更加简练生动,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简单的说吧,粗略这样划分:秦代统一六国以后的篆书叫小篆,而秦代以前的篆书叫大篆。

小篆的特点是长方形,大致比例为3:2左右。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而大篆的特点则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与大篆相比,小篆书写起来更加简便,字体长方,笔划均匀,每个字大小一样,小篆字型偏长,笔画流畅简洁,强调对称性。

大篆是指先秦时期东方六国的文字,字型比较夸张,大小不均,其主系文字主张以上压下,以下托上的字型格局。

Q4

 哪  儿: 

请问怎样才能把线条写的既有骨力又有弹性?

 黄仁龙: 

篆书主要由直线和曲线构成。更不像楷书、行草书中那样笔画点线呈现出方、圆、尖多种形式的变化。从某种角度看,篆书就是线条的艺术,通过柔软的毛笔所书的墨线中富有多种意象。篆书的笔法是相对简单的,它毕竟只有直线和曲线的书写;但是,篆书对线条的质量确实要求很高,在看似较单一的线条中又有很丰富的内涵与技巧性,不加以苦练是难以完成的。

篆书始终要谨守中锋用笔原则,以中锋裹毫来书写富有立体感、富有力度、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线条形式。篆书线条的特征圆劲而有立体感、力量感。特别是小篆,其外在形质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觉。

篆书的直线应挺直,弧线则应如一段小角度的圆弧一样,弯曲中充满弹力,婉转中透出骨力,婀娜中蕴含刚健。特别是一些纵向的弧线,无论是同向还是相对、相反,都要写成一段圆弧状,而且要讲究对称,有绘画的思维。以体现篆书线条特有的绵里藏针、柔中带刚之美。

Q5

 哪  儿: 

邓石如篆书和清代其他篆书大家相比,有哪些特点?

 黄仁龙: 

首先,邓石如是清代篆隶一代宗师。他是清代中叶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开一代碑学之宗。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 邓石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他说:“余初以少温为归,久而审其利病,于是以《国山》石刻,《天发神谶》文,《三公山》碑作其气,《开母石阙》致其朴,《之罘》28字端其神,《石鼓文》畅其致,彝器款识尽其变,汉人碑额博其体,举秦汉之际零碑断碣靡不悉究,闭户十年不敢是也。”

1.一改篆书“玉筋篆”的线条,采用近似隶书的笔意。主要有:起笔蚕头、行笔提按、变直为曲。

2.结体更为瘦长。

3.空间结构不对称。

他的篆书一扫清前期瘦骨柴立的造形,表现出“茂密浑劲,苍古奇伟,雅健妙丽”的特色。邓石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不谨守一家门庭,而是遍取古今之长。作品端庄见洒脱,遒劲呈婀娜。可谓“谨严而流畅,恢宏而秀逸,坚实而疏宕,丰厚而空灵。” 这也是邓石如的伟大之处。

清代还有很多篆书大家,如吴让之、赵之谦、杨沂孙、吴大澂、徐三庚、莫友芝、吴昌硕等等,可以说,这些大家都是受到邓石如的影响。吴让之(也叫吴熙载),篆书隶书篆刻直接取法邓石如!

清代的篆书与篆刻,都因为邓石如的出现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邓石如的篆书与篆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开启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魏稼孙语)的模式,对后来的篆书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

Q6

 哪  儿: 

写大篆的笔法是否可以参清人(吴大澂、黄牧甫等)篆书笔法,如果这样写是否是问题比较大?

 黄仁龙: 

我个人觉得初学者还是临摹秦代以前的大篆为好,直接取法西周石刻或者金文。

若要参照学习清人吴大澄、黄牧甫等人大篆,也可以的,但首先要对他们的大篆有一定的了解。

出身官宦世家的吴大澂,家藏彝器字画颇丰,自幼濡染其间,更兼聪颖过人,识见自是不凡。吴大澂写的《说文部首》也可一读,便于初学。如果要学写字的话,先研究这一部书最好。

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另外,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

黄牧甫是篆刻上的“晚清四大家”之一,他的篆书也非常有特色。黄牧甫亦是受到吴大澂的影响,他临摹过不少大篆,甚至还擅长绘制器物博古,还会拓全形拓。

他对大篆的鉴赏与理解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大篆书法并没有向高古、丰富、变化发展,而是走向了秩序、规整、简明。秩序、规整、简明,这正是小篆的风格特点。

答案出来了,吴大澂、黄牧甫他们写大篆有一个持点,就是大篆小篆化。用小篆的整齐、规矩、以及线条的控制、还有章法等,都朝小篆方向靠。这不是我们正确学习大篆的精神和要领。

Q7

 哪  儿: 

金文创作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的把帖的东西运用到创作中?

 黄仁龙: 

金文属于先秦文字,金文作品大多刻于钟鼎之上,我们能够看到的金文作品为铸刻,而不是墨迹书法,和书法帖子上用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北京王友谊老师他们写的金文篆书,就非常好,注意了用墨的变化,使墨产生了墨分五色的效果,有的作品还用朱墨、朱砂等其他的颜色墨来写,产品了强烈的展厅视觉效果!

Q8

 哪  儿: 

遇到没有的字如何解决?是借鉴更久远的文字如甲骨文,还是使用六书来解决?

 黄仁龙: 

这是很多篆刻初学者都会问的问题,我也曾经与国内一些写篆的师友探讨。因为古代字少,有些现代流行的字在篆书中找不到。是否可用偏旁、部首拼凑呢?对此,我们是反对的,这样下去,会滋生出很多现代的篆书字体,不是我们学书的初衷。

主张根据“六书“假借的原则,用相近的字代替,如“者”代“这”,以“白”代“伯”,也是可以的,这也是明清流派篆刻家常用的手法。如赵之谦所刻“心伯氏',吴昌硕所刻“笙伯'印,黄士陵所刻“伯龙'等印,都是以'白'代'伯'亦无不妥。

初学者学篆书不要急功近利,基础一定要打牢,不要急忙去创作。初学阶段一定先把有的篆字先学习好,更不能硬造字!

关于《六书》,说明一下:

要以“六书”理论为指导,“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要强记特殊的篆法。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平常要多收集一些生癖字的篆字正确书写方法,搞不懂一定要求助老师和正确的资料。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习篆。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识篆是一门学问,绝不可草率从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

为了帮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开列书目如下工具书目:《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山版社,《清代书家篆隶字集》 日北川博邦西泠印社,《小篆疑难字字典》王同愈著上海书画出版社,《作篆通假校补》王福庵著四泠印社。

 -黄仁龙书法作品- 

通临赵孟頫小篆《千字文》

尺寸:高1.40米×宽2.10米,字径5厘米

临西周祀卫鼎

月到天心处翠竹景移凉梦远,

风来水面时碧莲香散暮云凝。

临唐李阳冰《城隍庙碑》



2.其他作品与书籍在抖音直播间赠送(加微信等通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