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mengk4fz0yyf5h 2021-03-10

沙孟海先生有言:“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大学士刘 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山人。”

——对于笔者故乡安庆怀宁的一些著名人物,海子和邓石如在我心里的地位远远超过邓稼先和陈独秀这两位先贤。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原名邓琰,字顽伯,号完白,出生于安徽怀宁县集贤关外白麟坂,他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四体书法为清代第一人。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筋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篆刻上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在承袭前代篆刻艺术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字法上使刀如运笔,以书入印,章法上疏密相辅,计白当黑,别有奇趣。这种开时代新风的篆刻风格对后来清末民国偏写意的格调启发很大。也给后学者在书法与篆刻的研习带来启迪与帮助。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篆书作品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完白山人像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年少时期家贫辍学,因他的祖父邓士沅和父亲邓一枝擅金石书刻,成为影响邓石如走上金石书法之路最早的启蒙老师。邓石如在年少时期便表现出了对书与印章的喜爱和敏锐力,十七岁时写 下《雪浪斋銘并序》,一鸣惊人,闻名乡间。自此 以写字与篆刻为业。他不慕功名荣利,一心专注 于书法篆刻,以布衣之身开宗立派,后世书家很多 都学习和借鉴邓石如的创作风格。邓石如有超越同时代书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早年游学所遇到的文人挚交给他带来的帮助,使他开阔眼界,摹古为上;二是中年之后历访名碑的经历,使他博览名山大川,不拘泥于时风影响。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5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青年时期的邓石如在鬻书卖印期间曾仿流行印风的篆刻作品,在清代乾嘉时期,活跃的篆刻流派有以丁敬为首的浙派印风和以程邃为首的徽派印风,他们虽然在一时间震动了印坛,但又以程式化的弊端快速衰落。邓石如在学印初期也受到了何震、苏宣等人的影响,并参阅秦汉古玺,创作了多种艺术形式,并强调“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他在印章中创造了独特多样的面貌,章法的呼应,尝试多字横排,以小篆笔意入白文印以及仿汉满白文印等思想都让后人追摹,在邓石如印谱中可以看到早期模仿何震、梁袠风格的印章,“兰为知己”“东道若逢相识问”“寸心言不尽”“竹窗花雨”等印章的字法表现和章法布局反映了邓石如早期学习明清流派篆刻家的痕迹。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兰为知己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东道若逢相识问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寸心言不尽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竹窗花雨

所谓的“印从书出”,就是指印人在印章中体现出其个人的篆书书法特点,实现书法与篆刻风格的统一。邓石如恰恰在这个时候“以书入印”,将自身个性化篆书引入到篆刻创作实践

中,达到“篆“与”刻“的统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皖派开始在印坛中崛起,他通过大量学习秦汉碑帖、拓本等资料,广泛吸收秦汉刻石的精华,在书法创作上形成以隶写篆、篆隶相融的艺术特点,尤其在篆书上熔炼于多个碑帖为一炉,成就其个性化篆书。也正因邓石如在篆书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创新,使其自然而然地把其个性化篆书融入到篆刻创作中去,找到了适用于摹印的书体,突破了“印中求印”的局限性。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我书意造本无法

邓石如在篆刻实践过程中,掺以隶书的笔意及字势,形成婀娜流动、婉而通厚的个性化篆书,使字形结构化方为圆、遒劲有力,加入了毛笔的自由书写性,使篆书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刀法上以冲刀为主,将篆隶笔意引入到印中,增强了篆刻线条的笔意感,真正做到了“印从书出”。因此,在他的篆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印文篆法体势端庄,笔意盎然,充分地诠释了“笔意相参”的理念。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城一日长 有好都能累此生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燕翼堂 守素轩

篆书的发展历史悠久,唐李阳冰写小篆以瘦健之势一新耳目,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千余年间,虽然写小篆的人不在少数,但基本不能突出李阳冰瘦健重围,邓石如的出现打破篆书书写规则受限制的状况。综合来看邓石如篆书的发展历程有先后三个阶段,早期邓石如继承传统,取法李阳冰、李斯的谨慎用笔,中期邓石如冲破藩篱,上探索到两汉碑碣,参考断石石鼓,下追踪到秦小篆,采用汉篆的写法,铺毫转折,摆脱二李书写原则的束缚,直到晚期邓石如掌握应用汉篆中朴质浑穆的书法精髓,创出属于自己的篆学天地。能够拥有属于自己书写的独特风格,是每一位书法家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不竭动力。书法能够表现书者的人格,邓氏篆书风格静穆高古,笔画刚健有力,结体茂密浑朴,不再是简单追求秦小篆的均衡对称,而是充分发挥其“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书学主张。邓石如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篆法,就在于他“所见博,所临多,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终谙熟于心,做到“为我所用”。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篆书作品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至于隶书,山人在广泛临摹吸收各种汉碑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面目,结构上紧下松,字形宽博而不板滞,用笔上笔毫铺开直行,恣意而为,不拘泥于碑刻的效果。和他的篆书一样,强调书写性,遒劲爽利,又稍加篆书笔意,使得方圆结合,赵之谦有言“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书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余自谓不及少温在于此。”总的来说,邓氏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篆隶和篆刻,楷书和行草书尚且次之。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隶书作品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谦卦碑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清初帖学垄断书坛,由于馆阁体的审美要求,扼杀了一切具有生气和个性的书法作品,呆板柔弱的书风竟成了审美的主角,到乾嘉时期阮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邓石如对开创崭新书风作出了重要贡献。邓石如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主要在篆隶二体上。他的隶书在清代中期以前碑学运动的基础上总结得失,独开气象,可以说是清代了隶书的集大成者。在篆书上,则扮演一位搭桥引路的角色,使得篆书从少数好古之士学习和创作的对象变成了书法爱好者普遍临习的对象。除了篆隶二体,邓石如楷书和行草书融碑入帖,独具个性,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之美。邓石如气韵生动的篆刻艺术也如雄鹰般跃入苍穹,以其“游刃徜徉行刀如笔”的高超技巧,与文彭、何震、丁敬等,成为中国篆刻史上的风云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