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ZGGDWWZS 2023-07-15 发布于山东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出生于江苏仪征。他是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也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他擅长书画,尤其擅长篆刻。他早年追摹秦汉印章作品,后来直接受邓石如的影响,领会了邓石如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昌硕评价他说:“让翁一生崇尚完美,对秦汉印玺的探索极深,因此刀法圆转,没有丝毫娇柔之气,气势磅礴,质感而不呆滞。我曾对人说过:学习完白氏的书法还不如直接向让翁取法。”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让之在各种书体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尤其在篆隶方面功力深厚。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备受世人推崇。在篆刻技法上,吴让之师法邓石如和汉篆法,并善于通过“铁笔写篆”来吸取金石精华,因此他的作品展现出“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出新意”的风格。包世臣对吴让之也有直接影响,他继承了包氏的艺术传统,恪守师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以清澹甜润之感。他的小篆作品《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三乐三忧帖》等,用笔流畅圆润,篆法方圆相互融合,体势展蹙修长,给人以“吴带当风”的美感。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让之的隶书结体紧凑而肢体舒展,充满了古雅的意味,被誉为清初以来篆隶书体创新者之一。他的行书动势明显,充满了流动和通畅的气息,即使字与字之间有间隔,也能保持连贯的意气流动;他的楷书则厚重丰茂,俊逸爽劲,并融入了北碑的意韵,一扫“馆阁体”的纤弱风格。吴让之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金石篆刻。他曾经自述:“小时候就喜欢玩弄印章,五岁时开始接触到汉人的作品,用心模仿了十年。他努力模拟近代名工,也力求写得像他们。五年后才接触到完白山人(包世臣)的作品,完全抛弃了之前的学习而专攻他的作品。”由于吴让之有十年的汉印模仿经验,再加上以邓石如的汉篆书体为基础,使得他的隶书笔法融入了篆刻,以篆书的笔意刻印章,书与印相互影响,流美生动,朴实圆润,韵味深厚,为当时印章界带来了新的风貌,使当时僵化的印章界焕发新生。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在《自评印稿题记》中,他阐明道:“如果意念不新奇,奇不在度数上,胡乱狂妄地制作,都难以列入同等级别。”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让之的一大特点是将圆朱文篆法运用到白文印章上,他的作品以一种横宽竖窄、稍带圆转的笔意流美风格,与他的朱文印章和谐统一。他善于使用冲刀浅刻技法,腕虚指实,刀刃轻巧,他的运刀就像“神游太虚,若无所事”。

吴让之的篆隶创新:清初书法界的一股清流

吴让之广泛吸收、汲取各方面的治印经验,不受成法束缚。在理论上,他尊崇师法,但在实践中他又有意识地与老师的风格拉开距离。近代书画大家黄宾虹称他为“善变者”,他在充分学习邓石如后,通过自己的变化,达到了“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新境界,他晚年的印章作品,在字法、布局、运刀、款法等方面呈现出个人风格,平稳、淡雅、朴拙,形成了独特的印章风格。吴让之一生治印无数,名声卓著,以至于后来学“邓派”的很多人都转而向吴让之学习,除了黄士陵之外,吴让之对同时代的赵之谦、徐三庚,近代的吴昌硕,以及当代的韩天衡等书法和篆刻名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西泠丁辅称赞赵之谦笔意的诗句所言:“圆朱入印始赵宋,怀宁布衣人所师。一灯不灭传薪火,赖有扬州吴让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