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有怎样的关系

 xiaojiuke 2018-04-19
转摘:


这是从知识、教书到育人走近了一步
  张绪培: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崔允漷:21世纪的到来,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系统地描述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毕业形象,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或路径。现在基本上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接下来就是根据这样的框架,进一步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老师、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来设计教学、命题、作业、考试。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组建了260多位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编制课程标准,包括学业质量的标准,当然,也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陈文强: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少,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如何融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而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二是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对未来培育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要净化市场、规范教学,构建契合国情的美育体系,将美育从市场化的路上拉回来,教育、市场监管部门责无旁贷。
  四月初,福建泉州,路牌上的“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大赛”的宣传广告吸引了不少过往家长。这项赛事,每年三月启动报名,在泉州办分赛今年是第六年。但是,往届主办方中的“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竟是刚刚被国家民政部曝光的山寨协会。去年,泉州报名参赛的选手达1300多人。(4月26日东南网) 
  山寨赛事,拥趸云集——与其说是警惕性不足,不如说是虚荣心作祟。交几百块钱可免初赛,主办方对赛事“不了解”……这样的国家级、世界级乃至“宇宙级”的青少年艺术类赛事,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这些年,骗子搭台、孩子献艺、家长掏钱、证书加冕,青少年艺术赛事市场之火,用网友的话说,真正是“人傻钱多,速来”。说白了,这是“周瑜打黄盖”的游戏:家长们需要给孩子的才艺“盖章”;而“扯虎皮拉大旗”的组织者总能满足这些家长的“刚需”。于是一拍即合,“购销两旺”。纵使山寨的尾巴露得很明显,彼此也只是心照不宣。 
  唱歌跳舞也好,写字画画也罢,凡此种种,皆为美育。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简言之,美育不是一件华美的袍子,待价而沽、交易展览;而是内化为公民的审美能力与素养,成为个体气质与心性的组成部分。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人的生活有力量国度、伦理国度、审美国度之别。力量国度靠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运行,伦理国度靠社会规范的强制维持,而在审美世界,人们对于一切道德的服从,均来源于自由人对于美的向往。一句话,发现美、向往美、追寻美,是文明赓续的不竭之力。   如果教育也适用马斯洛学说的话,那么,经济基础扎实提高的当下,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大力发展美学教育,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今时今日,一个共识已然成型:国家的发展,梦想的奠基,离不开美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可见,小科目的美育,已被提上了大大的议事日程。 
  只是,眼下粗放的美育虽然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却只不过是在功利化的路上一骑绝尘。近日,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1.0%的受访者确认近年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不过,美育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调查中,受访者指出美育三大问题是功利化(50.0%)、课程形式化(49.3%)和被其他课程挤占(48.7%)。这样的民调,符合公众的感性认识:弹琴是为了考级拿证,跳舞是为了提前招生……家长掏钱培养的“美育”,有几项不是基于“起跑线焦虑”?此外,如果说城里的美育教学还有“一亩三分地”,农村的美育教学简直就是“无立锥之地”。比如有数据显示,农村地区乡镇以上中心校每校平均只有0.6个美育教师,这远远不能满足美育课程要占全部课程11%的要求。 
  因此,美育教学的困境,主要在两个层面:在学校,美育资源捉襟见肘,课程朝不保夕;在社会,市场鱼龙混杂,美育培养急功近利。对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而言,美育是重要的一环,也是薄弱的一环。   美育的小船究竟要驶向何方?这个问题若不能准确作答,美育若不能回归启蒙心性的初心,各类山寨赛事,恐怕很难一朝绝迹。要净化市场、规范教学,构建契合国情的美育体系,将美育从市场化的路上拉回来,教育、市场监管部门责无旁贷,而家长与社会亦不可袖手旁观。(作者邓海建,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28日第2版

 

 

 

 


[转载]每个人其实比自己想的要坚强一些


有个朋友创业两年,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终于搞黄了!现在处于瘫痪状态,他说现在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问我怎么办?
我说看你那熊样!人啊,18岁的时候高考失利以为天要塌了但是并没有;20岁的时候失恋以为天要塌了但是并没有;后来工作的时候曾经出过一个大错误以为天要塌了但是并没有。
天比你想像的要大一些,每个人其实也比自己想的要坚强一些。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今天的困难那算个屁!
一看到别人叹气,我最喜欢模仿赵本山的语气和他们说:生活呀,就像一杯二锅头,酸甜苦辣别犯愁,往下咽!
他听了,就笑了。
该走的弯路都要走,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对于无法挽回的事情,关注越少越好。跌倒了,拍拍土站起来继续走,整天赖在那里哔哔就没啥意思了。
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怕长胖;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亏了就亏了,该做的是反思,而不是整天装二逼去博同情。
眼泪换不来同情,换来的只是鄙视!
屌丝要牢记:改变社会,不是你这个档次的人应该想的事情,你最合适的做法是,适应社会,尽快摆脱琐碎纠缠,在专业领域加快发展。压力太大了,就去找个妞,喝几口老酒。第二天继续去钻研你的项目,争取早日财务自由。既然你没有个好爹,就不要再让你的孩子继续没有好爹。你生活的意义就是赚钱,而不是去改变某个潜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