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个人整理2)

 阅读与探究 2020-01-23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2014】4号文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首次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为方便实践应用,具体细化为文化沉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6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如图3)

图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宏观概念,必须分解为学科素养,才能落地生根。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出了质量标准内容。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这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做深层研究,基于学科素养目标设置内容,要牢固把握课堂教学的质和量,要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出发,把各学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具体地落实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进一步稳定发展实现素养化,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取向,三者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2017,郑长龙)。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质与学科任务,为培育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人而提出的关键素养。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

图4    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要素之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知识、生动反映学科内在本质和思想,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各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既体现本学科能够落实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部分或全部),也应该包括学科独特的一些核心素养要求。从核心素养培育的整合思维来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同”的一面,既都是实现学生整体性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从核心素养培育的呈现维度来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异”的一面,表现出其对于学生素养培育的“独特价值”,学科差异、学科价值的体现。

      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底层以“双基”为核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于最基础的层次;中间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也就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为核心;最上层以“学科思维”为核心,这一层次需要经过系统的有进阶的学习,通过对素养中基础知识建构过程的活动体验、认识、内化,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如图5)因此,要想落实基础教育课程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以落实“双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学科思维”为根本。

图5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阶层

      核心素养的经验实质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具体化、整合化、类化和内化的结果。所以,教学实践者在理解和应用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和三维目标框架时,可以从知识内容出发到基于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进行转化,充分彰显知识的素养发展价值;也可以从核心素养出发自上而下解构成三维目标,从外到内进行教学和培养。这两种路径可以在设计具体课时和单元教学目标时,以及设计和规划章、节、学期学习目标时灵活使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启蒙课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的突破和创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维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高中化学五维核心素养立足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是从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视角对化学科学思维的描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是对化学科学实践的表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是对化学科学价值取向的刻画,是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表现(如图6)。

图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本质联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个人整理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