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亲密关系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4-20



本文选自心理学家雷扬(雷际平)老师在一个母亲妈妈沙龙回答妈妈提问的互动内容,该期沙龙的主题是“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打开自我、接受别人”。




在关系中,当我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我就已经和关系分裂了。此时,我已经不在关系中,而是跑到了关系之外,去评判、去指手画脚,忽视对方的感受而希望自我成为被重视的焦点。如果对方反驳、不配合,我就会认为我被他轻视了,我对他表达的爱没有被他懂得、我受了委屈,如果对方长时间无法按照我说的去做,无法达成我希望的状态,我就会感觉自己是被害者。

就这样,我会进入对关系的厌恶、怀疑、愤怒等,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不好的方面,然后找出很多证据证明他不爱我,因为他不愿意为我而改变,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长此以往,我开始害怕亲密关系,因为每次进入亲密关系的结果, 就是再一次体会到“我是不被爱的”。这个思维演变成为一种深深的恐惧,然后再重复地出现在下一次的互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一个“我”的存在,而这个“我”是在关系之外的,尽管她很想进入亲密关系中,但其实他是在关系的外部在观察、评判、怀疑,他并没有真正进入关系里,成为“我们”。一谈到亲密关系,我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去关心“亲密”,而忽略了“关系”。我们对“亲密”是向往的,因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尽管被父母很好的照顾长大,但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真正获得亲密的感受。



什么是“亲密”


“亲密”指的不是物理上的近距离靠近,而是心理上的相互贴近。


比如小时候,我考试成绩不好,妈妈对我说——“我看到你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难过,来,到妈妈怀里来,让我抱抱你,我知道你现在不开心了”,这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贴近。在妈妈的反馈中,我们感觉到自己不会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被妈妈排斥在外,自己是被爱的,而这份爱与学习成绩无关。如此,我们就会发展出一种思维——妈妈不会因为我的成绩,而改变她的态度,我能享受到她给我的正向回应,收获到爱,我是始终被爱的。


这种关系中的彼此理解、体谅、接纳、允许、看见、深深的共情,就是“爱”。所以长大后,我们并不需要在关系中证明我们是好的;而是像妈妈一样,去体谅、接纳、允许、看见、深深的共情......因为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亲密,我们就成功的进入了关系,我们看得见伴侣的感受,我们也能够理解这些感受。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在对方身上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不好的,是不被爱的,这份求证的背后,就是我们对自我存在的深深“恐惧”。有一段时间,我也曾陷入对关系的恐惧之中——“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想了很久,我最终做出了个决定,我想要一份和谐的关系,一份充满爱、理解、支持和信任的关系。当我建立了这样一个意识之后,我就开始逐渐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关系”之上,而不再期待一份“亲密”的感觉,因为我发现当我一味地期待“亲密”时,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限制,就是“亲密”应该是怎样的。



什么是“关系”



对于“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建立起的一种形态,是从两个或多个成为“一个”的过程。进入“关系”,就是带着自己融合成为这样的“一”


如果带着“小我” 意识去对待关系,我们的“小我”总会担心自己在关系中受到伤害,所以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去防御、保护自己,这就制造了关系的分裂。这个意识是我们小时候学来的,也就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镜像”,我们被创造成立了“在关系中要保护自己、否则就会受到伤害”的思维模式。




比如,我以前很害怕老公喜欢比我漂亮的女孩子,害怕他嫌弃我的身材不够好,害怕如果我不够优秀、他会不喜欢我,害怕他抱怨我不会做家务....有一段时间,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他怎样对待我。然而在这个状态下,其实我已经从关系中分裂出来了,他似乎成为了我的裁判,而我成为了被审判者。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和父母的关系也带给我相似的感觉。我过分在乎自己在他们面前是否表现的足够好,过分介意他们对我的评价,尤其在乎否定的态度。我意识到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其实是在如是复制和呈现我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我看到了一种重复模式在生命汇总轮回,我和父母之间的模式在复制,他们对待我的态度在被我复制,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在被我无意识地复制...这太可怕了,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谁了,我是我自己?还是他们的替身?难道我的孩子有一天也会模仿这样的模式,迷失他们自己,一代代,世世代代....


痛苦和恐惧了很久以后,我决定做出改变,重新选择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重新建立一种思维的模式,从与父母的关系开始入手,调整自己的意识。



调整意识频率的练习方法


1
留意你的注意力


从现在开始, 留意一下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我们意识的选择:当你总是注意那些不好的部分时,支配注意力的就是我们的恐惧,就是小我的意识。二当你觉察到我们在小我的频道时,你就可以练习着去调整一下频道。


这种觉察不一定限制在亲密关系里,和孩子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我们都可以觉察。当我们开始觉察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愿意调整到另外一个频道了。觉察到我们是在用哪种频率生活,这比改变更重要,因为觉察是打开我们内在的慧眼的过程,让我们不再成为被创造者,主动地把握自己的意识。时刻在关系中保持觉察,这是自我成长的关键。


2
了解你的意图


你也可以试着探索自己的意图。从意图出发,看看怎样成为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创造者。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


1、你对亲密关系的意图是什么?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2、在亲密关系中,你会经常感觉恐惧,还是被爱?

3、当你在亲密关系中感觉恐惧时,你的注意力通常会怎样?


我们之前一直都在讲,原生家庭如何创造了我们,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再被过去所影响。这个意愿很重要,如果你想要过上好的生活,建立好的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就试着选择另一个意识频率。从现在开始,你可以选择用新的模式去创造你想要过的生活。



-End-



特别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