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养生(六): 养生的座右铭作者:抑扬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18-04-20
    成为养生达人,逐步接近养生的高境界,这是每一个养生爱好者所梦寐以求的。但要实现这个梦想,吾以为以下几方面的素质须要具备,缺一不可。

                                   第一,善学
    须广泛涉猎养生诸多领域的知识。不求都懂、都用,但要大体了解,知道养生有许多道路可走,许多方法可用,有无限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完全不必拘泥一隅,抱残守缺。
    在认知的基础上,广采博纳,萃取精华。有了足够的养生知识积累,才能对养生对象有比较宏观的把握,有多方面养生的联动意识,从而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坐井观天,顾此失彼。才能在比较中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防止上当受骗,盲目受害。
    善学贵在不装懂,广采博纳心自明。
    百花齐放春正好,莫辞辛劳做蜜蜂。
    这坡黄,那片红,吮过淡雅吸香浓。
    取得精华成蜜时,知养生才会养生。

                                 第二,力行
    比较起来,养生是最需要自己身体力行的事情。其他所有外部因素加起来,也只是起辅助作用。没有个体的亲力亲为、主动实践,生命的维持就是问题,何论养生!大家设想:一个植物人要把生命延续下去,没有自身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最起码的功能作用,再好的外部医疗条件有用吗?有意义吗?
    力行就是实践。它是知的延伸,也是知的源头。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用实践检验知识,用检验过的知识推动更高层次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要知道梨子养生治病的功效,就要亲口尝一尝,弄明白究竟怎样吃、吃多少,能治好什么病,能达到哪些方面的养生效果。其它水果、蔬菜及食品、饮品也是这样。药食同源,吃药同理。总之,养生不能由别人代劳。
      民间有句俗语——看的招式不打人。是说仅仅看到而没有亲身习练的武术招式,是不可以用来实战的。养生的招式也要实践、要练,练出功夫,坚持下来,方能祛病强身。
    科学养生贵在行,知行合一事方成。
    临渊羡鱼鱼难得,退而结网不误功。
    说归说,梦归梦,效果好坏在行动。
    日积月累身康健,莫等天上掉馅饼。

                                               第三,感悟
    感悟是养生实践的飞跃,标志着养生达到了新的高度,由知而行变为智而行,从自身养生实践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开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试着把握调整养生与其他事情的关系,掌控多种养生途径及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并逐步探索给自己养生的方方面面设定具体的适宜的度和量,比如冷热、快慢、轻重、早晚、多少等。进入感悟阶段以后,养生才能收放自如,摆脱繁缛、机械、呆板、盲目、杂乱无章、顾此失彼等窘境,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轻轻松松保健康的目的。
    常言实践出真知,有感而悟是高明。
    得经验,记教训,冷热快慢及轻重。
    早与晚,多与少,把握度量求适中。
    一旦开悟繁趋简,轻轻松松会养生。

                                              第四,抓关键
    养生关键在哪里?《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以说,寥寥数语,道尽养生的关键。我们应认真解读,当做养生的座右铭。

        关键之一:法于阴阳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效法天地万物,遵从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寻求阴阳互动平衡。中国古人关于阴阳的概念和理论非常丰富。阴阳包罗万象,从对立统一的大千世界,到具体微观的人体内部,都可用阴阳去阐释。天为阳,地为阴。日为最大的阳,所以叫太阳。月为最大的阴,所以叫太阴。因之,我们应把法于阴阳理解为效法天地万物、遵从顺应自然。看看天上地上水里的生物是怎么生活的吧!它们怎么阴阳和谐,它们怎么运动,怎么吃喝拉撒,怎么谈情说爱,怎么相处共生,怎么度过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它们野生野长,无医自药,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各有各的养生本领。古人和它们一样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许多养生智慧来自它们。比如“五禽戏”就是模仿几种动物的日常动作。而人的杂食习惯应该是模仿多种动物逐渐形成。
    再比如效法最大的阳太阳、最大的阴月亮。太阳月亮有什么可效法的呢?它们守恒有常,循环无穷,升降起伏,张弛显隐,非常规律;它们与天地相俯仰,惯看山高海阔,风起云飞,万物盛衰;它们不惧暴雨雷电,不避冷热寒暑,淡定从容,不误四时,光辉普照;它们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汉喜、不为秦伤。谁能统计出来世界上有多少赞美太阳月亮的诗文?太阳和月亮在人类心中的地位极为崇高美好。更何况,与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样,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太阳的子孙。人类生长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因此,人类把太阳月亮作为生活的榜样,实在太好、太方便不过。它们光芒四射,亮亮堂堂,千万年与人相伴不衰不老。它们催你起床,催你劳作,催你睡眠,送温暖,送温馨,送各种美食,送健康智慧——显然,作为养生的榜样,它们当之无愧,无可替代!
    关键之一法阴阳,天地万物是榜样。
    顺自然,历蛮荒,动静有序守平常。
    觅食饮,处炎凉,展翅跳跃隐复藏。
    看太阳,观月亮,经天纬地多安祥。
    沧海桑田眼底过,起起落落万年长。

            关键之二,和于术数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适宜的养生方法和技巧,其养生方法和技巧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术,这里应指当时盛行的黄老之术。黄老之术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抱朴守真、贵柔守雌、不为物累。其学术思想有时代局限,用于政治有利有弊,而用于修身养生善莫大焉。《黄帝内经》遵循的正是黄老之术的思想理念。养生“和于术”就是符合黄老精神。术的本义是道路,也可释为养生的道路、方向;引申义是方法技巧。数,可以理解为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必然法则,即所谓定数。《周易》把数分为地数、天数,以象征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易传》把《易经》 中数的奇、偶变化与天地万物相配合,以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为天数,象征阳性,反映事物刚健的性质。以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偶数为地数,象征阴性事物,反映事物柔顺的性质。这些数字错综复杂的变化,是一切具体事物变化的原因。人们根据数的变化占卜未来的吉凶祸福。后来,汉董仲舒从神秘的天意出发,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把人说成天的缩影,天的副本,叫“人副天数”。这样,数又和人的天命、命运联在了一起。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不管怎么表述,天地万物包括人都有各自的运行变化规律,有自己适应自然的法则。这些法则称为“数”也很恰切。因为法则可以量化,可以用具体数字表达。比如二十四小时一昼一夜,太阳一升一降;三百六十五天一年,又可分成月和星期。人的身体及活动更可以用数表达。一个人成年后,其身高、气血、呼吸、脉搏及各个器官的大小等都有一个定数,出现变化就是异常情况。
    人的养生“和于术数,”揭开神秘面纱见其真容,原来如此美妙玄奥。术数的概念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冷僻的字眼,我们多看点古籍,拉近与古人的距离,就会知道。我们祖先的智慧、发现、发明和创造不可小觑,在养生方面尤其如此。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出,在其成书之前,我们的先人已经对人体进行了深入探究,成果丰硕。尤其对人体经络、脉搏、气血、骨骼的把握至精至微,并已广泛用于治病和养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灸、刺、砭及按摩、推拿等理疗术,水平之高,技艺之精,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人能达到。再就是对人体各脏腑及其辩证关系的探究,深刻而丰富;对人体与宏观世界的论述,高、大、上、奇且细致入微。多人、多个方向漫长探究的过程,助推了中医学、中药学、中医药养生学的蓬勃发展和繁荣。
    “和于术数”是养生的关键,也是养生的前提。是养生的宏观要求,也是养生的具体要求,要兼顾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它要求人们养生要有一定的方法技巧,这些方法技巧既须合乎自然规律,适用于大众人群,也须因人而异,和于个人身体的“数,”与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相适宜。举例来说,走路是比较适宜大众人群的养生健体方法,这方法要符合自然规律,什么时间走、走多快、走多远应有比较科学的大体标准。而至于到每个人,只有适合其自身状况才行,因为其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有自己适宜的速率、适宜的量。人与人的身高、体重、腿长、信心、意志、情趣、健康水平等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不宜用一个硬性标准去套。
    走路是这样,其它养生方法和技巧也是这样。许多人照搬照用他人的成功经验效果不佳,往往是忽略了与他人的差异性,而没有按照自己的“数”进行适当调整,或者说是自己没有和于术数。那就需要按照自己身体的”数“,量身选择、打造自己的养生方法和养生技巧。诸如自己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量;自己适宜的食、饮品种及其质和量,食、饮时间,加工方式;自己适宜的工作及其节奏、强度、量;自己适宜的睡眠、休闲、娱乐、交际之项目、方式、日程安排等等。这些事情非常具体琐碎、平凡简单,但只要和于自己,就是最佳的养生选择。你不能不听专家的意见。专家说一个人一天的食盐摄入量大约六克,你要长期超标摄入,肯定不利健康。但你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比如你是一个中强度体力劳动者,热时挥汗如雨,那就不能坚守一天六克食盐的标准,要多摄入些才有利健康。
    总之,“和于术数”不是什么虚玄神秘的理论,而是精妙灵动的养生箴言,是打开养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是需要人们学会好好用它。
    关键之二和术数,养生健体有门路。
    黄老之术为无为,抱一守常贵雌柔。
    清心寡欲除烦累,消灾去病堵源头。
    天人定数不神秘,适宜自己是良谋。
   量体裁衣衣合体,体和天道病自无。  

                 关键之三    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是养生关键之中的关键。常言病从口入,是说很多病是嘴巴吃出来喝出来的;提倡管住嘴、迈开腿,是说健康也可以用嘴巴吃出来喝出来。所以,食饮有节至关重要。节,这里有节奏、节次、节度、节律、节制等用义,即要求食饮有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品种、适当的限量;要适当节制,不能不分时间,乱吃乱喝,暴食暴饮;也不能该吃不吃,该喝不喝,或饥一顿饱一顿,偏吃偏喝。
    食饮是人的本能,人人都会。要做到有节,真需要动点脑子、下点功夫。动脑子学些健康饮食知识,动脑子弄明白自己身体大概的饮食需要。下功夫搞好饮食搭配,并根据自己身体的动态状况及时调整。
    由于食材、饮品种类繁多,人的爱好、习惯、身体状况千差万别,多种搭配方式、加工方式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许多人不知究竟怎样才好。我觉得最简洁的办法做好两点:
    首先,按自己多年的饮食习惯总结归纳一下,列出一天的大致食谱(包括饮品)。如果多年食饮身体健康,很少疾病,说明你的食谱可继续使用。如果身体出了毛病,可考虑是否由食饮引起,应让医生帮你分析,调整食饮,列一张更适宜的新食谱。
    其次,可参照国家平衡膳食宝塔图,根据自家条件、自身状况对食饮进行调整,淘汰不良饮食习惯,尽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好饮食。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食谱对大多数人只是参考,比较靠谱就行。不太繁也不要太简,以适宜长期坚持。有了大致食谱,食饮有节奏、节次、节度、节限、节制,吃出喝出健康才不会成空话。
    关键之三食与饮,食饮有节明白人。
    定时定量定品类,顺天应人花样新。
    他人吃喝他人事,他人不是你人身。
    专对自己列食谱,听多看多莫乱心。

                 关键之四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即日常生活有规律。这里讲的常,包含顺应自然、与四时相宜之常。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夏季宜夜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就是要跟着太阳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睡觉起床之外,还有很多日常生活活动,要吃喝拉撒、劳作、学习、休闲娱乐等,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动,也要有其常态,要比较有规律地进行。这样才有益于养生。
     为了便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开始时可以给自己列一张日常生活时间表,安排好什么时间干什么、干多少,在实践中慢慢调整,直到最佳状态。然后坚持下去,成为习惯。
    成为习惯后就比较容易做到。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几乎想都不用想,也不需要别人提醒、闹钟来催。身体内部的生物钟已经编程,只不要随便打乱它的程序就好。哪一天有特殊情况乱了一下,过后依然回归。如果换了工作生活环境,再进行新的编程,新的调整。
    起居有常如同火车入轨,发车、过站、返程,循环往复,安全正点。如同太阳运行,朝起暮落,春夏秋冬,自然天成。
    起居有常对健康养生也至关重要。首先,能使人保持较好的心态。有常有序的生活使人忙而不乱、闲而不懒、安稳平静、淡定从容,不会再为明天干什么,下一刻干什么而思虑,为丢三落四而自责,为顾此失彼而手忙脚乱。如心里装了自动导航仪,自然放松跟进即可。安静、放松、淡定、平和的心态,是健康的不二良药和最佳营养,多少金钱都不容易买到。
    其次,起居有常才能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从而保障高效的学习和劳作。生活乱糟糟,心情不会好,该睡不睡觉,该起起不了。一宿无好梦,一天不着调。
    再次,起居有常才能保证生活丰富多彩而不互相干扰。日常生活有多个层面,不仅是睡觉、干活、吃饭,还要有适量的运动锻炼,休闲娱乐、交际、杂耍。每项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时间安排到日程里、灌输到习惯中才能保证。无常无序的生活容易把许多该干想干的事项挤掉,挤出一天二十四小时,挤到九天云外。久而久之,会失掉很多健康,很多乐趣。到头来再问:我的时间去了哪儿?让太阳月亮去告诉你吧。
    对于那些职业与自然规律相悖、与普通人的生活相颠倒者(比如上夜班、无正点),那也尽可能维持一种有规律的状态,让身体慢慢去适应。有规律总比乱七八糟,忽早忽晚好得多。
    关键之四在起居,起居有常即规律。
    吃喝拉撒浪荡睡,活动休闲忙交际。
    大事小情有着落,都需排进日程内。
    排不好,无头绪,乱七八糟难坚持。
    生活贵在简驭繁,可有可无要删去。
    大把时间给养生,不误工作和学习。
    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身体、习惯、职业、爱好、环境等情况千差万别,人的日常生活多姿多彩,不可能都有一样的节律。只能说同一工作生活类型的人,才有可能跟着同一节拍舞动一阵。更多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节拍。所以,没法设定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生活模式。
    但每个人都可以打造适宜自己的日常生活模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坚持下来,成为规律。

                        关键之五    不妄劳作
    古人认为,健康养生要达到“形与神俱‘’,即形体与精神相统一,相一致。而形神分离不宜于养生。所以要经常保持健康心态,不生妄念、邪念;不胡作非为,也不轻抛体力,不干力不能及的活,不过度消耗能量,不随便增加劳动时间和强度。妄,胡乱狂乱也;作,做事情,工作,多有贬义。如作派、胡作非为、作态、做作、作死、弄虚作假、寻欢作乐等。不妄作劳的养生理念来自实践,古今中外完全适用。而妄作妄劳,正是养生之大忌,是健康的顶级杀手。上文讲到的四个关键都是正面引导人们如何养生,这里是从反面劝诫、警示 人们,一定不要妄作妄劳。否则,怎么养生都没有用!
    可以列为妄作的行为很多:黄、毒、赌、偷盗、抢劫、强奸、杀人及坑蒙拐诈、贪腐作假等,这些稍重者皆涉违法犯罪,伤生害己,害国毁家,可谓作大作死,当然是养生大忌。即便如痴迷电脑手机、贪玩耍闹、花天酒地、钻营投机、暴戾张狂、打架斗殴、耍蛮使气、欺弱暴寡等等,也属妄作,皆与健康养生背道而驰。
    妄劳对养生伤害直接而具体。恶劣环境下的劳动,超负荷、超强度的劳动、过度的房老等,可称妄劳。不论养生,只为保命,也应尽力避免。
    生最忌妄作劳,胡作非为精神耗。
    往往招惹麻烦事,麻烦缠身罪难逃。
    消妄念,去浮躁,作事劳动循正道。
    不伤身,不害人,身心健康自逍遥。

                    关键之六    掌握主动
    牢牢把握养生主动权,具体做好几个方面:
    树立积极主动的养生理念。
    做好积极主动的养生规划。
    尽早行动,防病于未然。
    攻防兼备,选择适宜自己的养生方法和技巧。
    尽可能保持和利用身体的自我免疫、自我修复功能,尽量避免、减少、摆脱对医药的依赖。等等。
    这里不再展开论述,可参阅我的《诗话养生》(一至五)。

                                           第五,至精微  通玄妙
    养生到了较高境界,有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铺垫积累,自然不应就此止步。一定要做更深入的探索,踏着先贤的足迹,至精微,通玄妙,从养生的某一点或几点寻求突破。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养生功法、绝技、秘方、杂术等,无不来自于有志者的积极探索。这是一个很大的宝藏,值得大力挖掘利用。这些宝藏有的混在神秘、荒诞、宗教或迷信之中,容易被当做谬误抛弃。
    可以肯定,很多有价值的养生宝藏,我们至今也没有接触到。因为古时养生达人大多重于修身养性,不喜欢显山露水,自身养生实践中研得绝妙术方,往往外不示人,甚至连家人也不轻传。有的术方涉及人的隐秘部位及个人隐私,更不愿张扬传授。即使实在把持不住,外传时也往往隐隐约约、云里雾里、简奥幽晦,难见真容。
    值得庆幸的是,历史上一些养生大家,同时也是济世救人的良医。他们探索所得,往往倾囊相授。这不能不说是世人的福音。
           我的探索:
    我在多年的养生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持续关注了养生健体的一些重要方向。(可参阅我的多篇《诗话养生》)。比如如何强肾。关于强肾有千家万家之言,方法多得怎么也用不完。可是人们的肾还是大多强不起来,甚至带出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男人。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方法听起来不错,其实作用极其有限,有的副作用反倒不少。有没有一把打开男人强肾之门的钥匙?有的,我找到了,并破解了使用密码。只是需要根据不同男人的身体状况具体操作,不宜者需要排除。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愿意与有志于养生者切磋。至于女性强肾,我没有这方面的探索,不敢妄言。
    历代养生有达人,精微玄妙至高深。
    凡夫不识真与假,疑皆虚玄弄鬼神。
    须探索,莫轻信,反复身试揣于心。
    曲径通幽云开处,柳暗花明才是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