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东东Wr 2018-04-20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刻意反驳或者凡事都批判”。但其实,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谨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的能力。它使得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

批判性思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在面对互联网、新媒体上各种亦真亦假的信息时仍然保持清醒,作出理智的判断;

也因为我们太容易陷入一些逻辑陷阱里:

1. 急于下结论

有时候我们在看到一个现象时,如果有一个看起来说得通的解释,我们就很容易欣然接受、甚至深信不疑。

比如,一个朋友在你感冒时向你推荐一款感冒药,说“上次我感冒时吃了它就好转了。”你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很合理,但其实,你的朋友康复不一定是这个药的作用,还有可能是感冒在经历过一个周期后自行好转。

因而,在我们得到一个解释后,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还有另一种替代解释呢?

2. 把“相关关系”误当“因果关系”

比如,“专家说,多吃燕窝让人皮肤更好”,这句话会让人误以为是吃燕窝让人皮肤变好,但实际上,“吃燕窝”和“皮肤好”之间仅仅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有可能是会吃燕窝的人本身就注重皮肤的保养,花心思在护肤品、美容上,所以才皮肤好。

3. 诉诸人身

因为一个人的个人品质、兴趣爱好或者过往经历而攻击他的观点。比如,“那个科学家曾经婚内出轨,别相信他说的。”但其实,持论者的个人品质与其论证的质量并无关系。

4. 因人纳言

对一个人或某个组织的积极评价直接转移到对他观点和论证的评价上。比如:“他成绩那么好,他说得肯定都是对的。”

5. “共识”即是正确

“大多数人”这样的字眼也常常出现在断言和论证中。但其实,认为多数人支持或者相信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假设。这就像一个谣言可以被广泛传播,并让大多数人都信以为真,但并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呢?

1. 学会提问

首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学会提问。当我们看到到一个信息时,不要仅仅是被动接受,而是要提出批判性的问题——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有什么证据支撑吗?证据的来源可靠吗?

比如,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吃菠菜补铁,吃猪蹄丰胸”的言论时,就需要问自己,“这话是谁说的?是来自科学机构还是个人?有研究证实了这些吗?”

2. 要学会质疑“想当然”的假设

“想当然”的假设就是那些我们基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习以为常认为是“事实”的事,对于这种事我们很少费力思考,也鲜少存疑。例如,“晚上应该睡够8小时”、“女生比男生更多愁善感”等等。从这些”想当然“已久的假设开始申思,能帮助我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理性思考的习惯。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看起来不难,但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和思考是很难的,希望未来你在听到他人的论断时,能多跳脱出来想一想,多问一个为什么。 

References:

Browne, M. N., & Keeley, S. M. (2007).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Pearson Education, Inc.

Moore, B. N., Parker, R., & Rosenstand, N. (2011). Critical thinking. McGraw-Hill Educa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