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常见病足跟痛,可以试试锤击法

 爺↘傷憾 2018-04-20

足跟疼痛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大多是由于跟骨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而刺激肌腱滑膜等软组织导致,或因跟腱炎、跟骨及下滑囊炎、跖腱膜炎以及滑囊增厚、跟骨脂肪垫变性等疾病而引起足跟疼痛,影响站立,行走困难。日常可运用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的足跟疼痛,疗效比较满意。


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


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显著的足跟疼痛,同时伴有麻胀感,疼痛以初立或初走时明显,尤其是晨起下床开始站立或走动时疼痛剧烈,活动一阵后疼痛反而减轻,但久站久行后疼痛则又加重。当足跟在石子、瓦片等硬物上被硌垫时,其疼痛不堪忍受。


疼痛部位一般比较局限,故多有明显的压痛点。跟骨基底结节部(跖腱膜附着处)的骨刺或跖腱膜炎,其压痛点多在跟骨基底结节的前下方偏内侧;跟骨脂肪垫变性,其压痛点多在跟骨结节下方正中或偏后缘;跟骨粗隆结节(跟腱附着处)后上方骨刺,或跟腱炎、跟骨皮下滑囊炎,其压痛点多在足跟后上方,跟骨粗隆结节上。有时可见到跟骨皮下软组织轻度肿胀,或摸到增厚的滑囊等软组织的结节状物。X 线片上一般可见到跟骨基底结节部有粗糙刺状突或骨质增生,这种改变也可见于跟骨粗隆结节部。


骨刺大小与疼痛的程度不成比例,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骨刺的方向与着力面平行时疼痛较轻,成斜角时则疼痛较重。但也有一些病人,尤期是早期病人,虽然临床疼痛症状明显而 X 线摄片却无明显的骨质改变,这可能与软组织的炎症或变性有关,如跖腱膜炎、跟腱炎、皮下滑囊炎或脂肪垫变性等。


治疗方法


令病人俯卧于床上,患肢屈曲,使足心向上,医者左手握住肢踝部,用右手大拇指在足跟上寻找压痛点,找到压痛点后进行揉按和刮压;继以右手持小木锤、橡皮锤、保健锤、羊角锤等均可,对准压痛点进行锤击3~5 下,用力要适当,动作要准确而轻快,若有皮下结节状物以锤击使其散开为度;然后轻轻敲击其四周,并反复捏揉跟腱及小腿肚,以缓解腓肠肌的痉挛和疼痛。每周治疗 1次,如双足同时患有此病者,每次只治一只脚。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64岁,右足跟疼痛,逐渐加重1年。每于早晨下床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活动后略有好转,不能走远路,踩在硬物上或被石子等物硌垫足跟时则疼痛难忍。

检查:右足跟骨基结节处略有隆起,压痛明显,可触及一豆粒大囊状结节; X 线片示右跟骨基底结节处有一粗糙刺突起。诊为右跟骨骨刺、跟骨结节下滑囊炎。

经用锤击法治疗3次,疼痛消失,站立、行走、跑跳均自如,原囊状物消失,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 , 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本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其疗效机理主要是刺激足跟部的软组织,使其对疼痛逐渐适应,并促使其增生的滑囊或粘连的结节散开,而不是打掉骨刺。治愈后的病人,虽然足跟疼痛完全消失,但经 X 线片复查,其骨刺仍然存在。


进行锤击时,要对准压痛点,用力大小要适度。若掌握不好,用力小则起不到作用,用力过猛可能加重或出现瘀血斑等现象。但遇此也不必担心,一般经休息 1个月后,肿痛、瘀血均会消失,不会有后遗症,足跟痛也随之治愈。用本法治疗时如配合用热水烫脚,或加些舒筋活血、散风止痛之类中药烫洗,疗效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