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根汤为何先煮麻黄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4-21


       在跟随名老中医石国璧先生出诊前,笔者用葛根汤时都会嘱咐患者,麻黄不宜煎煮时间过长,主要考虑到麻黄辛温,其挥发油如果久煎会挥发掉。跟随石国壁出诊时,他总是嘱咐患者宜先煎麻黄10分钟,笔者请教为何如此应用?石国璧说,《伤寒论》就是这么用,而且临床中,确实先煮疗效更好一些。可笔者始终弄不明白,为何葛根汤中,麻黄、葛根两个解表药要一起先煮呢?笔者猜想,张仲景也是从临床中总结出来的吧。



  前几天,读石国璧给我们推荐的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在煎药一节中,详细描述了煎药原则方法,笔者茅塞顿开。缪希雍是这样描述的:凡煎汤剂,必先以主治之为君药,先煮数沸,然后下余药,文火缓缓熬之所得,勿揭盖,连罐取起坐凉水中,候温热服之,庶气味不泄……发汗药,先煮麻黄二三沸,后入余药同煎。止汗药,先煮桂枝二三沸,后下众药同煎。和解药,先煮柴胡,后下众药。至于温药先煮干姜,行血药先煮桃仁,利水药,先煮猪苓,止泻药先煮白术、茯苓,止渴药先煮天花粉、干葛,祛湿药先煮苍术、防己,去黄药先煮茵陈,呕吐药先煮半夏、生姜,风药先煮防风、羌活,暑药先煮香薷,热药先煮黄连,凡诸治剂,必有主治为君之药,俱宜先煎,则效自奏也。


  看到这段,明白了葛根汤中先煮麻黄、葛根之意,是因为麻黄、葛根共为君药。再次翻阅《伤寒论》,需先煮之汤药列举如下:麻黄汤宜先煮麻黄,麻黄升麻汤宜先煮麻黄,麻黄细辛附子汤先煮麻黄,麻黄附子甘草汤先煮麻黄;葛根汤先煮麻黄、葛根,葛根加半夏汤先煮葛根、麻黄,葛根黄芩黄连汤先煮葛根;十枣汤先煮大枣;大青龙汤先煮麻黄;大陷胸汤先煮大黄;小青龙汤先煮麻黄;茵陈蒿汤先煮茵陈;栀子豉汤先煮栀子;栀子甘草豉汤先煮栀子、甘草;栀子生姜豉汤先煮栀子、生姜;桂枝二越婢一汤先煮麻黄;桂枝人参汤先煮甘草、白术、人参、干姜;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先煮蜀漆。


  缪希雍在本节中还介绍了特殊药的煎服法,例如:麻黄要先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数,乃内余剂;不尔,令人烦。凡用大黄,不须细锉,先以酒浸令淹浃,密覆一宿,明日煮汤,临熟乃内汤中,煮二三沸便起,则势力猛,易得快利。丸药中微蒸之,恐寒伤胃也。凡汤中用阿胶、饴糖、芒硝,皆须待汤熟,起去渣,只内净汁中煮二三沸,熔化尽,仍倾盞内服。凡汤中用完物,如干枣、莲子、乌梅、决明子、青葙、蔓荆、萝卜、芥、苏、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随煮之终日,米岂能出哉?


       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汤泡去皮尖及双仁者,或捣如泥,或炒黄色用,或生用,俱可。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类,皆须打碎,迟后入药,煎数沸即起;不尔,久久煎之,其香气消散也,是以效少。凡汤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临服内汤中,后入药。一法:生魔汁入药,亦通。凡用沉香、木香、乳香、没药一切香末药味,须研极细,待汤熟,先倾汁小盏调香末,服讫,然后尽饮汤药。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依方多少……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服汤宜小沸,热则易下,冷则呕涌。凡汤液,一切宜用山泉之干冽者,次则长流河水,井水不用。

  读明朝缪希雍著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更加深刻明白《伤寒论》中先煮麻黄的意义,也明白《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先煮枣仁的用意,对一些特殊药的煎煮、服用理解更加深刻。现在的生大黄常常炮制较厚,可用酒先浸泡一宿,煮时后下,药力更猛,今后可在临床实践中检验。总之,读经典总会开卷有益。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 李金平。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