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六经有“不传”经之说,这是为什么?

 梓金的图书馆 2020-04-05

学习《伤寒论》时,六经传经,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内容之一。那么,六经如何传经,《伤寒论》中,所谓的六经“不传者”,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哪?

黄元御认为,伤寒传经,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日传一经,六日而遍,此定数也。诸所谓不传者,言不传脏腑,并非不传经络。

我在阅读《伤寒悬解》时,发现所谓的“不传”,约有四处,黄元御一一进行了解释。

1. 太阳经所谓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此不传三阴之脏也。

2.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此不传阳明之腑也。

3. 少阳篇所谓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此不传阳明之腑也。

4.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此不传三阴之脏也。

看到这里,我们应当明白以下几点:

伤寒一日,病传太阳,必见太阳之表证。

伤寒二日,病传阳明,若见胃家实证,则病已传入阳明之腑,何时痊愈,难说,治法亦百变不同。反之,若病邪未入阳明之腑,只在经络,则三日必传少阳。

伤寒三日,病传少阳,若不见柴胡诸证,则病邪只在经络,未入脏腑,四日必传太阴。

伤寒四日,病传太阴,若不见腹满、下利、发黄等太阴里证,则病邪只在经络,未入太阴之脏,五日必传少阴。

伤寒五日,病传少阴,若不见咽痛、烦渴等少阴里证,则病邪只在经络,未入少阴之脏,六日必传厥阴。

伤寒六日,病传厥阴,若不见手足厥冷、吐蛔等厥阴里证,则病邪只在经络,未入厥阴之脏。

伤寒六七日,六经传遍,自然汗解,此时表邪已去,太阳之表证,应当痊愈。反之,伤寒六七日,六经传遍,未经汗解,此非阳盛而入腑,即阴盛而入脏也。病邪入腑入脏,则传无定所,解无定期,《四圣心源》中记载的杂病,多数属于这种情况。

伤寒传经之事,若略而说之,即是如此。

作者简介:本人是黄元御的粉丝,四圣心源的爱好者,专注于分享学习四圣心源的心得。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