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知道她是国画大师,是否知道她的书法同样高明

 zdjphoto 2018-04-22

 2014年APEC会议各国元首的请柬,“请柬”二字由先生题写


        正想说说恩师陈佩秋先生的书法,恰巧,在今天“秋海堂陈翔中国画讲堂”上,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老师提到了先生的书法。

        陈翔老师其实并未直接谈先生的书法,他是在点评宋代名画时,很自然地提到了陈佩秋先生画作的骨法用笔。“为什么说陈佩秋先生厉害?看看她作品中的线条,非常有力,也就是我们说的骨法用笔,很了得的。而且陈先生连工笔画的线条都非常有力,这个就更了不得了。为什么这么厉害?我想这个和陈先生在书法上也花了功夫是分不开的。”

        让我想到了现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老师说过的一段话:“陈老96岁了,大家看看她现在的草书,不管是字法、草法,还是墨法、章法,都依然保持得很好,这个很了不得,说明陈老过去在书法上是下过大功夫的。”

       

        说到书法,先生倒是好几次笑称自己是“票友”,这让我想起了大画家朱屺瞻先生生前挂在嘴边的那句“我的画,瞎搨搨”。

        越是大艺术家,越是谦虚得“啥也不是”。这恰恰又是另外一重境界。千万不要以为先生真的是“票友”。只要和先生深入交流,您就会知道,先生在书法上所花的时间、功夫,先生对于书法的研究和理解,莫说很多画家,甚至不少专攻书法的大家也未必能及。


       能被公称为“大师”的艺术家寥寥。老一辈大师的艺术功力,不是今天寻常人可及的。


       人们常常用“画家的字”来形容以作画著长、书法只是“打打酱油”的画家。但这样的说法从来没人会用在先生身上。先生的艺术身份,一直是“书画家”。


先生的草书成就可独立于其画名之外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开先生的画名,相对独立地关注、研究先生的书法——甚至包括当今德高位重的书法家们。先生的书法,不是其绘画艺术的点缀和补充,而是独立存在于其艺术世界,并与其绘画相映成辉。近些年跟随先生左右,聆听教诲,亦深知先生书法之成就,绝非偶然。先生的书法成就,与其绘画一样,是经历练而成,有着当今很多画家难以做到的数十载如一日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坚持。


       梳理先生的多次谈话,可以概括出先生的书法学习走过的重要时期。先生最先从褚遂良、蔡襄入手。先楷书,后行书,尤以“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为主。先生临摹楷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先生曾笑着讲过一件往事。那时他天天花苦功夫练习蔡字,有一次谢老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天天写字,画也不画了,想做书家呀?”先生马上“反驳”道:“你们的字写得那么好了,难道还不让我写好?我如果不练,能写好吗?”

       此后,因题画之需要,加上对大画家倪云林小楷的喜爱,先生攻起倪氏小楷。因有扎实的大楷基础,加之兼有行书的灵动,写倪云林的小楷自不在话下。之后,先生常以端秀小楷题于画上(尤其工笔画),字与画浑然一体,清雅秀美。


生早年的题画小楷


       多年钻研楷书、行书,先生的书艺已足以媲其画艺。但先生并不满足,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生始攻草书。谢稚柳先生草书取法张旭,先生则从智永草书入手,著名的千字文帖烂熟于心。再融入多年锤炼的楷、行书的艺术语言,遂入佳境,终得大成。先生最为今人欣赏和推崇的,便是其草书。

        

        纵观书法史,凡得大成者,至少有两个共同点:其一,取法乎上,传统功力深厚,书学有脉可循;其二,有独特个性,自成一格。先生的书法,兼有二者。蔡襄得前人笔法之精,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倪云林亦从之,也是一脉相承。至于智永,是王右军七世孙,更是王字最重要的继承者之一。如此来看,先生的书法,若其绘画深入宋元一样,亦出自晋唐正脉。


        先生的书法,极具个性。大书家的高妙之处,除了传统功力外,恰恰在于其个性,是否具有高于一般书家的笔墨特质和线条情趣。在先生极具个性化的草书语言中,既可看出其书法承续正脉的传统功力,又可欣赏到艺术大师卓尔不群的审美与性情。先生之草书,灵动、老辣,古朴、豪放,张而不狂,雄而不硬,秀而不俗,线条、笔法、形态均完美融合。


96岁高龄,先生依然笔力稳健


       还须介绍一下,先生透露,她的书法学习,曾得到过海上大书法家潘伯鹰先生的指导,或者说,潘伯鹰和先生当年亦师亦友。事实上不仅是潘伯鹰先生,谢老对于书法的深入研究和草书成就,对于先生的书法实践和成功,亦不可能毫无关系。


        更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对于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先生一直说,想写好字,必须临好帖,必须下足死功夫,这个是前提条件,先生也一直如此嘱咐我这个晚辈;先生早年在楷、行书上下了大功夫,后来的一手精妙小楷已足可与画名相称。但此时先生果敢放弃所有,在突破中前行,潜心研攻草书,并终有所成。此等孜孜以求的精神,亦足以我们后辈尊敬和学习。

文/ 秋海堂主



陈佩秋大师工作室

      2018年3月31日,书画泰斗陈佩秋大师工作室在徐汇区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成立。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和陈佩秋先生共同为陈佩秋大师工作室揭牌。

      陈佩秋大师工作室是陈佩秋先生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艺术资料和艺术成就展览展示的重要平台。

      陈佩秋大师工作室落户徐汇区秋海堂,既是陈佩秋先生与徐汇区的特殊情缘,也是艺术大师对秋海堂极大的信任和支持。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秋海堂艺术馆)曾被《人民日报》作为文化艺术馆品牌典型进行专题报道,秋海堂是徐汇区美术馆共同体成员单位,是享誉海上的一流书画艺术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