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时代,旅游规划师如何做好准备

 政博 2018-04-22

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农业农村的新问题新挑战也开始出现。作为旅游规划师,在面对乡村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时,也需要找到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路径。




一、紧密对接乡村振兴的政策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也会出台。作为旅游规划师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这个规划为纲领,来具体对接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策划和规划。当然,中国地大物博,在不同的省份也会根据自己的当地实际来制定具体的落地执行计划,所以,旅游规划师既要有放眼全国的政策视角,也要有聚焦区域的落地能力。


以旅游资金的整合利用为例,乡村建设中的三农资金、旅游资金、扶贫资金都可以对接起来,共同为乡村旅游服务。规划师在为乡村做旅游规划时,就必须站到全局角度来为乡村量身定制投融资计划,利用好三农、扶贫、旅游等各类政策红利。


二、紧密对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也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不是单一的乡村建设。在传统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走了一些弯路。作为旅游规划师,需要在旅游规划过程中,积极推进乡村的多规合一,因为多规合一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保障,也是让乡村摆脱单一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保障。


规划师要做好乡村的多规合一,需要有省域、市域、县域、村域的多重视角。要跳出单一的旅游规划,从全局角度为乡村经济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新范式。同时也要跳出固有的旅游产品模式来思考战略定位,每个旅游产品模式的成功都有特定条件,盲目模仿,势必会误入歧途。



三、细心呵护乡村生态肌理和文化肌理

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很多乡村的人居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差,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开始面临危机,这就导致了有些乡村无法再吸引更多的人居住,而人的离开,进一步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断裂。所以,乡村振兴一定要把乡村生态肌理和文化肌理呵护好,这是留住居民和留住游客的基础,也是发展产业的基础。


作为旅游规划师,在为乡村植入旅游项目时,就需要评估这个项目是否会对乡村生态肌理和文化肌理造成破坏,如果有破坏作用,再好的项目也不能引进。


当然,保护乡村生态肌理和文化肌理,并不意味着一味的保护,而是要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形成保护和开发相平衡的绿色发展模式。要实现保护和开发的平衡,首先,需要政府层面能够形成各部门的共识,打破部门壁垒,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次,需要企业能够摆脱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不一味追求短期高收益,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适度盈利。


四、精准设计三产融合的路径

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差别很大,农村要走向富裕,依靠单一的产业可以在某段时间内致富,但不能确保可持续的富裕和高质量的富裕。所以,乡村振兴必须走三产融合的道路。但是,三产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现实中会有很多困难,以用地为例,三产融合就涉及到土地利用计划的调整,更深层次还会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


三产融合还需要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乡村发展之所以滞后,就是因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其根本原因还是农村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政府的投资是不能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的,即使构建起来了,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后期运营也会无法实现高效率。所以,在乡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可以利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并且借助PPP将社会资本稳定下来,长期扎根乡村建设。


三产融合还需要旅游规划师有系统谋划的能力,以三产融合为主导,促进乡村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同,聚合不同市场主体的智慧,整合不同渠道的资金,集合乡村各方面人才,共同搭建起乡村创业平台。



本文为奇创旅游规划原创

转载请注明

奇创观点

乡村全域振兴的梯度策略
乡村振兴,振的是心,兴的是业
如何利用闲置农房来发展乡村旅游
品牌助力乡村旅游,IP践行扶贫富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