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欧丽娟分析红楼梦(3)——神话专题1-女蜗补天神话(1)

 水清木华kkxa19 2018-04-22

听欧丽娟分析红楼梦 --- 神话专题1-女蜗补天神话(1)

《 红楼梦》不是只用了神话的传说衬托小说,而是直接把神话故事写进小说作为小说的一部分,并发展、丰富、深化了神话。

《红楼梦》由两大神话体系——石头神话和太虚幻境。今天先讲石头神话—女蜗神话。

第一、石头神话女蜗补天的神话,并且是屈原、宋玉、董仲舒、司马迁、东方朔、辛弃疾等以来的“士不遇”体裁的发展。

宋玉《九辩》塑造并开创了“悲秋”体裁,整体内涵最主要的就是“士不遇”;司马迁《悲士不遇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历代读书人共同悲伤的体裁,典型的失意老男人作品。【儒家自从董仲舒开始牛起来,到王莽达到巅峰,自己试着做了一把皇帝,失败告终后,从此以后就老老实实做臣子了,所有知识分子的命运就变成了企望皇帝的恩典了,有机会出仕就是遇,当不了官,就是不遇,哈哈,因为儒家是入世】

女蜗神话并没有“士不遇”的内容,从唐代王维或者北宋苏轼开始发展女蜗神话,补充了补天石被弃。儒家最高期望并奉行“入世”思想,“补天”就被赋予入世济世,然后发展为,被炼造的石头就有被弃的,被锻炼后的,不是普通石头,而是通灵的石头,契合了“士不遇”,怀才不遇体裁。

远古神话传说是没有已经锻炼过的石头被弃,也没有对石头大小进行过描述。【不管是《红楼梦》,还是《西游记》都对石头大小进行了具体大小的描述,当然,《西游记》里的石头也是经过自然锻炼过的,吸取了天地精华,这些都是作者对神话的发展】

《红楼梦》中贾宝玉被作者设定的就是补天石被弃的畸零身份和思想。

宝玉是炼造过的石头:“通灵,五色石”两大特征,所以,宝玉不是天然的,经过锻炼后是有情感的,是有智慧的。美丽东西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是被人赋予的。所有,宝玉不管是在青埂峰下还是入世后都是一样的,已经被锻炼过,通灵(王国维认为通灵宝玉在是石头的时候是天然的,入世后被污染,对后世影响很大),宝玉是没有变的,前世今生是一致,其实并没有入世后被污染。

第二、锻炼过的石头,是有尺寸的。

高经12丈:这个12,是有深刻含义的,(1)12-天之大数,最能包含深刻含义比如24月等,都是12的倍数;(2)书中包含12的都要对应12金钗;

方经24丈,对应12倍数,24节气。

36501块:(1)对应365天,一年的倍数,多出一块,重点描述多余的含义;(2)36500,是100年的意思,百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断限,对应贾府在小说开篇的百年末世;(2)百年也是人寿命的一个极限。所有,百年对应了一个终结,毁灭的意义。

第三、石头形象来自自己家族的喜爱。

作者的家学渊源——曹寅曾经主持刊刻《全唐诗》,雍正五年被查抄,不包含书籍。

1、【《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2、曹寅本人作诗,与石头相关,甚至直指女蜗石。

如: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与,天风鼓空碧。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

曹寅的《巫峡石歌》,描述的情景,很类似女蜗石。

【周老囊中石一片,状如猛士剖余肝。片石微显青黑色,四釆纹理贯其间。坐客传看怕着污,爱之惜之皆停手。相对无言灌闷酒,似醒非醒吐因由。相传电母与雷公,斧凿电劈剥崖中。此石应为娲皇炼,补漏混沌留一片。劝君莫作磨刀石,棱角锋利寒光寒。劝君莫作舂米石,再得不得世间罕。风吹日晒几千载,曾经涛击和雨刻。此石出自香溪岫,此瀼白帝城东头(“黄帝庙”之西)。抚琴台上奏仙曲,群猿黑蛇共与舞。可恨洪水猛如虎,此女一家不相顾。爷爷父亲皆卷走,孤女残舟飘零苦。烟波万里有人救,悲歌声声栖沙洲。不愿自已求富贵,不愿自己求长寿。不愿终日听哀号,单愿百姓上天佑。警世勿像李自成,贪多终寡天下诛。这片石上有骊珠,三颗荧荧皆姓硃。一颗喻她祖,一颗喻她父,一颗就是她赠物。三颗骊珠三个字,“补天石”(或“昭君石”)为金刀书。谁能削平巫峡崴?神圣无奈难摧毁。只平心中大块垒,此有遗脉略畅哉!】

《红楼梦》很多的描述如诗如画,散文式样的描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受到非常深厚的诗歌影响,抒情性很高。

第四、大母神——女蜗

大母神首出御世:女蜗不仅是人是创造者,也是其他神的创造者。别名:太初之母,揭开时间顺序的序幕;大地之母,揭开空间的序幕,类似西方神话盖亚。代表创造,繁衍,温暖,保护。

女娲之肠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1、造型:人面蛇身,蛇身当由女娲之肠演变,一日七十变。

2、抟土造人:

最开始抟土造人。汉代开始加工:开始手工抟土造人,后来变成贵族,后来用泥水,粗制滥造的就变成了普通百姓。

世界造人神话典型:1、女蜗造人,抟土造人;2、《圣经》记载,用尘土造人,所以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土原形”原理,认为土就是生命的来源。

3、造人和造神的区别:

造人是用自己体外的泥土,造神是用女蜗自己身体的某部分,类似现代的基因,保证了神性。

4、一日七十变,两种说法,一种是一天变化成七十种形态,一种是一天变化成七十种生物。第二种比较可靠点。

5、人面蛇身:

怪诞风格,把人,动物,植物精巧结合,打破了生物的界限,打破了时间界限,创造无穷生命力,异类之间可以转化,生生不息,自由的,多元的。

蛇的象征意义:a、重生:蜕皮—有重生的力量和象征,古人入葬时口中含蝉,也是再生重生的意义;b、蛇来自水—生生不息,类似女人子宫的羊水,生命的象征,比如鱼,闻一多考证,诗经等文学作品中的鱼等跟生殖有关,另外,半坡仰韶文化中的陶器纹饰最多的就是鱼纹和蛙纹,产生以下发展,生殖崇拜-爱情-幸福化身;c、蛇多子,生殖能力很强;d、蛇与肠的造型类似,女蜗之肠是神的来源,肠和腹,其实是生殖系统的代表。《红楼梦》中60回,赵姨娘的一句粗鄙的话:我肠子里爬出来的……回应远古神话。

6、“娲”的考证,蛙的谐音。蛙,变态再生,生殖象征。蛙,水栖环境,春天再生,蛙与人类胎儿惊人相似,蛙蹲坐的方式,与西方考古出土的蛙女神的造型,与女性分娩姿势相似。

7、女娲造型,本来是“孤雌纯坤”,绝对大母神的地位。从汉代出土文物造型,尤其是出现祭祀求子神的时候,就出现“女娲伏羲交尾”造型,引进两性生殖,乱伦生殖。女娲大母神地位由主导神变成了配偶神的从属地位,是因为人类社会从母系进入父系主导,一般造型是伏羲居左捧日,女娲居右捧月,体现男尊女卑,并出现女蜗结草为扇,遮面。《红楼梦》与《金瓶梅》同样呼应这种思维模式,通篇都笼罩在乱伦的阴影里,并且女性处从属地位,并且受到惩罚。

3.1版本学补充和点评者补充:

一、版本学补充:

1、脂评本:有批语,手抄本,残本。2、甲戌本,胡适发现的,只有16回。甲戌本不是甲戌年抄录出来的版本,而是是过录本,就是甲戌年版本抄录出来的,原则是跟原始的甲戌本是一样的。3、庚辰本,一共78回,缺63和67回。4、己卯本,靖藏本,列藏本,蒙古王府本。4、程高本。程伟元是书店老板,高鹗是续书者。无批语,排印本,全本。程甲本和程乙本。原因是程乙本改了前八十回比较多,为了跟后面续本一致。

二、《红楼梦》点评者和研究者及书单:

1、脂砚斋,畸笏叟;2、朱南铣和周绍良,在民国初年,资料汇编90%以上的点评家的评论。中华书局出版。3、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 ,4、 《红楼梦艺术论》 ,《曹雪芹和红楼梦》 。5、《俞平伯点评红楼梦据》,【我念书的时候,老师说俞平伯能背诵红楼梦 】。6、梅新林,林以亮等。7、浦安迪关于《红楼梦》。

三、200多篇诗词,是与文本完全契合,有机体,是不能独立出来的,其他几本名著,很多都是引用的。

四、其他研究者——最重要的其他研究中就是各位读者

佛斯特(《印度之旅》作者),小说是用散文写出的虚构的故事。一是故事,故事是按照时间序列把一个事情交代清楚。比如: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二是情节,情节是要求故事必须有因果关系。故事讲的是否好,读者的好奇心。《红楼梦》是情节学说的最成功的典范,被读者挖掘的最深的小说。比如: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过度也死了。上升到情节的小说,要求读者,要有强大的记忆力,要有智慧。《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小说,不同年龄,随人生历练,智慧增长,读出来的东西是不同的。三是人物,扁平人物(flat)和圆形人物(character)。读《红楼梦》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人物扁平化,绝大部分读者,都把人物扁平化,贴上标签,比如薛宝钗虚伪等等。一部小说一定要有一些扁平人物,比如夏金桂,焦大,赵姨娘和贾环。一部小说必须要有扁平人物,这样才能让小说保持稳定。

例如: 贾政,是《红楼梦》中最具性灵的人物,以后有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