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滨史上最全e类课总结——中国古代玉器2

 来来永胜 2018-04-23
1、 红山文化玉器的艺术风格
种类:多为明葬器
包括:生产工具类,佩戴装饰类、礼仪用具类
玉料:类似岫岩玉“河磨玉”,属于透闪石和蛇纹石类
工艺:普遍用切割技术抛玉料,器物必然有孔
      管钻钻孔:隧孔、牛鼻孔
      表现技法:圆雕、浮雕、透雕、双面雕、线刻
造型:多动物型和几何型,注重器物整体造型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玉龙、猪龙、玉龟、玉鸮、
马蹄形器、勾云形器、丫型器(猪龙正面造型)、
玉璧、二连璧三联璧
纹饰:瓦沟纹
创新:c型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质龙的实物资料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
对后世影响:对龙山、崧泽、良渚文化玉器以及以后的玉器形制等都有一定影响
      玉龙的发现为后世研究龙文化提供了证据
功能:图腾崇拜,有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意义
      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 史前文化玉器的艺术风格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种类:多为明葬器
包括:生产工具类,佩戴装饰类、礼仪用具类
玉料:类似岫岩玉“河磨玉”,属于透闪石和蛇纹石类
工艺:普遍用切割技术抛玉料,器物必然有孔
      管钻钻孔:隧孔、牛鼻孔
      表现技法:圆雕、浮雕、透雕、双面雕、线刻
造型:多动物型和几何型
玉龙、猪龙、玉龟、玉鸮、
马蹄形器、勾云形器、丫型器(猪龙正面造型)、
玉璧、二连璧三联璧
纹饰:瓦沟纹
创新:c型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质龙的实物资料
对后世影响:对龙山、崧泽、良渚文化玉器以及以后的玉器形制等都有一定影响
      玉龙的发现为后世研究龙文化提供了证据
功能:图腾崇拜,有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意义
      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文化
作为荟萃长江下游诸文化的艺术
种类:以圆形和方形为主,神灵玉、祭祀玉、装饰玉
玉料:为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大理石
工艺:设计、切割、钻孔、碾磨、刻纹、镂空、镶嵌、抛光等均已成熟,小件多用实心钻,有单面钻和双面钻之分
造型:光素无纹的玉璧、玉琮、玉钺、玉梳背、三叉形器、锥形器、玉带钩、动物型器、组合型器
创新:玉琮,神人兽面纹、玉带钩、
开始出现线切割镂空、可能出现砣具,磨玉机,解玉砂
对后世影响:纹饰和造型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功能:神灵崇拜,祈求幸福的媒介
      身份地位的象征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
龙山文化
材质:多为透闪石类,颜色丰富,质地优良
造型:主要为壁、琮、圭、钺
工艺:中原龙山文化玉器穿孔多用桯钻,主要为两面对穿法;山东龙山文化玉器,镂空和浅浮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
纹饰:神人兽面纹、鹰鸟纹、介子纹、纹饰功能为神灵崇拜。
齐家文化
材质:玉料有和田玉的特性
工艺:制作工艺粗细有别。精细者,材料优良,切割规矩,抛光较好;粗简者,造型不规整,薄厚不均匀,器表常留有加工痕迹
纹饰和造型:玉器大多光素无纹,造型也较为简单朴实
创新:壁琮,齐家文化玉器重壁轻琮;还出现扇面形玉璜、三璜联壁、联环等形制

影响:齐家文化玉器的发展,标志着黄河入上游地区史前玉器终于跻身于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行列,它把和田玉与中原玉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沟通和纽带的作用,对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后以和田玉为主流的玉文化的高度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其他地区——江淮地区含山凌家滩文化

种类:玉人像、玉龙、玉龟壳、玉鹰、玉圭纹板、玉勺
造型:玉龙:呈扁圆环形,首尾相连,龙头较大,吻部突出,头上雕出两角,背部刻有脊线,近尾端处有一圆孔
      玉人:造型呈直立状,头大长方脸,浓眉大眼蒜头鼻,大耳耳下各钻一孔,嘴大略扁,八字胡,头戴饰有方格纹的扁冠
      玉鹰:作展翅飞翔状,鹰首俯视,眼睛为对钻孔眼,双翼平展,翅端为猪首形象
纹饰:玉鹰腹部有八角星纹饰,象征太阳光芒四射
制作工艺:切割、钻孔、阴刻、浮雕、抛光

3、臣字眼的出现时间,演变历程
商代的跪坐人出现臣字眼吧,然后是商代玉龙也有。
之后是西周的臣字眼,类似商晚,线条较圆润,但不像商晚的刚烈
西周的柄形器中动物眼睛由臣字眼向月牙形过渡。
4、商代玉器艺术风格
种类:神灵玉、礼仪玉、仪仗玉、实用玉、
玉料:大部分是透闪石(和田玉、南阳玉)东北岫岩及少量大理岩
工艺:成型对开、对开成型雕纹(阴刻线、阳线浮雕、双勾为阳、浮雕、圆雕)镂空、镶嵌、掏膛、活链、俏色
造型: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
纹饰: 臣字眼、且型角、重环纹、双线云纹、虬型纹、勾云纹
布局:分区、对称,满密、均匀
创新:活链工艺,俏色、玉韘、龙凤饰,玉琮表面多蝉纹
对后世的影响:1、 材料更加工艺精良
              2、 圆雕动物更加庄严肃穆
              3、 人物形象更加神秘诡异
              4、 图案更有文化内涵
              5、 祭祀更显威仪

功能:更具象征性和装饰性,更突出了文化意义。



5、春秋时期秦地玉器特点
种类:装饰玉,实用玉,殓尸玉
造型:独特的造型,如马鞍形玉饰、宫灯行玉佩、工字型玉饰、长方束腰形玉佩、三角形佩、三边琢出齿棱状的璋形器、头大尾小的龙形玉、长方多齿镂空玉牌  (马宫工长三三头长)
纹饰:最具代表性的是细阴线琢刻的多种形式的几何形龙纹
工艺:秦式玉器流行较浅细的阴线刻及透雕,没有浮雕、圆雕求形而不求工细。秦式玉器上镂空多见‘L’、‘T’形、‘八’形、‘E’形‘r’形、‘凸’形等透孔。
影响:春秋晚期秦国的玉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以线条阴刻形式多样的龙纹以及各种透孔的技法,形成了富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独具特色的秦式玉器,在春秋时期的众多的玉器中大放异彩。
6、 两汉时期玉器艺术风格
1.种类:装饰品,礼仪器,日用器,观赏陈设器、殓尸玉
2.玉料:西汉改变了杂色玉的习尚,爱用羊脂白玉
透闪石软玉,为主,和田玉,玛纳斯玉,玛瑙,水晶,滑石,琥珀为辅
3.纹饰:勾云纹,卷云纹,谷纹,束丝纹,乳钉纹,人物纹等
4.造型:几何型,动物型
5.工艺特色:礼器-片雕,日用器-圆雕
            镂空技术普遍使用
            突出表现了事物的气势和动态
            圆雕艺术日趋成熟
            增加了辟邪压胜的器物,善用游丝勾线的琢磨技法、神仙故事进入了玉器的画面
6、工艺:
游丝毛雕(玉枕为代表,最初来源于春秋的束丝纹)
汉八刀(玉蝉为代表,最初来源于西周的斜刀工艺)
毛刀刻(始于秦,“积点成线,积短成长,线条直而不直忽左忽右,浑厚而具体积感”)
浮雕(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成熟于西汉)
多层装饰的玉璧(尤其是双身兽或凤鸟纹与谷纹、蒲纹组合为一体的玉璧)(始见于战国晚期,盛行于西汉)
7.创新:
双身兽、凤鸟纹、谷纹、蒲纹、蟠螭纹、浮雕、玉握
玉衣制度分等级、刚卯、翁仲
宜子孙璧、汉八刀、玉枕、玉舞人、璧环佩、司南佩

7、辽代玉器艺术风格
种类:以实用器为主(错,耳勺,针筒,小盒)佛教玉器、肖生玉、琥珀器
玉料:透闪石玉、水晶、琥珀、玛瑙
工艺:圆雕,镂空,阴刻
造型、纹饰:以动物和植物为主(天鹅,大雁,鱼,鹿,荷花,草叶)
创新:摩羯,迦楼罗神鸟
有效的将草原文化、佛教文化、中原文化这三个中文化融汇于自身的玉器上
对后世的影响:宋代流行的摩羯罗玉童子虽和辽摩羯和迦楼罗神鸟都是佛教产物,但为后世对比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性格思想及审美方面的差异有重要影响
功能:体现了契丹人风俗淳朴,注重实用,“略于文而敏于事”的民族性格和习俗,表现出深厚的草原文化信息

8、玉飞天的演变及特点
玉雕飞天是唐代始兴的一种佩玉形式。唐代玉飞天有以下几个类型:
 基本做长方形片状,透雕,侧身飞舞,纤细阴线刻画服饰,骨骼突出,丰腴饱满,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双足不裸。双手握于胸前。卷云纹饰的流云,衬托躯体。
‚ 近似长方形,两面透雕,双臂飞展,呈正面飞天,阴线琢刻头部、五官。飘带较长,环绕双臂,上身袒露,长裙。双足外露。面目慈祥,手握祥物。整体有正背面之分。有花蕊纹饰的多组流云飞天。
ƒ 侧身少女形象,透雕,单臂袒露,下穿长裤,双手在胸前直握祥物,双脚翻转向上。“曹衣出水”,
(2) 宋代玉飞天:安徽省文物总店收藏的一个玉飞天,呈正面女性形象,双面透雕,五官清晰,直鼻小口,略带笑意,头梳发髻,体态丰满圆润,身着圆领长裙,呈卷云形分叉裙尾,一手托吉祥物,一手攥握从肩部披下的飘带。整体造型比较呆板,缺乏唐玉飞天的飘动感。
(3) 辽代玉飞天:面部线条较为粗放,一般下裳较长,并将足裹而不露,双手多置于胸前作捧物状,人物神情较为呆板,人物形象多为男相,失去了唐代玉飞天那种潇洒超脱的气质和风韵。
(4) 金代玉飞天均为女性形象,且正面表现,面部丰腴,头梳双髻,袒上身,裸双臂,飘带飞扬,辅助的云纹装饰趋于复杂,且面积明显增多。金代玉飞天皆为片雕作品,立体感缺乏,但采用了高超的透雕技法,形成了一种“剪影”般的艺术效果。
(5) 元代玉飞天:体态丰腴,颇显笨重,与唐代飘逸的风格迥异。头部浑圆,占全身比重较大。刀法粗犷,善于采用多层镂雕技法琢出层叠交错的帛带,但镂雕面积远逊于金代飞天。元代飞天以圆雕者居多,整体造型趋于写实。
(6)明代玉飞天:显著特征是,飞天身下的祥云与披帛缠绕在一起,所形成的边框将整个飞天包围起来,这是此前任何一个时期所没有的,可以作为鉴定明代玉飞天的一个佐证。唐飞天披帛长,锥形脸,辽国字脸,现小孩

9、“春水玉”“秋山玉”特点
辽有记载“春捺钵”记载,金出现玉器实物,两者都是金统治区内,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人士中使用的较为珍贵的玉器作品。
春水玉:整体造型多呈椭圆形或者长方形,正面弧凸,并以多层次镂空加饰阴线的手法雕刻出各种花鸟草虫图纹,最常见的是海东青捕掠天鹅图纹,被认为是表现契丹族“春捺钵”弋猎的一个场面,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创作能力以及琢磨技巧。
秋山玉:常见器呈长方扁平状,画面多由树木花鸟,蹲卧或行走的猛虎,奔跑的小鹿及山石密林构成,造型古拙浑厚,表现出女真族生活的地区环境及其地貌特征,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生活意境和淳朴浓郁的北国情调。
10、 明代玉带形制
承袭北周的玉带制度
三台,圆桃,排方,铊尾,辅弼
三台:玉带正前方的三件玉器,形制是有一块长方形排方和左右两块长条形辅弼组成的,但明早起不尽统一,有月牙形亚字型出现过。
圆桃:位于三台两侧的桃形玉銙,一边3块,共6块,是明中期以后完整的玉带必备的数量和造型。
排方:指玉带后半部嵌缀的7块长方形或扁长方形的玉銙,一般每条玉带的排方造型、尺寸、花纹都基本相同
铊尾:明代完整的玉带有两块铊尾,分别置于腰带的左右两侧,呈长方形,一端平直,一端略弧
辅弼:位于铊尾与桃形玉銙中间的两块长方形玉器叫做辅弼,它同三台中的两件长条玉器相同,是玉带中器体最小的玉銙
11、痕都斯坦玉特点
1、 工艺规矩精巧,壁薄如纸,晶莹剔透,器表花纹多为饱满的西番莲,有浓浓的异国情调,造型多为盘碗盒等日用器皿
2、 形制特殊:常以动物和花形构成,有的看起来就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器柄处多圆雕成花苞或缠枝的茎叶,有的采用不同的兽耳或兽角做器物造型
3、 装饰手法以镶嵌为主(大多嵌金,镀银,镶宝石,缀玻璃,贴金箔)从而使温润的玉器华贵绚丽
4、 常用金银丝嵌饰花纹或勾出图纹轮廓
5、 特别注重器耳和器柄的雕琢
12、 民间玉器作伪方法 
1、 用火烧烤,仿鸡骨白,但器表有火烧细裂纹
2、 活羊植入,仿红丝沁,但显得比较干涩
3、 杀狗缝入,仿血斑纹,但玉器带有新玉的色泽和雕琢之痕迹
4、 乌梅水煮,仿水坑古,但玉器沁色造作不自然(玉质疏松)
5、 浓灰水加乌梅水煮,趁热冷冻,仿牛毛纹
6、 拌铁屑,加醋淬,埋地下仿橘皮纹,有土斑,又称叩绣

13、 龙纹的时代风格(史前——汉)
1萌芽期:史前时代
  在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査海遗址中出现了用石块堆塑的龙的形象,另外在陶器表面也有贴塑龙纹的造型,査海遗址所在地被称为“玉与龙的故乡”。
玉器中龙的形象,最早见于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如距今7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玉龙出土。红山文化玉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代表了早期龙的形象。
2发展期:商至西周时期
  玉龙的躯体造型多成s形; ‚“臣”字眼; ƒ龙体较短近似蛇身,头部长有棒槌形角,也称“且”形角; „背部细而勾卷;…龙脊上开始出现扉棱形的脊齿纹(背上出现脊);
†玉龙器表多以双钩线即两条平行的细阴线(双阴挤阳) 琢出菱形纹、重环纹、三角形纹、云雷纹等纹饰,浮雕感较强,而到了商晚期和西周龙纹的雕刻工艺多采用一面坡斜刀工艺;
‡龙嘴多采用片切割和管钻。
3繁荣期:东周至汉代
战国玉龙的龙身很长,蜿蜒曲折,造型呈“S”形,一般成对出现。龙身上的装饰由战国中期开始,趋于单一纹饰,即谷纹。纹饰采用减地方法,纹饰布局繁密,十分规矩。还出现了一条刻线横穿在两三个小圆圈中间的极为特殊的纹饰。‚战国中晚期的玉龙,均为大张口,斧形下颚(下唇琢成械形);龙身躯为“S'形,头近似马头,龙眼多琢雕成圆形带梢、菱形、腰圆形等几种。
4、汉代玉龙
躯体呈s状,更加弯曲;玉龙躯体上的纹饰简练,用很少的游丝毛雕来装饰躯体,局部点缀卷云纹;‚龙的肢体采用“对偶到列”的表现形式,或前张后弛,或左松右紧,给人以生动有力的感觉,表现出无穷的潜力;ƒ眼珠凸起明显,上眼睑凸起下眼睑短,眼梢拉得很长,增添几分威严感。



南滨
第一个珠宝校园品牌
其实
定制珠宝就在你身边


不定期有别的e类课总结,记得关注呦

来几个柘归的图片呗:

好!



不太会拍照,实物比照片更美哦,欢迎私信柘归,么么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