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乔讲史】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至圣先师孔子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4-23


上周,我们讲完了春秋时期的尾声——吴越之争。我们说到春秋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小朋友,你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孔子。


今天,《小乔讲史》又会给小朋友们讲述什么故事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至圣先师孔子 来自亲子国学社区 05:39


春秋时期的落幕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这个地方的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


孔子很小的时候就爱学礼节,常常摆出小盆子、小盘子,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孔子读书也很用功,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而且,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因此孔子对古礼特别熟悉。孔子长大之后,做了管理仓库的小官吏,他办事十分认真,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做了管理牧业的小官吏,在他的管理下,牛羊繁殖得很多。


还没到三十岁,孔子的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那个时候,鲁国的许多贵族都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孔子这里。比如鲁国的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节。靠南宫敬叔的推荐,孔子还去了周朝的都城洛邑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的国君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赶走了。孔子非常不满意这些人的做法,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孔子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重用他。但是,齐国的相国叫做晏婴,齐景公在晏婴的帮助下让齐国慢慢变得强大起来,所以齐景公非常信任他。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不希望齐景公重用孔子。孔子只好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0年,鲁昭公被赶走之后,他的弟弟鲁定公做了鲁国的国君。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同时又代理宰相的事务。


这一年,鲁国要在夹谷这个地方与齐国会盟。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帮助支持,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盟之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会让鲁国强大起来,对齐国十分不利。于是,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却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孔子带着一批学生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小朋友,孔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下一期亲子国学频道小乔讲史中会继续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