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世喆治疗抑郁症的经验(下)

 unvs 2018-04-23

3病案举例

患者某,女,50岁,于2009年5月8日初诊。

主诉:情绪低落2年余。

既往史:2年前诊断为抑郁症。

刻下症:情绪低落,月经不畅,腰痛,寐差,口苦,唇紫,舌有瘀点,苔白厚,脉涩。

中医诊断:郁证,肝气郁结兼血瘀。

西医诊断:抑郁症。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药处方:醋柴胡12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赤白芍各10 g,川楝子10 g,香附10 g,川芎12 g,当归10 g,生大黄6 g,丝瓜络6 g,菖蒲10g,生龙齿50 g,血竭3 g(分冲)。中药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针刺取:膻中、四神聪、本神、神庭、神门、三阴交、血海、内关、太冲。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

针药并用1个月后患者情绪低落及失眠明显好转,自觉咽中堵。前方去川芎,生大黄,生龙齿。加厚朴6 g,苏子梗各10g,桔梗10 g。针刺加气海,天突,丰隆。针药并用10 d后自觉咽中堵症状消失,身体无明显不适,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抑郁症》:“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气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本病例辨证为血行郁滞型,治疗除了疏肝理气,安神化痰,还要活血化瘀。中药在经验方的基础上加了川芎、当归、生大黄、血竭,因患者失眠较重加了生龙齿50 g,重镇安神。针灸除了基础穴以外还加了三阴交、血海,活血化瘀。

因此,谷教授在治疗抑郁症时除药物治疗外,还运用针灸和精神治疗。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