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的穴位同样的针为啥效果不一样

 佳豪姜润养生馆 2018-04-24

初学针刺的朋友很多咨询我,为什么同样的取穴,同样的针具,同样的进针手法,而疗效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导致这样现象的原因,找出可控因素,给予处理方法,为提升疗效奠定基础。

影响针刺的效果很多,有些因素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如患者的体质,敏感度,气血虚弱的,敏感度低患者(老年人,久病者)其疗效自然没有气血充盛的,敏感的(青壮年)效果显著。即便可以通过艾灸,药物及食补予以提升,但仍需较长的过程。而有些因素如手法的熟练度,是否得气,患者的心理,诊断是否准确,治疗是医患的专注度等均可以通过我们的自身的努力而改善,为可控因素。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调控这些因素。

要尽快,系统的提高的自己的诊断和操作能力,建议找个老师作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每日关注我们头条的文章和视频。虽然是同样的症状,治疗是取穴未必一致。因此诊断是基础的基础。熟练的进针、行针手法均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现在就说说一看就懂,懂了就能用,用了就提效的方法。

取得患者的信赖,信者事半功倍,不信者事倍功半。因此要赢的患者的信任,这就包括言行、举止、诊室的布置,消毒、持针手法等,只要留意如何做好,均能领悟吧。

意守,也就是操作者和患者的专注度,要集中精力,说起来很繁琐,但是做起来很简单。以牙疼为例,进针时叮嘱患者咬住最疼的牙,其注意力自然集中到病变位置。而操作者就是要全神贯注的进针。这样就会提高得气的几率,进而提升疗效。

何为得气,简略说明,根据医患的感觉来判断:

患者感觉:

酸麻胀痛重5种感觉。未必同时出现,穴位不同感觉不同(看参考穴位精析中针刺手法中的感觉)。

医生的感觉:

主要是针下的沉滞感,是如鱼吞钩,也就是在逐渐向里捻针的时候,突然感到用同样捻针的力量有捻不动或旋转速度减慢的情况。

得气是起效的基本要求,也是针刺的最低要求,得气后在施以补泻手法,可提升疗效。

患者相信你,再做到意守,针刺手法过关,穴位准确,基本可以做到得气,你的针刺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效果。很简单,但是很容易别忽略,注意了,做了,疗效就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