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说说针灸医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何疗效会有差异?

 易针道人 2019-03-07



很多患者都接触过针灸疗法,然而针灸治疗的效果也是各人各异,这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针灸医生和患者个体差异有关系,何来?
1.针灸疗效的差异,从针灸医生来说,每个医生从成长到教育,到个人偏好都有关系,不同的针灸医生所擅长的方面都不同,有些擅长脊柱疾病,有些擅长神经系统疾病,有些擅长痛症的治疗,有些擅长内科疾病,这是一种原因。
每个医生的手法差异,常人看来,针灸不外乎就是用针扎到穴位不就行了,但是对于一个专业的针灸医生来说,里面学问就多了。医生的手法,进针,行针,催气,侯气,守气的方法都不同,有些人单手进针,有些双手进针,有些抓切进针,个体差异太大。不同进针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得气,取得疗效,而且进针是否疼痛也决定着患者是否能够再坚持这种疗法,进针不痛与不痛也与施术者的指力手法息息相关。
再次,每个医生的思路不同,选穴,配穴,都是不同的。一个疾病,选用哪种穴位,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八会穴?还是八脉交会穴?这也是一种个体差异。
那就有人会问,为何同样的穴位有些医生针刺有效,有些无效?
我的理解就是,同样的穴位情况下,由于手法的差异,每个人进针后得气的刺激量无法量化,不受施术者的主观控制,这个和开中药,有点区别,举个例子,同样是选用一种中药,A医生开麻黄10g,与B医生开麻黄10g,是没有区别的(前提是药物本身没有区别)。但是针灸来说,穴位的刺激量没法具体量化,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为何同样的穴位,疗效差异会有差距。
2.对于患者来说,个体差异主要存在于对于针灸的敏感性,其次患者本身的气血状态,很多老年人气血不足情况下,得气的速度比较慢,需要不断地催气,侯气,正所谓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正常情况下,年轻患者得气比较快,相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疗效更好一些。
最后,不论是手法差异,还是思路差异,以及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我们都要提前和患者解说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