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立新绛县老促会会长、全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区域规划有机农业副主任委员、高级农艺师 1、理论根据 康白教授2005年在《中国微生态杂志》理念: (1)“《易经》所说‘生生不息'是微生物种群‘共生’的客观规律,地球生态就是微生物大循环,没有共生就没有生命大循环'。“个体生命有生与死,群体则没有消亡。生命是永恒的,微生物发展是持续的。” (2)“人类的保健,单纯从人类自身考虑是不够的,必须从植物保健,动物保健和土壤保健考虑才行。” (3)“微生物不单是分解者,也是生产者,动、植物生息一刻也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为引子工程,能把高科技与分散农业生产工艺引向现代化生态农业大方向。” 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1991年著《农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一书中述: (1)“在实际生产上,太阳能的利用率是在1%以下,即使像甘蔗那样高效光合作用的C4植物,其生长最旺盛期的光合利用率也只能达到瞬间6%~7%的程度。” (2)“把EM复合益生菌开发利用起来,地球人口增长到100亿也不愁无食物可吃。” (3)“目前农业技术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不足1%,用生物技术提高1~2个百分点,作物产量就能提高1~2倍;” (4)“应用生物技术至少比化学技术产量提高2~3倍,复合益生菌能将碳素有机质由在杂菌环境作用下利用率的22~24%提高到100~200%,生物技术能使无机氮有机化。” 二、纳米碳复合益生菌提高有机质的转化与利用 (1)秸秆还田模式: 我国每年有7000万多吨秸秆,其中东北地区在玉米收获期,受气温骤降秸秆会快速干化,不能被充分还田利用。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禁烧秸秆政策法规,但笔者亲眼看到,秋后田间一堆堆玉米秸秆,和越冬夜间堆堆“烽火台”。华北、淮河流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割断堆积在田间或者不割断立在田间,其中的碳素物会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还田在地面,土壤中的碳能吸附量很低,不足15%,如果深翻到土壤耕作层20~30厘米之间,碳的利用率可达22~24%,如果撒上1千克碳能复合益生菌,利用率可达100%。不懂的每千克干秸秆在复合益生菌的作用,再生形成0.5千克粮食或5~6千克鲜果。不知把大量农产品主要物质碳给烧掉,释放到空气中。 一是污染大气环境,二是浪费财富资源,一方面作物高产,土壤中碳变贫成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将自身产生的碳营养浪费,有机肥资 源逐年缺乏,已成为我国化学农业向生物农业转移一大障碍。 采用内生固氮菌,即成团泛菌,它不仅在作物的根际定值,还可主动地在茎、叶定值,通过光和作用获取能量,固定空气中的氮,使其还原成氨,直接被作物利用。其固氮能力是同类产品的两倍以上。 这一发现是我国有机农业进入高产的创新性措施。理论根据是玉米秸秆中含糖12~15%。秸秆干化后糖转化成纤维素,即碳素物质,比例达45%左右。每株达0.35千克,每亩地4000株合干秸秆1200千克左右。采用碳能益生菌拌种的玉米成熟期,其秸秆仍含有一定量未转化的糖份,将其还田后再施入快速腐熟秸秆的碳能菌剂,在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条件下,碳能菌剂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大量繁殖使秸秆分解、矿化,进而形成有机物和腐殖质,特别是难分解的根部木质素,在白腐类真菌作用下45天左右腐解率达60%以上。 经试验,在玉米下种时,亩用纳米碳素复合益生菌100克拌种或在生长过程中亩浇或喷施1千克加水4千克,秸秆在玉米收获后能保持一段时间久绿,脱水变慢,湿绿的秸秆及时割断粉碎还田,一方面因秸秆内糖丰富。内生益生菌每克可达数千万,加上外接复合益生菌,每克秸秆中的益生菌高达10~15亿,这样植物体内本身就成了益生菌库,大量益生菌在分解秸秆时会产生聚谷氨酸,可将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固定80%左右,也就是说秸秆中含碳素45%左右,第一年按60%腐殖化,等于将近30%碳以上有机碳固定到土壤中。待下茬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基周围聚集的益生菌作用下,土壤酶活性可提高1倍以上,土壤固氮酶活性含量在450~1200(纳摩千克鲜土)12小时,有机碳利用率可提高100~200%(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为有机农作物高产优质大面积运作,从根本解决了碳素有机肥来源不足的问题。 (2)动物粪便处理模式即“引子工程”: 所谓引子工程指复合益生菌和纳米材料作为引子,添加到待发酵的畜禽粪便中通过高温发酵,生产优质高效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生产的产业化带动养殖场畜禽粪便治理的专业化 生物有机肥取代化肥是必然的趋势。长期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和贫瘠化,即使年年增加化肥仍适得其反。化学有害物质积在土壤中,造成水和空气的污染,已危及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农产品不仅无法达到“绿色” “无公害”标准,更谈不上与国际市场接轨。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而目前我国有机肥发展缓慢,制约有机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过高,而价格过高的原因是基建(购地)成本和购置原料成本过高。 运作模式 提 供 种 子 液 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 养 殖 场 中药微生态添加剂 无抗肉、蛋、奶 由上图可知,我公司可为多个养殖场提供菌种和技术。养殖场按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规范生产优质生物肥,产品可直接供给周边农户或绿色有机种植基地。 同时由于采用中药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养殖场从源头上除臭(氨气、硫化氢等可下降70%以上),并可生产低胆固醇、无抗生素残留的肉、蛋、奶。 总之,启用引子工程,以生物有机肥生产的产业化带动养殖场畜禽粪便治理的专业化,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场严重污染问题,同时解决由土壤板结及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并达到养殖场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过剩农产品处理模式 过剩农产品的果实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废弃的果菜叶,一方面,通过发酵和沼气处理,以沼液和沼渣的形式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制成液体生物菌肥,用于田间发挥作用。 编辑:潘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