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润万家被京东收走,腾讯阿里之争下一步如何发展?

 茂林之家 2018-04-24

据媒体报道,华润万家和京东到家已经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华润万家旗下各零售品牌都将入驻京东到家。

实际上,京东到家现在是到处签合作协议,一方面证明了京东对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业务重启的决心,一方面也表明了京东在新零售背景下的焦虑。

如果你注意,沃尔玛早就接入了京东到家,但始终也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京东到家在2015年上线之初,曾被京东集团内部视为第二次创业,也是刘强东主抓的项目,但这个局限于O2O理解的项目却成了烧钱机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2016年4月,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并在2017年初关闭“到家”服务。在新零售概念起步以后,京东对这项业务的希望重新燃起,而目标一样对准了生鲜。

从规模上看,京东到家几乎联手了大多数的主流大超市品牌。2015年始,正大集团旗下卜蜂莲花、正大优鲜先后入驻京东到家,2015年京东43亿元与永辉超市达成战略合作,京东超市入驻京东到家,接着,和京东到家联手的还有沃尔玛、欧尚,还有2017年11月入驻的百佳。

京东到家的命运多舛,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京东自建物流的基因。按照曾任京东物流总设计师的现在盒马鲜生负责人侯毅的说法,京东是PC时代中心化的物流体系,初期成本高一点,但是体验好,而且随着规模扩大单位成本自然降下来。问题是,集中性的物流一定有个最佳规模的临界点,超过临界点之后效率降低,成本不减反增。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京东物流的履约成本不断快速上升,已经严重侵蚀京东的利润来源,并呈现尾大不掉的样式。

显然,包括刘强东在内的主要管理团队对物流面临的挑战是心知肚明的,但解决起来却非常困难。一是,自建物流的成本极大,一旦建成就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多的销售来回收,不是说放弃就可以放弃;二是,京东是要持续运营的,任何的大动作的改造都可能带来公司内外的剧烈动荡,这是任何大公司都无法承受的,所谓的船大难掉头。

所以,京东基本上放弃了另起炉灶的想法,希望通过修修补补的方式兼容新模式,另外就是继续在扩大仓储提高效率方面极致化,从而走上了越扩建越投入风险越高但却不得不更加扩建和投入的怪圈,就如同即将冻死的人感受到的却是酷热而脱光衣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腾讯已经主动出手,帮助京东在新零售上的突破,比如,华润就是马化腾亲自上门谈合作,然后才有了与京东到家的合作。不过,腾讯与京东毕竟是不同的两家公司,也都有自己各自的业绩压力,能帮助京东的也就基本到此为止了。接下来,还是要靠京东自己。

京东到家实际上是承载了京东物流在转型上的探索,确实关系到京东未来的生死存亡,但依然将所谓的京东物流的核心能力作为依托的京东到家走的却是弯路。与之相比,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却在物流方面没有任何历史负担,可以用完全新的模式去大干快上。


腾讯和阿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是高科技,海外市场。1高科技,中兴事件对所有中国企业都是极大的促进,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随着阿里和腾讯加大对国产芯片的投入,由于芯片本身的特点也必然是长期大力度的投入。我预计阿里和腾讯必然加大芯片软件的投入。2海外市场,随着两家公司国内布局的完善,以及自身的各项实力的完善及提高,对海外市场的布局会成为重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