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上海虹口数学二模题25的五种解法 (初中)

 天合度红包富贵 2018-04-24

(文/张宏伟)

2016虹口二模25题第(3)问,咋一看好像方法不是很多,但仔细想想,并和高人交流之后,发现这道题目还是很有价值的,解法也比较多样,下面介绍一下本题第(3)问的五种解法,不足之处请指教。

原题如下:

如图,在Rt△ABC中,∠ABC=90度,AC=2,点D、E分别在边BC、AB上,DE⊥BC,以AE为半径的圆A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2)设DC:BC=x,EF=y,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

(3)若DE过△ABC的重心,分别联结BF、AF、CE,当∠AFB=90度时,CE:AB的值.

回顾

展开剩余78%

第二问中易算出y=4x,即FE=4/3。由题目条件可得DE=4/3,DE=FE.

求两条线段的比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

(1) 通过三角形相似比

(2)通过平行A字形或8字形实现比例线段转化

(3)通过面积比和线段比之间的转化

(4) 通过勾股定理或三角比等直接计算比较

当然有时要综合上面几种方法,挖掘已知条件中的隐含条件,恰当的添加辅助线,实现补全或者构造基本图形。

解压轴题的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要将已知条件、隐含的条件尽可能清晰的标在图形上。

下面由于解题者的经验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解题方法视角:

视角一

虽然一下没有发现与CE和AB都有关的相似形,但是发现△BFD和△EBD相似,在利用勾股定理,发现其它边长可顺利求出,即算出答案直接比较。

点评:这种方法其实不是很麻烦,在考试那种紧张情况下,有时也没有时间多考虑,能求出什么就优先求什么,也许再多走一步就会柳暗花明。

视角二

寻找相似形不能只从角的角度考虑,要边角同时考虑,于是就出现下面简洁而又精彩的解法。

点评:要注意题目中线段的一些数量关系,这不像角相等那么明显,需要我们努力往这方面构想,观察图形要将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

视角三

本题隐藏着中线和全等,不过需要学生对下面的图形性质要非常熟悉。

视角四

当然可以只通过万能的勾股定理就可以解决,其实有时最简单的“套路”可能最有效!

视角五

可以通过半倍角的三角公式转化, 先来个铺垫:

【点评】其实本题还可以利用圆幂定理或者构造重心等角度去思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去探索,上述解法中其实我最喜欢第一种和第四种,因为其套路简单,却一招制胜。我本人是一个篮球迷,巨星迈克尔乔丹在生涯的晚期仍以一招“致命的跳投”所向披靡,作为一个解题者,如果能将“几招”用得出神入化,那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更多精彩的文章,请百度搜索或搜狗搜索“许兴华图书馆”查看。

【注】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初中数学解法研究”,经原作者授权转载。

【推荐关注】

1.微信公众号:初中数学解法研究(czsxjfyj)

2 .微信公众号:许兴华数学(xuxinghua688)

(读者交流Q群:552532631,回答“数学花园”即可)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