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师大附中三校联考二模作文——视之为“鉴”,而非“珠”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4-24


①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荀子·成相》

②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③提旧事者失一目,忘旧事者失双目——索尔仁尼琴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指导】三则材料涉及古今中外,核心话题是“历史”和“传统”。第一则材料会让人联想到“前车之鉴”这一成语,重在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改之而自新,否则“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第二则材料旨在阐释传统之弊端,传统给予社会发展以力量的同时也会产生阻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产生负面效力;第三则材料围绕“旧事”阐述两种行为——“提”与“忘”的结果,重在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要铭记历史,历史能让人看清世界和未来。三则材料中,第一则、第三则正从反两面评价历史传统的“利”,第二则评论历史传统之“弊”。三则材料的内容有矛盾冲突,这就要综合分析,进行思辨性的论证,切忌单摆浮搁(割裂材料间的联系),顾此失彼(主次不明)。历史传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给予后人以智慧和经验,但时过境迁,如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改良,也将成为一种束缚和羁绊。题干中的任务“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旨在引导同学辩证思考问题。

“历史”、“传统”,说来也怪。它们有时如平坦大道,引领无数志士到达功名彼岸,有时如洪水猛兽,将尖锐的刀刃挟在懦弱人的脖颈上。它们成就了无数人,也埋葬了无数人。

吾之拙见,视二者为“鉴”而非“珠”,才是弄潮之王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向来不假。“前车已覆”,历史中血淋淋的现实摆在那,“后车”安肯重蹈覆辙,走前人的老路?借鉴历史,择其善者从,其不善者改,不失正确的行径。华夏泱泱千年,先人已然探索过无数真谛,也脚踏过无数荆棘,这厚重的血泪史,正如极明之镜,照耀着我们的得失,让我们在累土之上起“九层台”的新高标而非融于淤泥一事无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无数王朝,以强秦见族为鉴,摒弃苛政,仁政当道,彪炳千古。我们新时代的先锋又怎能脱离“借古鉴今”之真理,发现不足、裨补阙漏而有所广益呢?

此时,一些人定会视传统、历史如圭臬,躬奉之如父母了。大谬!他们将传统、历史抱在怀中如“珠玑”般视之珍贵,却落得个抱“残”守“缺”,被时代无情抛弃的下场。“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的确,先人们在历史书中活得安逸自在,伟人们用智谋高论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学习,但不值得效仿。毕竟“世殊事异”,没有四海皆准的真理,过去的“珍珠”拿到现在可能是废石一块。

时代变迁,过去就是过去。痛心的是,无数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满心想象“现在与过去”没什么不同,照搬老路子,落得无处安身。照搬兵法,实战完败;囿于传统,诺基亚被淘汰……俯拾皆是。

“提旧事者失一目,忘旧事者失双目”,正如我们不能抱着镜子照个没完,也不能甩开明镜摸爬滚打,遍体鳞伤。正由于此,我们的内心正根深蒂固着一个观念——勿视“传统”、“历史”为珠,也勿忘历史,而是让历史、春秋万物作“鉴”,将正确之光照在你我心中,既能避免重蹈覆辙,又能避免忘却“覆辙”,踏在历史这条厚重之路上,走去……

视之为“鉴”而非“珠”,用历史作远方的引路灯,让它引领我们,到达彼岸,让它引领我们的国,枝繁叶茂,恒久屹立。

视之为“鉴”而非“珠”,适用一人、一家、一国、一世界。你我共勉!(哈师大附中 高三·2班 徐寒)

  • 教师点评

此文开篇以形象的比喻谈“历史”和“传统”的利与弊,然后引出观点,照应题目。论证主体部分先论证“历史”和“传统”积极作用,然后论证其产生的阻力。论证中既有具体事例“纸上谈兵”“曾经的诺基亚手机帝国”,又有概括性的事实论据“无数王朝”“无数人”。论据使用,点面结合,引论结合,言简意赅,富有说服力。作文语言形象生动,多用比喻、对偶等修辞。徐寒同学更是善于化用课内外我们熟知的名篇中的名句,既节省笔墨,又能激发阅卷老师的共鸣,增强说服力,值得高三备考的同学借鉴。(哈师大附中 语文组 张宏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