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并不因为糖尿病而打折,糖尿病人中寿星不计其数,比如陈立夫得糖尿病50年,活了101岁,他说: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何况与前几十年相比,现代的医学发达程度更高,所以糖尿病人更应该积极保健以做到健康长寿。所以只要做到以下几点,糖尿病人长寿就不是梦: 由此可见,无论先天体质如何,真正决定得糖尿病还能不能长寿的因素在后天!长寿的人往往是精心维护自己生命的人!自愈康复之道关键还在自己! 早在2007年初,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新闻简报就曾报道了一对糖尿病兄弟,90岁的哥哥Gerald和86岁的弟弟Bob都患有1型糖尿病,兄弟俩的病史加起来长达154年,但身体状态很好。 先了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糖尿病人的长寿? 1、糖尿病严防心血管疾病,健康长寿不是梦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之一,60%以上的糖友是因为这个问题离开我们的。研究证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升高1%,引发心衰的危险就会增加8%~15%。为了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降压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策略方面,新指南与上版指南无明显变化。首先,新指南再次强调糖尿病患者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并更加重视家庭自测血压在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方面,我国即将更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与高血压防治指南并未简单效仿美国指南的做法,仍旧以≥140/90 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并将<130/80 mmHg作为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值。 【血脂管理】在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方面,新版ADA指南继续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在血脂异常防治中的基石地位。对于糖尿病而言,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对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有可靠效果。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确诊ASCVD的患者,已有可靠证据表明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目前国内外各种指南均推荐ASCVD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新版ADA指南对此保持了谨慎推荐的态度,即在除外出血高风险之后,仍建议未合并ASCVD、但心血管风险明显增高的糖尿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新版ADA指南明确指出,不建议为无症状的患者常规进行冠心病筛查。这一观点值得借鉴。在我国冠状动脉CT检查过度应用现象较为普遍,很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被予以冠状动脉CT检查。这种做法无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造影剂过敏、造影剂肾病以及射线损伤等潜在风险。关于心力衰竭患者可否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新版ADA指南推荐病情稳定且eGFR>30ml/min的患者应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进一步确立了该药的临床地位。与此同时,新版ADA指南充分采纳了最新研究结果,推荐恩格列净、利拉鲁肽以及坎格列净用于部分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肾病也要重点预防 在糖尿病患者中有30%~40%的可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得糖尿病还能不能长寿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2、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B2一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三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3、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的因素,如泌尿系统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 4、预防糖尿病肾病还需要有效控制血糖,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5%以下;合并高脂血症者要积极控制血脂;合并高血压者建议应用ACEI和/或ARB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合并1克/日以上的蛋白尿,血压要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肾病预防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可使肾实质受到破坏,导致肾功能衰竭,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酮症酸中毒了 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 循环系统:心跳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发冷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烦躁、嗜睡、昏迷 脱水症状:皮肤粘膜干燥、少尿 得糖尿病有这些情况的糖友应警惕! 擅自停药的糖尿病患者、新发严重感染、 “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自测血糖明显升高(血糖>13.9mmol/L)、尿糖明显升高,尿酮体阳性 不明原因意识不清 得糖尿病怎样预防酮症酸中毒? 1、遵医嘱按时用药,切记随意增减或停用胰岛素 2、注意自我血糖监测 3、避免独居 4、饮食定时定量,切记暴饮暴食 5、出现感染、发烧、大量出汗、持续呕吐腹泻,自觉异常不适时,即使就诊监测血糖、酮体 6、了解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一旦怀疑,立即就诊。 糖尿病长寿的其它秘诀: 1、得糖尿病吃一条腿的食物 蘑菇含蛋白质、氨基酸很多,含蘑菇多糖,基本上不含什么脂肪,对健康最好。 2、得糖尿病学习糖尿病知识 客观上就要求患者必须善于学习,全面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既要懂得一些医学知识,也要懂得一些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自我监测。只有掌握了这些“武器”,才能有的放矢战胜“糖魔”。掌握的知识越丰富,防治糖尿病的办法就越多,寿命就越长。 3、得糖尿病血糖监测 定期检测血糖能为糖尿病患者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控制病情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病人,无论是否用胰岛素治疗,监测血糖都是有必要的。血糖监测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治疗是否到位,是不是既没有高血糖又没有低血糖。所以、坚持血糖检测很重要! 4、得糖尿病不吃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 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5、运动 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这在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运动不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而且还能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甚至还会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6、得糖尿病保证睡眠 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耽误睡觉。人一天不吃饭没关系,但要是一天不睡觉,体力和免疫力都在下降。只有保证了睡眠,才能不破坏老天爷给你的天然防御系统,才能有很好的免疫力。 7、健康心理 糖尿病心理健康也是保健的重中之重,尤其上了年纪,心态一定要好,心态好身体就能有好的免疫力,而且也是防心血管疾病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健康的五大基础这一。 糖尿病要长寿请走出这几个误区 1、把苦瓜当做通用宝典 有些糖友听说苦瓜可以降糖,就常常买来佐餐。时间长了,发现自己越吃越不舒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苦瓜中含有苦瓜甙和类似胰岛素的物质,的确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但苦瓜是寒性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体内阳气,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对于平时怕冷,在春夏还手脚冰凉,吃点西瓜、冰淇淋就拉肚子,以及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患者来说,就不能过多地食用苦瓜。 建议苦瓜与羊肉、狗肉、荔枝、榴莲、桂圆、洋葱、生姜、韭菜、辣椒等一起食用。这样既能发挥苦瓜的降糖作用,还能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2、用牛奶加燕麦做主食 好多糖友认为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降血糖、降血脂具有极好的作用,就用牛奶冲泡作为主食。但是,牛奶和燕麦的搭配会给年老体衰、脾胃虚弱的人带来过重的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患者日渐疲乏、消瘦、身体免疫力下降。建议燕麦和米饭同煮,这样做在保证了口感和营养的同时,也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入量是每人每天30克,谷类食物和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在主食搭配方面,应遵循粗细搭配的大原则,尽量做到食物选择多样化,粗粮可占到主食总量的1/3~1/4。 3、用植物油改善食物口感 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好,因此不需要限制植物油的摄入。因此,有的糖尿病患者为了满足口感,就会在炒菜时放很多油,可是这样会导致脂肪的摄入超过机体的需求量,即使控制了细粮的摄入,也同样会使血糖升高。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它们的本质都是脂肪,是脂肪就会产生高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超出机体每日需要的总热量范围,致使体重增加,更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控油。 4、把运动集中在晚上 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热量,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把运动集中在了晚饭后。这样会导致白天累积的能量难以消耗,多余的部分则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引发肥胖,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出现。据此,专家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三餐后休息半个小时就应该开始运动,这样可以使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达到平衡,以此维持体重、控制血糖。 每个糖尿病人都有一个长寿的愿望,但是可怕的糖尿病和并发症时刻给患者带来威胁。因此,我们更应该正确对待糖尿病,通过正规途径正规方法进行治疗。 您对本期“糖尿病”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糖尿病,早防早治最重要。 “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愈后防复发”——特殊膳食食品,让我爱的人健康长寿!! 总的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积极治疗控制血糖,同时还要经常和医生交流,控制好血脂血压,也要养成保健的好习惯,这样综合管理健康,糖尿病人长寿就是不梦想! |
|